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鸡鸣狗盗,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
囚室内,灯火如豆,寒气逼人。
灯光下,苏奏坐在席前,伏案给燕昭王写信。
他被赵国丞相李兑发兵围捕、囚禁至今已近半年。终日无所事事,望着窗外,看树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感到无尽的惆怅与烦闷。
前天,他得知齐燕大战“恒之曲”,燕军十万余众尽覆灭的消息,顿时惊得魂飞魄散,像被拍去骨架似的,瘫坐在地上。
他马上发现,燕王急切的报复行动,结出了多方面的恶果:燕齐“友好”关系破裂,齐潜王不会再相信燕王的“厚币卑词”了,甚至还会怀疑到苏秦头上,助燕灭齐的计划已经暴露,如不设法挽救,他连齐国也回不去了。
因此,他苦思冥想,直到今日傍晚时分,他的心腹门客毕成买通了看守之人,潜入囚室看他,他才决定给燕昭王写了一封密信。
他在信的开头,直截了当地说了自己目前的处境,以及被囚的经过。接着他对这次招王急于报复所造成的巨大损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解剖。他认为,昭王上了秦人魏冉的当,而上当的原因,主要是对他产生怀疑。
他在信中写道:
“臣行之前,就知道会有众口讪谤之事,所以曾与大王当面说过臣在齐国尊贵,燕国大夫们将不信任臣;臣在齐国地位低贱,燕国大夫们将瞧不起臣;臣受重用,将会多责于臣;齐国如果与燕关系不好,将归罪于臣;如果天下不攻伐齐国,将说我善为齐谋;天下攻伐齐国,将会同齐国一起抛弃臣。臣所在的处境就如同累卵一般危险。
“大王对臣许诺:一定不听众人的诽谤谗言。信任臣就如同上下齿一样,坚定不移,最好的结果,臣可以得到齐国的重用;其次,可以得到齐王的信任;最下,可以把子女寄宿于齐以取信于齐。也可以说是从燕国到齐国的,甚至还可以帮助齐国策划谋燕,只要能够成事就行。
”臣接受使命在齐五年,齐国数次出兵打仗,攻伐诸侯,不曾图
谋燕国。齐、赵邦交,一美一恶,一合一离,燕王得以不与齐谋赵,就与赵谋齐。齐国非常信任燕国,以至于撤去其北方之兵,不设防于燕。
“可是大王却信从魏冉、田伐、姬参、姬去疾等人之言,起兵攻齐,使齐如梦初醒,从此开始戒备燕国,不再信燕,做了一件多么蠢的蠢事啊。”
疾书到此,他笔锋---转,说起解救办法。他请求燕昭王派人游说李兑,设法救他出来。只要他能脱离虎口,他就有办法劝说齐王,使齐王放产对他与燕国的警惕。
他将密信封牢,交给毕成,嘱毕成无论如何要将信送到燕昭王手中。
毕成坐着高车,赶了二天二夜,来到了燕下都武阳城。燕昭王一边读信,一边拭泪。都是自己不守诺言而害苦了苏秦。伐齐之败,也是咎由自取。苏秦的看法是对的,齐国是真正的强国,只能慢慢削弱它、孤立它,才能最后战胜它。可他太急躁了,以致暴露了“暗弱强齐”的计划。现在怎么办?要是重新开始,还要花多少时间与精力呢?
