中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2章 仲达来矣,鹅的三国,中更,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安大学,南郊,良种馆。
司马懿与友人缓步行走在走廊,走廊墙壁上是平整拼合的木板。
其上书写文字并绘图,动植物配种、杂交、回交的图谱就这么清晰摆在面前。
对许多世代养马的家族,或者豪右来说,这是传家、发家之秘。
此刻就这么堂然皇之公布于众,有经过证实的,有的只是理论,甚至有的只是猜测。
司马懿是个性格阴翳、严肃的人,自少年时就历经动乱,见多了悲欢离合。
以至于他看到这些图谱,就已经开始猜测陈群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猜测陈群肯定不满足于田野种植、兽圈改良品种,可若是拿人来做实验,这成本高昂,时间又长。
陈群没有这个时间和成本,可幕府呢?
各地大姓呢?
各地大姓就算无法大规模改良种姓优劣,但也能用通婚的方式小范围尝试。
以至于司马懿都开始担忧自己的安全,他身高八尺有余,身形壮硕,又出身高门,行走在外的确风险很大。
闲逛之际,突然就见几个士人捧着一卷纸张从身边经过,还有人拿着刷子和浆糊。
察觉周围士人向大门口处汇聚,司马懿也跟着凑过去。
就见这几个士人在告示牌上刷浆糊,张贴纸张。
最先一张是《唯才是举令》,其次第二张是誊抄的邸报,其次一张标题是《学馆入门规范》。
唯才是举令就百余字,占据很小的版面,就是金简书十分惹目。
司马懿不需要踮脚,站在人群里仰头就能看清楚内容,就是让下层举荐有特长的人,以充实各处学馆,进而培养更多的英才。
司马懿对这个不是很感兴趣,作为大司马治下的河内郡名门,他一直在等专项征辟。
等不到的话,春耕前就返回河内,出仕郡县。
以他的起点,出仕起家为郡功曹、计吏、主簿才是正常的,至于县里的征辟,婉拒就是。
他又不缺钱,干几年,举廉臣入仕即可。
郡县属吏,在司马懿眼中连出仕都不算,只是家门口的玩闹。
来到中枢,才叫出仕。
随即司马懿又去看《学馆入门规范》,内容也简单,就是增加考核,一个士人同时只能拜入一家学馆,进而列名门墙之上。
只有结业后,才能永久录名门墙,也能去拜入其他学馆。
若是中途转业,就需要馆长出书信,转到其他学馆。
而拜入学馆录名门墙之上,就要受到学馆的管理,若是犯法乱纪,则会牵连学馆。
同样的,结业后,可以由学馆举荐出仕。
至于不列门墙来旁听的士人,来去自由,与学馆不存在隶属关系,学馆也不得举荐或打压。
司马懿看了后,只觉得早该如此。
但也不想另投别处学馆,他来这里,就是这里是他能接触的唯一新学。
黄月英的格物馆基本上不招外人、新人,如他这样刚来关中的人,根本挤不进去。
张松的负责的学馆也以新学为主,只是蜀人好神仙,在司马懿看来乌烟瘴气,不是个好去处。
此外还有两个新学相关的,一个是各地招纳的道童,可他司马家不是信众,更无功德贡献。
道童不限制年龄上限,可这明显也不适合他。
另一个就是青华卫士,显然司马懿的年龄超了,以他的门第,也无法通过考核。
寒门就是一条红线,富庶、族裔浑厚的寒门子弟都无法通过考核。
就在司马懿思谋前路之际,馆舍之中,陈群握着一份帛书愣神。
稍稍回神后,就将帛书塞入炉火中,顷刻间化为灰烬,顺着烟道飞走,连一点痕迹都无。
转身,对站在边上的从侄陈佐说:“你父亲未免高看我,大司马重视青华卫士拣选,我家门第甚高,自有仕途,何必与小民相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