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嘤相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以身“试毒”(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小相公大文豪,嘤嘤相抱,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城学宫。
“哎,李大学士,李大学士,您年迈体弱,不能骑马呀!”
一群身着儒服高管的学宫学子,在劝阻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若是远看,还以为是在玩鹰捉兔的游戏。
“你……你们……们快让开!”
一品内阁大学生李大白,累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抬着微微发颤的手指指着诸多学子。
一位长脸学子上前一步,向李大白拱手行礼道:“李大学士见谅,我等学子也是担心您的身体呀!”
“是啊,我们实在是担心您身子骨吃不消这快马奔驰啊!”
“您就算有再急的事,也得找辆马车来不是?”
“……”
长脸学子说完,引得诸多学子应和。
“我…我…你们,让不让…”李大白再次问道。
众学子依旧坚定的摇头,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允许他们眼睁睁看着年迈的师长去做一件那么危险的事。
就算是年轻人都有不慎从疾驰的马上跌落的时候,更何况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呢?
见这些学子态度坚决,学识渊博的李大白,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劝导他们离开。
他现在脑子里乱的很,很激动,很兴奋,很感慨,又很忐忑。
今天清晨卯时一刻,孙统领、蒋少卿和黄翰林护送常乐的恩科考卷考纸,到达了京城学宫。
第一阅卷人,便是他这个出题人。
身负君命,李大白不敢耽搁,卯时二刻便起床,沐浴焚香,准备批阅事宜。
到了辰时,日出东方。
第一缕晨光落在京城学宫的瓦片上,李大白在黄翰林等三位考官的监察下,为木匣开封,阅卷。
当他看到最上面那张考纸上,那密密麻麻的字迹时,他就已经震惊了。
他出的题目他最清楚,有些题目别说是考生,就算是他,也不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想到答案。
可李大白的心里,出现了与黄翰林监考时一样的心理。
虽然写得多,但正确率如何,还未可知。
带着这个念头,李大白开始提起朱砂笔,准备判卷。
可一字一句看完了整整三页考纸,李大白手里的朱砂笔却迟迟没有下落。
帖经一百三十四题,竟无一错漏?
李大白不信邪,又翻回到第一页,重新判卷。
这一次,他更加仔细,更加的专注,在这清凉的春日早晨,额头上竟也开始渗出了汗珠。
黄翰林发现了这一细节,心中好奇,却又不能开口问,只能先在心里憋着。
李大白第二次审阅完帖经的所有题目,终于确认,这份帖经,无一错漏!
帖经,满分!
他从一旁的盒子中,取出一方学宫大印,印在了已经阅完的三张考纸上。
表示,这三张考纸,已经通过第一阅卷人的检阅了。
随后,李大白更加严谨的开始批阅经解的试题,他是又一次的被震撼到了。
五十多题经解,几乎每一题,都用两种以上的解释作答,其中几句争议较多的,更是写下了七八种不同的解释,还写下了他自己的看法。
其中几题,是李大白故意设计放在其中的,这个常乐,似乎把他放这几题的用意都猜到了,在争议较多的几种解释里,偏偏只写了李大白最认可的解法。
李大白虽然很不愿承认,但还是将学宫大印盖在了经解的考纸之上。
经解,满分通过!
无独有偶,这个常乐连后面的经义和史论,也都是以无懈之姿通过了李大白的批阅。
唯有那一首七言律诗《不如意》的颈联中挑出了一个字平仄不齐,不过这只是个无伤大雅的小毛病。
至于最后的算学题,李大白是瞠目结舌的看完的。
看完之后直呼“奇思妙想!奇思妙想!大才啊!此人大才啊!”
处理完考卷的批阅事宜,已经临近午时。
黄翰林等人便带着考卷和考纸,重新封装好,便马不停蹄的去了王宫。
这份考卷的最终目的地,是王宫内的文华阁,也是是君师所在。
主管一国教化的文相,便是这文华阁的名誉阁主。
这份考卷的最终评审人,是吴国文相。
黄翰林一行人刚离开,李大学士便命人牵来俊马,说要去江宁府一趟。
这可把周边下学路过的学子们吓了一跳,年过花甲的老人要骑马长途跋涉几百里去江州江宁府?
再后来就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直到此时,午时四刻。
李大白已经和这群学生僵持了近半个时辰,他这年纪力气本来就已经不多,这么长久的消耗,到现在,更是直接坐在了地上。
周围的学子,也纷纷席地,跪坐下来。
李大白互斥互斥的喘着粗气,长长的胡须随着呼吸,有节奏的飘舞着,乍一看还挺喜人。
就在这时,一两马车从学宫大门驶了进来,恰好在李大学士身边停下。
“师兄,您怎么和这帮学生一起坐地上晒太阳了?”黄翰林掀开窗帘,饶有兴致的看着众人。
李大学士听到这声音,像是遇到了救星,囫囵的起身,翻身爬上马车,然后气哼哼的回头看了一眼众学子,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钻进了马车。
李大白的脑袋从车窗探了出来,对着正准备起身离开的学生说道:“你们不许走,继续在这里坐着,直到未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