滴滴泪水,落在帛书上,都把炭墨写的黑字渗化开了。但他还是认真地阅读着,想着苏秦说的解救办法。
他无法判断这种办法是否奏效,他没有把握。他找来郭隗、邹衍,让他们出谋划策。邹衍说,让他出去转悠一圈,也许在周游中可以想出办法救
出苏秦。
燕昭王要邹衍小心。他经“桓之曲”惨败后,变得谦逊、谨慎多了。他嘱邹衍最好用温和的办法,化解因伐齐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
邹衍带两个随从,乘坐华丽的高车,来到齐国的稷门。他过去在此传道授业,齐潜王继位后,稷下学宫渐渐衰败,他就去了燕国。今日旧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
背后传来叫声,邹衍回头一看,是齐王股肱之臣夷维急急走
来。在稷下学宫时,邹衍与夷维有过一面之交,夷维忙问邹衍怎么会到这儿来,邹行说这一阵子,他都在列国周游,今日路过,顺便转来看看。
邹衍问大王近况,夷维唉声叹气,说自从伐宋失利以来,大王终日阴沉着脸,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骂人杀人,朝臣们都不敢说话进言。
邹衍说带他前往求见,他有办法让大王开心。
夷维说,他到稷下来,就是想找一两个饱学之士去劝劝大王,不想如此凑巧,竟遇见了先生,于是便带邹衍入宫拜见齐王。
齐王无动于衷,冷冷地问:
“先生到此有何贵干?\"
”我想为大王卜一卦。“邹衍说。
齐王知道邹衍胸藏日月,善谈天地。--听说要来占筮,精神一振,来了兴趣:
”寡人犹如龙困浅滩,不知如何方能再入大海?先生既会占筮,快快与寡人卜上一卦。“
邹衍从链中取出五十根着草,先拿一根放在一边,以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
接着,邹衍又将余下的四十九根着草随意分成两束,握在左右手中。左手握的象征天,右手握的象征地。从右手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着人。
然后,他放下右手中的着草,用右手数左手中的着草,每四根一数,象征四季。余下的四根(或四根以下),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象征润月。
如此分合、计算、反复、占断之后,邹衍突然叫声“不好!”脸色为之一变。
齐王的心猛地提到喉咙口,急问:
“是何卦象?\"
”坎--“邹衍只说一字,冷嗖嗖的让人听了毛孔直竖:”这一
卦,上下都是坎卦,一阳陷在二阴中,而且两个重迭,象征重重的险难。“
”难怪最近事事不顺。“齐王不愿说出尴尬处境,他问:”先生能否说得具体一些?\"
“一阳陷在二阴中,就是说,大王有个心腹谋士,被两个小人所陷,至今走不出困境。”邹衍占断道:“因一阳被二阴所挟制,结果导致了秦国乘机攻打韩、魏后方,燕国从背后发起袭击,齐国陷入深阱,逼得大王抽兵回救。重重险难,如条条绳索,缚在大王身上,使大王动弹不得。如果这个阳---也就是大王得力助手,当时就能冲出重围,至少可以制止秦、燕的偷袭,赢得伐宋的胜利。”
“先生占新如神。”齐王大加赞赏:“寡人确有一个谋士,让赵国的李兑、韩徐为两个小人给囚禁了,至今未能脱身。不知卦辞中有无说明解救办法?\"
邹衍继续为齐愍王占断:
”坎卦,就是阐释突破艰险的原则。物极必反,当盛大过度又面临险难,但在险难中,也足以发扬人性的光辉,突破重重险难,正是诚信的最高表现,最崇高的行为。
“首先应当明察,不可陷入险难,至少也不可深陷。既经陷入,不可操之过急,应步步为营,逐渐脱险。陷入已深,更不可轻举妄动,应先求自保以待变。
”在险难中,不可拘泥常理,应当运用智能,以求突破。即或已有希望脱险,也应当谨慎,要把握最有利的时机。如果轻举妄动,就
会愈陷愈深,终于无法自拔了。“
”先生说得很对,要冲破二阴,救出一阳,是要小心谨慎。“齐王脸色稍霁,心情也开朗了些:”寡人有意请先生前往赵国一趟,不知先生答应否?\"
“大王如此倚重,外臣敢不遵命?”邹衍求之不得,诚惶诚恐地说。
齐王大喜,传下口旨,赏邹衍黄金百镒,白璧十双,并赐饮宴,与邹衍、夷维等人--醉方休。
邹衍辞别齐王,直奔赵都邯郸。
赵国丞相李兑以名士之礼,隆重接待邹衍。
酒过三巡,脸上烧红,邹衍装着亲密无间的样子,说:
“替丞相考虑,在下觉得有一件事,丞相办得大大失策。”“何事?”李兑吃了一惊。
“拘禁苏秦。”邹衍说,眼睛始终盯住李兑的脸。
“却是为何?”李兑凑过脸去请教。
“苏秦乃齐王心腹,丞相拘禁了他,岂非用行动证明,丞相反对齐国伐宋吗?\"
”不不,先生有所不知,“李兑摆了摆手说:”我是发现他与韩徐为密商谋齐,才囚禁他的。“
”你如何断定是他与韩将军密谋呢?“邹衍提出反向思维:”丞相知道,韩将军是主张联秦反齐的,要是他故意把自己的主张,说成是苏先生找他密谋,丞相岂不钻进了韩将军设置的圈套?\"
“这个。.....”李兑如被击中要害,一时不知所措。
