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林棠善心
石五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6章 林棠善心,清穿:额附在草原吃我的软饭,石五味,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跑腿下人余光扫见林棠身后侍卫们冷厉的眼神,害怕地抖了抖身子。
但他依旧没忘记上面的交代,大着胆子磕磕巴巴地为萨布素说好话:
“将军说,他发现管事要灭口,提前派人救了他们。”
林棠没问萨布素为何把人安排在城外破庙,四处找寻不见人的她猛然听到消息,沉到底的心重新升起了希望。
但她也没有因跑腿下人的话而失了神智,她先指派了个人回府,让他再去叫三十个侍卫,接着让跑腿下人领路,带着余下的侍卫出了城。
听说林棠出城的萨布素下意识捏紧了茶盏,他想起京城里传来的消息,在心里叹了口气。
真论起来,死了四十三个人,他这个黑龙江将军也有责任。
若不是怕弹劾九贝勒,会惹得跟随八阿哥的官员们报复,他不会只暗中把那些采参人的爹娘和孩子们赶到城外,眼睁睁看着九贝勒的人逼掉了采参人们的性命。
——
刚走到城外破庙,林棠便隔着空荡荡的门框看见十几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人站在前面抖着身子挡住迎面吹来的冷风,七八个脏兮兮的孩子缩成团躲在他们身后。
林棠呼吸微滞,脚步跟着踉跄了下,她狠狠地掐了掐手心,回过神后,加快脚步走进去,声音艰涩地道:
“你们去门口挡着风。”
“嗻。”
侍卫们异口同声的应答声把老人和孩子们都吓了一跳,他们好奇又害怕地看了眼林棠后,动了动身子,低下脑袋不说话。
年纪最大的老人察觉到孩子们的恐慌,哆嗦着把双臂张开,声音嘶哑地问道:
“不知这位夫人来这,所为何事?”
林棠眼圈发酸,她把身上的披风解下,双手递给老人,垂着眼帘温声道:
“我有个亲人做错了事,我想做些好事赎罪。”
老人听见林棠这话,浑浊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他无视林棠手里保暖的披风,语气不善地道:
“夫人的亲人可是姓朱?”
“不是。”
林棠知道老人怀疑她了,她轻轻摇了摇头,苦笑道:
“老人家,朱旺福已经被送到采参人常去的山林上杖毙。”
老人晃了晃身子,他压下心里对林棠身份的猜测,正要开口说话。
旁边站着的老婆婆突然摔倒地上,放声大哭:“夫人,你…您说的是真的吗?”
“真的。”
林棠按耐住想上前去扶老婆婆的冲动,她点了点头,掷地有声地道:
“我会按大清律令,还你们个公道!”
听见这话的老人们,有的当即跪下来痛哭流涕,还有的稳了稳微晃的身子,红着眼眶半信半疑地望着林棠。
他们不相信眼前的夫人能杀了背靠皇子的朱旺福,但他们又忍不住去想那万分之一的可能。
万一呢?
万一这位夫人说的是真的,那他们的儿女们是不是能瞑目了?
林棠看出他们心有顾虑,她眨了下微湿的睫毛,弯了弯腰,柔声请求道:
“老人家,你们相信我一次,我绝不会让亡灵不安,生者不宁。”
站着的人抹了把眼泪,纷纷转头看向年纪最大的老人。
老人看出他们眼中的希冀,他闭了闭眼睛后又睁开,低声道:
“夫人,这披风我们受不起,但您的请求我们答应了。”
林棠悄悄松了口气,她快步越过老人,直接把披风盖在最小的两个孩子身上,缓声道:
“如何受不起?披风做出来不就是为了保暖?
老人家,在我把公道讨回来前,你们带着孩子先搬进城里住吧。
我为你们找处宅院,置办衣物,买些存粮,再请个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这……”
老人面色踟蹰地看了眼林棠,若只说吃住,他肯定毫不犹豫地拒绝。
但关系到孩子们读书识字的大事,他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抉择。
他们这些流放犯的后代虽说不能参加科举,可多识些字,多读着书总归是好的。
须臾过后。
老人朝林棠低了低头,客客气气地道:
“麻烦夫人了。”
“不麻烦。”
林棠眼中含泪地笑了笑,她回过头朝侍卫们招了招手,提高音量道:
“过来,慢点背他们进城。”
“嗻。”
侍卫们敛起身上肃杀,井然有序地进来,蹲下身子把行走不便的老人和孩子背起来。
走到半路时,赶回去叫人的侍卫带着人了。
他们见队伍后面还有几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一言不发地走过去把他们背起来。
林棠叫住没背人的侍卫们,从腰间的荷包里掏出五万两银票递给他们,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城去买府邸,置办家当。
两刻钟后。
林棠带人进了座大宅院,见提前进来的侍卫们已经煮好了肉粥,她低声交代他们再去买些冬季的被褥和衣袍后,洗了洗手给老人和孩子们盛饭。
老人们轻声道了谢,心怀忐忑地接过林棠递到他们手里的肉粥,转头递给了正咽着口水的孩子。
林棠抿紧嘴巴把所有的粥都盛完后,往旁侧站了站,缓声道:
“你们慢慢喝,不许给我省。
不够的话,我让人继续做。
若是让我发现谁偷偷饿肚子,那我就……我就找个最厉害的先生来教他们。”
最初跟林棠说话的老人闻言,忍了许久的眼泪终究还是落了下来。
四年前,他的儿子因无意间发现了上官中饱私囊,上官便顺水推舟设计库房起火,以渎职的罪名把儿子和他们流放到宁古塔。
儿子十分自责连累他们背井离乡,铤而走险地跟着采参人进山采参。
可谁知人参还没采到,又丢了性命在这异地他乡。
若不是还有个不到八岁的孙子需要照顾,他早就活不下去了。
他不知儿子的死与带他们进城安置的夫人有没有关系,但他能感受到这位夫人的歉意和难过。
他把碗里的粥喝完,蹒跚着脚步走到林棠面前,屈膝跪下道:
“老朽斗胆,敢问夫人出身何处?
老朽想让孙儿记得夫人的大恩大德。”
林棠慌忙伸手扶起老人,“老人家,你快起来,不必如此。”
老人晃了下脑袋,跪趴在地上,执拗地不肯起来。
林棠心下苦笑,她知道老人好奇她的身份,也猜到了老人会想法子打听。
但她没想到老人跪在她面前,以感念恩情的名义直接问她。
她移步走到旁侧,没拆穿老人的试探,轻声道:“老人家,我与当今皇上同姓。”
与皇上同姓?
那岂不是……公主?!
老人心念微动,他突然想起儿子生前偶然间说过,皇上有位公主用粪便施肥,种出了亩产千斤的小麦。
儿子还说过,那位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的次年,又想出了能预防天花的牛痘。
那位公主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