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即刁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9章 大力发展进行曲,我真不是良民,朕即刁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样的家庭,最忌顶梁柱倒下,一旦具有劳动力的两个人倒下,无疑,家里的劳作崩塌。
尤其是李大海的家,李宏木匠,家里那点土地,虽然贫瘠,却也少不得耕作。而且,一般常年耕作的又是田桂花一人。
只有平时春耕播种,李宏会在家里帮忙耕种,其余地里苞谷的锄草、松土、收割之类,都是田桂花。
再加上家里的活儿,虽然平时李大海、李小岚也能够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但事无巨细,很多事情,都还是落在田桂花肩上。
如今,田桂花不慎摔断了手,李宏脚上伤口感染发炎,同时倒下!
也就意味着,这个家想要正常运转下去,全在于李大海一个人了。
妹妹李小岚年仅六岁,也做不了什么活儿。
“小蛮,谢谢你,大海,你先别忙活了,圈里的马牛羊都还没人去放,你先去忙活那些牲畜吧!”田桂花看着有张小蛮忙进忙出,将那些草药捣碎,取了干净的布条,找了固定的几块薄木板,然后让田桂花的手摊着,敷上药,用布条缠绕包扎,又用薄木板固定。
一切包扎完毕,“婶,你好好休息,别担心那些牲畜,人最重要,一会让大海去放一下。”
安慰了妈妈田桂花,小岚已经烧开了水,用脸盆端进来,“小蛮哥,水烧开了。”
“小岚,你再取一些食盐来。”家里简陋,没有生理盐水,只好烧开水,放入食盐。
小岚取来食盐,张小蛮往开水里撒入少许食盐,搅拌之后,取了干净的棉花球,在李宏脚上的伤口,轻轻地清洗伤口。
李宏长叹了一声,望着面前的张小蛮和李小岚,又看向李大海一直沉默不语。
“大叔,我先给你处理伤口,一会再调一些药,敷上,休养几日,慢慢就会痊愈的。”
“小蛮,都是大叔不小心,这个家……”李宏说着,话语都哽咽了。
张小蛮知道李宏的在深深地自责,“大叔,事已至此,自责已经是于事无补。”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给李宏脚上的伤口清洗,将那些化脓的腐肉处理之后,又对李小岚说,“小岚,你去把装火油的小塑料瓶取来。”
火油,即煤油,主要是指一种化学物质,是轻质石油产品的一类。由天然石油或人造石油经分馏或裂化而得。
单称“煤油”一般指照明煤油。又称灯用煤油和灯油,在农村多称“火油”,俗称“洋油”,粤语也称“火水”。
石窠村,在还没有通电的年代,火油那可是照明的必备品,每家每户,用酒瓶子,或者其余一类小瓶子,盛装一定量的火油,浸湿灯芯绳,灯芯绳再伸出用铁器制作的“灯嘴”上,露出一小截,点燃就可以用做照明了。
这也就是简易的“煤油灯”。
尽管在90年代初,水力发电,已经将电网牵到了石窠村这山旮旯里,但供电经常不稳定,有时下雨天电闪雷鸣,会断电。
所以,每家每户,仍旧备有煤油灯,也就还收藏有“火油”。
小岚乖巧地打着下手,充当张小蛮的助手,不一会儿,就将“火油”瓶取来。
经过清洗后的伤口,张小蛮用棉花球,蘸了蘸火油,对李宏说:“大叔,火油对伤口很有疗效,但我清洗了伤口,涂抹上去,会比较刺痛,你忍着点。”
李宏“嗯”了一声,为这个张小蛮学了医术,懂得一些日常医理,感激不尽。
张小蛮将蘸了火油的棉花球,在李宏脚上的伤口涂抹,李宏感到伤口由火辣辣的,变得一阵清凉,尽管火油涂抹上去,是有些刺痛。
但相比于感染发炎那种火热、胀痛感而言,涂抹火油,只会让他感到轻松。
张小蛮清洗之后,又径直走到旁侧,李宏堆放木匠工具的地方,取来了李宏做木匠常用的“墨斗”。
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由墨仓、线轮、墨线,包括线锥、墨签四部分构成。
在农村,墨斗通常被用于测量和房屋建造等方面。
通常,墨斗用途有三个方面:
1.做长直线,在泥、石、瓦等行业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
2.墨仓蓄墨,配合墨签和拐尺用以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
3.画竖直线,比如当铅坠使用,所谓铅坠,在钓鱼竿中常见,就是钓鱼将鱼线扔进水里,掉进水中,鱼线下的钓陀。但墨斗做铅坠,通常是木匠或者泥瓦匠人,为垂直拉直线用的,墨斗线的线锥固定一端,通过线可以确定竖直或者水平方向的直线。
张小蛮从墨仓里蘸出了一些浓黑的墨汁,滴在李宏伤口上,“师父说过,一般刀斧伤感染,先用火油清洗伤口,再用墨斗里的墨汁,即可痊愈。”
这些“土方法”断然不会有医术记载,全是薛荣华经过多年的行医,将其传给张小蛮的。
实际上,在农村,仍有很多“土方子”,虽然没有任何医术典籍记载,但却是行之有效,譬如,伤口清理,火油不失为一味良药。
忙活完之后,张小蛮走出了房屋,交代了小岚,在家里照料爸妈,又让李大海去忙活圈里的牲畜,除了马牛羊,还有猪、鸡。
马牛羊撵出圈后,赶到山脚去吃草,而圈里的猪,需要下地里,割猪草,像李大海家,每一年玉米的产量,人吃都不够,所以,喂猪多数是野菜,割那些供猪吃的野菜,割回来,用菜刀剁细。
说“剁”而不是“切”,因为猪草一般量比较大,地上放一块枕木,手捏一大把,将猪草的一端放在枕木上,右手持刀,剁猪草,剁成一至三厘米,长的也有五厘米左右。
刀不停地剁,又不停地往枕木上送。不多一会儿,一背篓的猪草,就能够剁细。
在这样的年代,还没有用机械切细猪草的。
这些切细的猪草,放到灶上,架起一口大锅,放一定量的水,等水烧开后,将猪草丢进锅里,煮到猪草快熟,撒上一些玉米糠,搅拌均匀。
这就是农村最常见的猪食了。
等猪食煮熟,用木桶舀一半桶猪食,放一些水,搅拌好之后,端到猪圈里,倒进猪食槽。
这些乖巧的猪,就会“哼哼……噜噜……”甩着尾巴,凑到猪食槽里,津津有味地吃着猪食。
(https://www.yqwxw.cc/html/119/119563/465503870.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