“韩将军反对齐国伐宋,和秦王的主张一致。可是他见你答应发兵支持攻宋,就急得要命,后来遇着苏秦,便想出这一招,几句话就把支持齐国的事化作泡影。齐王知道了,能不把丞相恨死?\"
”我当时就派人向齐王说明了。“李兑支吾道。
”齐王是个固执的人,他看重的是事实,怎会轻信别人的解释呢?\"
李兑停杯住着,困惑地望着邹衍。
\"就在方才,在下还为丞相这件事卜了一卦。“邹衍说,他是知名的阴阳家,众所周知。
”是什么卦?\"
“否卦。”邹衍加重语气说:“以消息来说,这一卦是七月,阴阳不相交,万物不生长。以人道而言,是反常的时期,占断对君子的正直不利,即或坚守正道,也得不到任何利益。因此,在下劝丞相赶快放弃,以取得自保与解脱。”
“感谢先生指点。”李兑似乎下了决心,他举起酒爵,与邹衍的杯子碰了碰,说:“再敬先生一杯!”说完一饮而尽。
他原本寄望苏秦让他有利可图,但这几个月来,苏秦没人闻问,让他颇为失望。他打定主意,准备择日送苏秦返齐,然后再向齐王陪个不是。他不愿与齐王的关系搞僵,他将来还要通过齐国夺取定陶作自己的封邑呢。
过了两天,公玉丹代表齐潜王再次出使赵国。李兑抓住这个机会释放苏秦,并隆重欢送苏秦回国。
苏秦一见到齐王,就揭露赵国的许多罪状,他说赵国与秦国暗中勾结,共同反对齐国。这次李兑、韩徐为囚禁他,就是为了阻止齐国讨伐宋国。他建议齐王收回蒙邑,以后也不要把定陶送给李兑。
齐湣王对于苏秦多年来为齐国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所做的贡献,可说是如数家珍,点滴在心,因此,当赵国丞相李兑囚禁苏秦,指控他“助燕灭齐”时,齐潜王同时也听到许多大臣加油添醋,无中生有。他自己虽是半信半疑,但是坦白说,却想不出有什么道理。
现在,听到苏秦对李兑的指控,觉得是一针见血,赵与秦的暗中勾结才是他最大的隐忧!
齐潜王听信苏秦的话,对李兑的“亲齐反秦”表示了极大怀疑,从此,齐赵关系进入紧张阶段。
苏秦为了助燕乱齐,终于离间了齐赵关系。
但齐王对燕国举兵侵犯齐国,一直耿耿于怀,提出要兴兵讨伐燕国,重新占领平舒、武垣等地,为“桓之曲”死难的齐军将士报
仇。
苏秦劝齐王说:
“臣听说打仗时喜欢冲在最前边的堪忧;以约结盟喜欢征伐他国的,容易陷于孤立;起兵在后的,可以有所假借;能够远离怨尤的,可以得时。所以圣人做事,一定要有所借助,顺应时势。前者是万物之师,时势是百事之长。无权藉而背时势,能使事成的人很少。”
“常言道:骐骥之衰也,弩马先之;孟贲(古之勇士)之倦也,女子胜之。驾马、女子,筋骨力量并非好于骐骥、孟贲,而是有所假借,所以能赛过后者。当今天下相互结盟对峙,谁能按兵而后起,假手他人发怨而讨伐大家所怨者,隐用兵之真实意图而托名于行义的,那么举足可待就可以使天下列国灭亡了。
”明于诸侯之实情,察于天下地理之形势,兵革不动而天下服从,辞让未已而重贿纷至。所以明君打仗,甲兵不出于军就胜敌国,战车、云梯不用,敌国的边城就投降,士民还不知道打仗而王业已经建立起来了。
“臣还听说,懂攻战之道而不用师的,虽然对方有百万之军,却可以使其自败于堂上;虽然对方有阖闾、吴起之将,也可以擒之于户内;千丈之城,可以取之于樽俎之间,百尺的陷阵车,可折之于席上。
”所以钟鼓竿瑟之音不绝,地可广,欲可成;歌舞艺人之乐不乏,却可使诸侯同日来朝拜。善为王业者,能劳天下而自国安逸,乱天下而自国平静。我安逸国治,天下却劳乱,这就是为王之道。“
”爱卿所议妙不可言。“齐王大喜道:”不费斗粮,未烦一兵而能获取大利,何乐而不为?但不知爱卿有何妙计,可使燕国继续服从于寡人?\"
“臣是燕国分管外交的丞相,臣只要写一封信,晓以亲齐背齐的利害关系,燕王必会派特使前来请罪。”苏秦自信地说:“等燕之特使来时,大王可提出战争赔偿与交送人质问题;如果不来请罪,大王再发兵征讨燕国不迟。”
齐潜王赞许地点点头,瞬即又提起一件事:
\"还有秦国,这次乘机攻打韩、魏,坏我伐宋大事,寡人每每想起,都感到难以容忍。不知爱卿有何计策,可教训秦国一顿?\"
“大王恩威并济,不愧王者风范。”苏秦奉承了几句,便直言不讳地指出:“能使秦国获此大利的,是新任丞相孟尝君。他为讨得秦王欢心,不惜牺牲齐国利益,制定了一个声东击西之计,害得大王捉襟见肘,狼狈不堪。
”他趁我与韩魏联合攻打宋国之时,突然举兵攻打韩魏,逼得韩魏联军不得不撤兵回救;他派魏冉前往燕国游说燕王,鼓动燕国举兵攻打齐国后方,迫使我们撤兵去反击燕国入侵。
“所以,孟尝君是造成这次伐宋失败的罪魁祸首,如不设法除掉他,大王日后什么事也做不成。欲成王霸之业,更是一句空话。”
齐愍王拍案而起,苏秦所言,句句都击中他心头的痛处。他想象得出自己疲于奔命,顾此失彼的狼狈相,他仿佛看见孟尝君高坐在秦廷相位上正向他嘲笑。那笑声极为尖刺,刺得他如坐针毡,层层泛起的屈辱感,像条毒蛇缠住他的心。他受不了了,他要出这口气。他要报复,报复孟尝君,报复西域强秦。
“何计可除孟尝君?”他问苏秦。
“借刀杀人!”苏秦冲口而出,接着就与憨王说起计谋的详细安排。....
