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小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9章 阳纲穴,十四经穴,可乐小新,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爷爷说“阳纲”一词,“阳”者,阳气也,代表着温热、明亮、活跃和向上的力量;“纲”者,大纲、统领之意。阳纲穴之名,意味着此穴乃是阳气之纲要,具有统领阳气、调节阳气运行的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纲”常被视为事物的关键和主导,如“纲举目张”,强调抓住关键就能带动其他环节。阳纲穴正如这关键之“纲”,把控着阳气的运行与平衡。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它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等多种生理功能。当阳气充足且运行通畅时,人体便能保持健康的状态,抵御外邪的侵袭,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反之,若阳气不足或运行不畅,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阳纲穴所处的位置,恰是阳气汇聚和通行的关键之处。从经脉循行的角度来看,阳纲穴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为人体之藩篱,主一身之表,其经脉循行广泛,联络诸多脏腑组织。而阳纲穴作为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能够承接膀胱经所输注的阳气,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分配。
阳纲穴主要用于治疗黄疸、肠鸣、腹痛、消渴等病症。黄疸之病,多因肝胆湿热或寒湿内阻,导致胆汁排泄不畅,熏蒸肌肤而发黄。阳纲穴能振奋阳气,温化寒湿,促进胆汁的正常排泄,从而消除黄疸,恢复阳气的正常“纲纪”。肠鸣、腹痛之症,往往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有关。
刺激阳纲穴,可补充脾胃之阳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气机通畅,疼痛自消,恰似为脾胃阳气建立起有序的“纲常”。消渴一病,虽有阴虚燥热之分,但亦有阳气虚衰、津液不化所致者。阳纲穴能激发阳气,促进津液的生成和输布,从而缓解消渴症状,重铸阳气的“纲维”。
此外,从中医的整体观念来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阳纲穴通过调节阳气的运行,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所在的经脉和脏腑,还能对其他相关的经脉和脏腑产生间接的调节作用。例如,阳气的振奋有助于提升心阳,增强心脏的功能;有助于温煦肾阳,促进肾的气化作用。这种整体调节的作用,使得阳纲穴在治疗多种疾病时能够发挥出独特的疗效。
阳纲穴之名揭示了其在阳气调节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其穴名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阳纲穴之所以能够治疗所主之病,是因为它能够统领阳气、调节阳气的运行,从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