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敌手落败之谜
用户3925670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1章 敌手落败之谜,月明秋水,用户39256703,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到了这一天,是可以好好回首一番的了。
最初,由于敌强我弱,对于能否攻占这金陵城,我方的信心,并不是很足。更让人放心不下的是,湖北那一边,也是战事吃紧。在那种情况之下,我们的那颗心,都快要提到嗓子眼了。不难想象,我们最不能接受的结果,其实就是,我方损兵折将,攻不下这金陵城。与此同时,湖北那边的大好形势,也毁于一旦。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去面对双线失利的局面了!到了那种时候,还真的会涌上“数年心血,毁于一旦”的感慨了。这几年,对于失败,我们也是屡见不鲜的了。
然而,这一次,我们顶住了压力,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一切,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屡败屡战之后,我们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了。当初,江浙联军到来之后,我方也只是两万人众,只相当于对手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打起仗来,是要以一当二的。然而,我们的这些军人,都接受过新思潮的熏陶,懂得为谁而战,懂得胜利意味着什么,懂得如何攻坚克难。反观敌手,他们只懂得当兵吃粮,只知道个人的一点蝇头小利。这样一来,他们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此消彼长之后,我方渐渐就以守为攻,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最终克敌制胜。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最明显的就是,那位袁大人,对于金陵城的局势,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做法,并没有派出援军。对于这一点,我们最初也设想过了,只是,并不敢指望太多。于是,当这一切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那么,这位袁大人袖手旁观的背后,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呢?其一,他多半是把北洋军看做自己的私人武装了。因此,他不想为金陵城的得失,折损自己的力量。是啊,这金陵城又不是他家的,他又何必甘冒大险呢?于是,当总督府里的那些头头脑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了,他也只是发出一封不咸不淡的密电,“东南半壁,悉赖我公”云云。不难想象,如果袁大人就在眼前,总督府的那些头头脑脑,多半就会指着对方的鼻子怒吼起来了。更要命的是,敌方的舰艇,也在这时候阵前起义。这样一来,两江总督府,大势已去。
大致梳理一番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当初,我方的决策,还是极为明智,破有远见的。那么,袁大人这样做,究竟是何用意呢?最为明显的一点,应该就是,清廷的愚忠者,这下可要看清楚了,我老袁不点头,不出手,这金陵城也就陷落了。以后,你们再想着什么事情,再作什么打算,可不能再撇开我,可不能再一意孤行了。
简单地说,这位袁大人,自忖实力雄厚,已经开始拥兵自重了。
当然,头脑冷静下来之后,我们还是觉得,不管怎么样,袁大人这样做,客观上还是有利于我方的。只是,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还需进一步观察。是啊,这个人的心思,确实有点难以揣度。对于两江总督,她确实可以不屑一顾。要说官职,他是内阁总理大臣,位极人臣,自然不会受地方总督的节制。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既然金陵城告急,总督府里的那些人,自然也会想起,应该向朝廷求救了吧?如果真是这样,朝廷就不会向袁大人下命令,或者是施压吗?
再往下想,就有点难以想象了?如果真有朝廷方面的急电,袁大人多半会搪塞一番:我这边,也脱不了身啊!你们也看到了,湖北这一边的战事,正呈胶着状态。我呢,心有余而力不足。金陵城那边,就让他们好自为之,自求多福吧?
果真如此的话,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在湖北前线,北洋系的军队,为什么会进攻乏力了?因为,对于胜负,他们是无所谓的。
袁大人所做的这一切,看似难以索解。然而,如果能够深入他的内心世界,一些线索,还是有迹可循的。如果说他是在演戏,那么,到底是在演给谁看呢?我们盟会,清廷,列强?或是兼而有之?
反正,到了这一步,各方势力都已经意识到,不管怎样说,这北洋系,确实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袁大人的这番表演,大体上也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吧?
只是,他这样做,最终的目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或许,一时半会儿之间,作为当局者,我们一时也未能看清楚吧?
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再观望一番的了。
现如今,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之中,看看下一步棋,该怎样走了?
延续了两百多年的这个腐朽王朝,我们是不再抱什么希望的了。当初,我们的举事起义,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吸几口新鲜的空气,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对于这一天,我们是期盼已久的了。而现如今,这样的一天,就算是用“姗姗来迟”来形容,毕竟也还是到来了!对此,我们深感欣慰和骄傲。这一天到来之际,一些迎接和准备,还是要仔细策划一番的。就像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之际,新的衣服、被袄、摇篮……
“海韬啊,”赵昭婷这样说道,“听说,这总督府,再过几天,就将派上更大的用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