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风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香草,韶龄传,程长风2,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后面一家人言笑晏晏,又是品果子糕点又是讲府学里的趣事,仿佛几天前要打板子的事不存在似的。
这几天发生了什么?直至韶龄送李宾之出门才知道。听说韶龄被禁足在家,李宾之十分担心,立刻向他父亲驸马都尉李德彰表明了心迹,非韶龄不娶。没想到李大人虽然是高门大户出身,但是对张岱这样的读书人十分尊敬,对男扮女装入府学的韶龄也毫无偏见,当即便找到张岱,希望能成全韶龄与李宾之这对小儿女。
二娘见李东阳家世显贵又俊美出众,待人宽厚随和,上进稳重,十分喜爱,连连教导两个儿子向李东阳学习。
李东阳也是个会做人的,自从那日来张家后,第二天便给二娘带了一匣子珍贵食材,韶龄叫不上名字,只知道从那日起饭桌上多了不少煲汤和药膳;又带来了几本京城时新的花样子,另满满一囊十几色的珠儿线;还给弟弟们带了几大本珍贵的名家字帖拓本。
拿人手短,李东阳成了张府常客。
临近乡试,听弟弟们说各位夫子紧锣密鼓的讲经说文,二娘便每日里炖些鱼汤、猪脑汤的让弟弟们以韶龄的名义送去给李东阳进补,张岱心里抓挠似的想去问两句,却故作淡定的拿了本《道德经》装样。
二娘拿湿布巾子擦擦手,道:“送一些给长宁伯吃罢,家里没有主母,怪不容易的。”想了想又说:“阿韶,我知道你不爱女红,但是这回长宁伯去赶考,你也给他做些好用的罢。”
韶龄点点头。因为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这是科举考试中重要的一环。中试者被称为“举人”,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中试者才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科举不仅对平民男子具有改变命运的重大意义,对于像李东阳这样的世家子弟也很重要。因为我朝的太祖皇帝于洪武三年诏开科举时便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即便是李东阳已经靠恩荫承袭长宁伯的身份,他要入内阁,也只有科举这条路。
可是八月天气尚热,送什么好呢。考科举时都要搜身,就算缝个香包,估计也带不进去。韶龄忽然想起他身上常年的香气,有了主意。
“这是什么?”李东阳盯着韶龄手里一个镂空的铜球不明所以。
“这是我根据熏衣衫的熏香让师傅改的。我叫它“香草美人”。”韶龄笑道。
“这不就是唐人使用的熏球嘛,《西京杂记》卷上记载过,阿韶你从哪个古玩店淘换来的?”杨一清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来,拿过铜球道。
韶龄心里暗骂,这杨师兄少说一句不行嘛,拆她的台,正想着如何圆过去。
李东阳一把抢回铜球,维护道:“阿韶说这是“香草美人”,他就是香草美人。我看这名字取的甚好。屈大夫曾说过“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很是贴切。”又转头问韶龄,“这“香草美人”如何使用?”
韶龄一边打开装置在内的两个环形活轴的小盂,放上点燃的香料,一边解释道:“你看这小球重心在下,无论熏球如何转动,只是两个环形活轴随之转动,而小盂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故不致燃烧衣被。乡试要三天,暑气未消,贡院里蚊虫多,你带着这个晚上可以好好休息。”
“原来如此,还是阿韶心细。”李东阳开心地收下了,惹得杨一清在旁连连起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