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高干筑垒,潘璋杀出
家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2章 高干筑垒,潘璋杀出,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家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潘璋也不傻,他让人准备了火种,在弓箭上的箭头处裹了些油脂。这油脂是制作油灯所用的材料,并不易燃,却很耐燃。一旦点燃之后,就不容易熄灭。这火箭一射过去,稻草就燃了起来,化为灰烬。
高干又派去搞来皮革,想拼成一大块,皮革轻而不易破损,弓箭又射不破。只是在战场上,皮革这玩意太稀少,可不容易收集。折腾了几天后,因收集不到足够的皮革,最终只能作罢。
无奈之下,他只好下令,让士兵摆起盾牌阵,竖起一道盾牌,掩护后面的士兵筑垒。还真别说,这招还是有点效果的。陈军源源不断地箭矢射来,被盾牌挡下,只有零星的一些箭矢能穿过盾牌缝隙,射中并州军士兵。杀伤太少,却浪费了大量箭矢,不值得,潘璋也不得不下令停止射箭。
并州军趁机筑垒,仅四五天时间,就在关口七十步距离处,筑了一道长约百丈,高约五尺左右的垒来。
潘璋这时才明白过来,敌军的意图是加高以缩小自己居高临下的优势。一旦这垒继续筑到一丈左右,敌军弓兵就可以站在垒上,与关口几乎同高。虽然敌军在垒上没有掩体,不能遮挡弓箭,但敌军可以上下夹击,终究是挽回了不少劣势。
想了半天,潘璋觉得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终于做出决定,出关一战。不过,敌军此前数次引诱自己出关,此刻肯定也会防范自己出关。敌军在垒的两侧,安排上千士兵盯着,如今自己率军冲出去,未必能占据上风。
他在关上仔细观察了两天,又想出了个办法。出关一战是必然的,他需要的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
两天后的一天傍晚,并州军的盾牌阵仍摆着,但士兵摆了整整一天了,已是感觉到了疲倦,两腿正在发麻。垒的两侧各伏着一支并州军队,但他们也是露出了疲态。唯有筑垒的士兵,正在呼呼喝喝,似乎精神很饱满,干活都不觉得累。
潘璋明白,自己的时机到了,他正是要挑敌军最疲倦的时候出击。敌军从清晨就开始折腾到傍晚,正是最累的时候,或许士兵们都在盘算着天黑回营寨吃饭。
突然,关口大门打开了,潘璋率陈军冲杀了下来,也是气势如虹。
陈军居高临下,突然杀出,速度极快,几个瞬息之后,就杀入并州中的盾阵中。盾阵摆久了,并州军士兵的体力与意志都逐渐消磨,给了陈军可乘之机。并州军大多数士兵没能及时反应过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瞬间乱了阵脚。
潘璋更是身先士卒,手持长刀,冲锋在前,极大地鼓舞了陈军的士气,陈军士兵们越战越勇。
高干的反应慢了一步,他连忙大喊下令:“出击!出击!”并州军鼓声激昂,两侧的军队杀出,冲向陈军。而那些正在筑垒的士兵则往后逃去。
这本就在潘璋的预料之内,他迅速下令调整阵型,将部分兵力调往两侧,与并州军展开了激烈的缠斗。双方在战场上你来我往,刀光剑影,杀声震天,仿佛要将这片天地都撕裂开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并州军逐渐显露出了准备不足、疲态明显的弱点,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陈军则越战越勇,士兵个个仿佛有源源不断的力量一样,逐渐占据了上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