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章 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一个一个去解决啊,新科学时代,康泓,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印证性补充’和‘思考性复现’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郭一不禁问道,他不是在问别人,而是在问他自己。
事实上他现在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就连林欣都有事儿出去了,没在实验室。
这也是郭一的一个习惯。
每当没办法验证事实真相的时候,他就会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补充自己的猜想,完善以后可能的理论。
如果一个猜想连自己都说不服,逻辑都难以自洽,那就不能称之为猜想了。
那叫做臆想,发癔症,就像宁逸馨那样,那就是典型的癔症。
“‘思考性复现’,非常简单的概念:
我以前见过这个东西,通过回忆和想象,把它从脑海中通过想象重新展现出来,这就是‘思考性复现’。”
郭一自顾自的说道:
“而‘印证性补充’不是这样。
这个画面虽然我之前见过,但现在我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思考。
只是现在又见到了貌似神合的东西,它自发的就进行了这样的一种补充。
把之前见到的形象补充甚至补全了,这是‘印证性补充’。”
郭一一边说着还一边点了点头:
“就像那次回家,远远的看到路中间新立了一个亭子,亭子上还挂了一个牌匾,写着三个小字。怎么看也看不清楚。
走进一看,原来是‘会盟亭’三个字,脑海中有了这个印记。
有了这次的经历,下次再从那儿过,即便是更远的距离,一眼望去,脑海中立即就浮现出“会盟亭”三个字!
这其中是没有经历过回忆、没有经历过思维、没有经历过主动思考的!
这是典型印证性补充!”
(这个概念描述的够清楚吗?)
仔细回忆了事情的整个过程,郭一笃定的点了点头,就是这样的。
不管大脑的处理是不是真的就是这样,但至少,这种逻辑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亲身的经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郭一的这个猜测。
……
不过,这样的结论并没有让郭一感到兴奋,他这个时候甚至有些手足无措。
大脑“印证性补充”的触发是基于先前印记的。
就像安城,最后之所以能够触发到那个点,是因为他之前就亲眼见到过一模一样的这个图形,就算郭一模拟的生物信号不完整,他也能通过印证去被动补全。
但,这个发现对于现在所要进行的实验有点儿鸡肋的感觉。
盲人,尤其是先天盲人,他们从来没有视觉,也从来不知道光、不知道色彩是怎么样的。
他们从没有过这样的感知,更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印记了,你让他们拿什么去做“印证行补充”呢?
“这样的印记能不能通过学习或者是其他途径产生?”
郭一自然而然的这样想道。
按照现在的现象,“印记”都是通过感知产生的,而学习不是感知。
所谓的学习,本质是获得根据别人的经历或者既定的事实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
学习的过程能不能产生用于“印证性”活动的“印记”?
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光的人,你就是再怎么跟他描述光是什么样子的,他也不会对光有明确的认知。
除非,你让他真正见到。
拟真视觉信号没有真正成型的时候是做不到让他见到的,这就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