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爱豆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7章 上眼药,带着淘宝混古代,杨柳爱豆包,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陛下,要臣说,粮食可以以人道主义的名义送给他们一点。”
左弗道:“粮种可以让他们买,但土豆红薯这些不能给他们。土豆红薯可以二代繁殖,虽然三四代后依然会褪化,但是也只是没现在这么高的产量,但即便如此,那产量还是很惊人的。
所以,臣觉着杂交水稻,麦子可以给他们一些,但土豆,红薯应禁止出口。这些年来,我大明从不向外出口土豆,红薯,所以这次也应严防死守,也要防止他们偷盗。”
朱慈烺点点头,“国以农为本,此言善。”
“至于火器这些,其实倒可以交流交流。”
孙训珽眼皮跳了跳,尽管左弗此刻表情很正常,但是他还是从她的眼里看到了一股算计。
“西夷火器之厉,不下我大明,若是交流下,反而能有所受益。”
左弗道:“而且他们研究格物的人也比较多,为了我大明的未来,臣觉着可以让他们派遣他们的学子到我大明学习交流。不过,臣想,在见识了我大明的繁荣后,他们不会再想回去了……”
钱谦益等人眼皮子一跳,心里暗道:“左云舒果然够狠!”
以学习的名义直接掠夺别人的读书人,这话的意思不就是:用这个骗他们,然后来了就别想回去了吗?
听说琼州还有一堆红毛鬼被囚在大明,每次想回去了,琼州当地总会抛出一些东西来,然后勾得这些家伙怎么也回去不了,发出去的书信也不能涉及任何技术。
左弗这家伙,心眼子怎么就这么多?这严防死守的,好像西夷人跟她有什么大仇似的。
“用人才换粮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孙训珽忽然道:“我大明粮食也紧张,不能白白给他们,既然他们格物人才多,又善火器,那换点人倒也不错的。”
这一次,朱慈烺难得的给了孙训珽一个好脸色,点点头,“安顺候此言大善。嗯,散朝后,再商议商议,拿个章程出来,这事就这么定了,让那人来觐见吧。另外,日本幕府的请求朕也允了,日本遣明使这月底就会到达,若是能一同来觐见,那就最好不过了。”
“陛下请放心。”
左弗笑着道:“飞剪船十分快,琼州一个来回,十天足矣。”
“如此甚好。”
此刻的日本早已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且日本人一旦离境,便不可回去,除非特殊原因不得已滞留外国,不然一律死刑。
而这一时期,受桃山文化影响,幕府为安定体制,朱子理学开始盛行,社会的阶级被进一步固化。为防止大名通过贸易获得巨额财富,日本开始斩断与各国的商贸往来,便是长期的贸易对象,如朝鲜,中国,荷兰也只能在长崎一带进行贸易。
自公元1639年起,这项政策便一直在执行着,直到琼州舰队的到来。
历经百年战乱的日本在德川家强有力的统治下,逐渐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再加之,前两年去世的德川家光又是一个有本事的主,所以元气大伤的日本经济开始全面恢复。
而与此同时,奢靡之风也开始盛行。这一点,无论是在江户还是在京都,都显得颇为突出。
素来以简朴持家的武家也开始追随这等奢靡,琼州不断输入的“新鲜货”让这些人沉迷不已。
精巧方便,颜色繁多的口脂,质地细腻的各色胭脂,效果极佳的护肤品,光可鉴人的玻璃镜,晶莹剔透的玻璃杯……
数不尽的精美商品让东瀛人陶醉,可也因着如此,他们又再度生出极为自卑的感觉。
日本是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国家,那等贫穷不要说左弗这个现代人了,便是同一时期的大明人也很难想象。
东瀛人嗜甜,可东瀛既不适合种甘蔗,制糖术又很烂,所以一点点含有甜味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
左弗曾听木二说,京都一贵族家的小姐出嫁,因着有几匣子的栗子作为陪嫁,竟成为了炫耀财富的资本。
当时李想等人听了这故事后,都懵逼了。
虽然甜味对于大明的普通百姓也很奢侈,但吃不起白糖,偶尔弄点红糖吃吃也是可以的。山栗子这等东西虽也不是很便宜,但偶尔打个零嘴也是可以的。
可这等玩意……
居然被一个贵族当炫耀的资本?
这是穷到什么地步了?!
所以木二每次看见大明普通百姓的伙食也会十分羡慕。
用他的话说,即便不是在左弗治下的百姓,其伙食也是日本人难以想象的。
像日本的普通百姓,一辈子能吃上白米饭的机会也就几次:红事,白事。
平常时候,便是糙米也是难得吃的珍贵品。
对此,李想等人都懵逼了。
你们糙米都吃不起,那平常吃什么?
木二红着脸,十分羞愧地道:“平日吃芋头和野菜,如果有条小鱼干,就是十分丰盛的一顿了。”
听完这回答,李想等人终于明白,为何这些倭人明明还是武士,却对留在大明这么积极了。
因为很快木二就说,便是他们这样的武士也很难吃上白米饭。平日一碗糙米饭,加一条鱼干,一碗蔬菜昆布酱汤便是十分丰盛的一顿。
如果没有这些,糙米饭水煮配上梅子,那也挺不错的了。毕竟,能活下去就很好了,不能要求太高。
李想等人都懵逼了。
以前他们也很穷,甚至天灾严重时还有饿死的。但说真的,若是天爷爷给脸,糙米饭还是能饱的,而且还有蔬菜。
挺多就是没什么盐和油啦!
他们觉得那样的日子就很苦了,但和木二他们一比,感觉自己应该对吃苦二字再重新定义下。
这也就能理解,为何这些倭人削尖了脑袋也想留在大明,成为归化民。他们工作勤奋努力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而且对大明人抱着一种谦卑的态度,明人未歧视他们,他们倒是自卑到了骨子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