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小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章 太白穴,十四经穴,可乐小新,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白”常指太白金星。就如同太白金星前往花果山诏安孙悟空,以平息其可能引发的混乱,太白穴在人体中也有着类似“平乱”的作用。当人体出现上吐下泻等病症时,犹如体内气血阴阳的“作乱”,太白穴能够发挥其调节、安抚的功效,使身体恢复平衡与安宁。
从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其所处的位置及名称寓意着它是脾经气血汇聚的重要穴位,具有显着的健脾益气、运化水湿之功能。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脾气虚弱时,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乏力等症状。太白穴作为脾经的原穴,能够激发脾经的经气,增强脾的运化能力,从而有效改善这些病症。
从五行生克的层面分析,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在五行相生关系中,脾土为肺金之母。当肺金虚弱,出现咳嗽、气喘、自汗等病症时,刺激太白穴,如同滋养母体以育子,能够增强肺气。
例如,对于慢性咳嗽、肺气不足的患者,在针刺或艾灸太白穴的同时,配合肺经的穴位,如太渊穴等,可起到补肺止咳、益气固表的作用。
此外,在五行相克关系中,脾土能克肾水。当肾水过盛,出现水肿、尿频等病症时,刺激太白穴以健脾利湿,能够实现克制肾水过盛的效果。
总之,太白穴的穴名不仅展现了中医经络穴位的精妙理论,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呼应。通过深入探究太白穴的名称内涵、五行生克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我们能更充分地发挥中医穴位治疗的独特优势,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