2
傍晚时分,暮云四合。
孟尝君乘坐的高车,在两匹高头骏马牵引下,徐徐驶过街衢,向着相府急急奔来。
杂杳的马蹄声,在暮色苍茫的咸阳大街上显得格外清脆、响亮。
突然暮色中窜出一人。那人飞快来到车马前,挡住了去路,驭手急忙勒紧缰绳,两匹骏马一起腾起前蹄,长嘶两声,高车停了下来。
坐在车上闭目养神的孟尝君,猛受震动,睁开眼睛,正要问出了何事,那挡道的人奔向前来,叩首问道:
“大人还记得小人毕成吗?\"
孟尝君见是过去的门人毕成,便问:
”你不在齐都伺候你家主人,到此寻我有何贵干?\"
毕成左右看看,小声地说:
“小人奉齐王之命,为大人送一封密信。”说罢,取出一节竹筒,献了上去。
孟尝君接过竹筒,见两头都用火漆封住,知道是按王宫规矩发出的密信,不会有假,便说:
“我知道了,你快去吧。”
毕成作了个揖,转身钻进茫茫的夜色之中。
孟尝君回到相府,没有立即拆看密信,而是吩咐仆役焚香净屋。他坐在凉席上,一边喝茶,一边想着方才饮宴上的事泾阳君告诉他,秦王决定召开盛大庆功宴,重赏这次伐齐有功之臣。泾阳君说他功劳最大,将受到头等大赏。这真是个好兆头,他为自己能在秦廷站稳脚跟感到无限安慰。
他喝完茶便踱进书房,忽闻满屋清香,他的精神又是一振。他取出竹筒,用削刀剔去火漆,取出帛书,展开一看,是齐王写给他的亲笔信。
齐王在信的开头,倾诉了思念之情,字字句句,颇为动人。接着齐王祝贺他当上秦国丞相,希望他在助秦强大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已还是个齐国的王族。信的后半部,齐王提出“合纵反秦”的构想,欲请孟尝君里应外合。....
孟尝君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还没看完,就卷起帛书,装进竹
筒。
这时,冯谖急奔进来,神色慌张地说:
“魏冉将军,魏冉将军带着侍卫闯进来了。”
孟尝君急得满头冒汗,刚把竹筒塞进案上的简册堆中,魏冉已经挺着长剑,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喝道:
\"快快拿下。“几个侍卫应声上前。
”大胆!“孟尝君镇静下来,疾言厉色地问:”这里是相府重地,岂容你们随便乱闯!\"
“你根本不是秦国的丞相,而是齐国的间谍!”魏冉用剑尖指着孟尝君说:“快把齐王的密信交出来!\"
”密信?什么密信?“孟尝君明知故问,但声音有点儿颤抖。”给我搜!“魏冉下令。
几个侍卫上前,扒开案上的竹简,找出竹筒,往几案上一顿,帛书落下,侍卫拿起,递给魏冉。
魏冉摊开看了一下,又重新卷好,朗声道:
”证据在此,你还有何言可说?\"
孟尝君突然明白过来,忍不住仰天大笑:
“圈套!原来是你们与齐王勾结设下的圈套!\"
”包围相府,看住他们,要是走漏一个,唯你们是问。“魏冉对侍
卫们说。
侍卫们应声”是!“立即散开,各就各位。
魏冉拿着竹简,大步走出相府,径直来到甘泉宫,将密信呈给宣太后看。
宣太后看罢,二话没说,就下懿旨,命秦昭襄王连夜进宫。秦昭裹王匆匆赶到,宣太后递上密信,说:
”王儿,齐国的间谍都打进我们内部来了。“
秦昭裹王大吃--惊,他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信。当他看到最后一段时,竟止不住念出声来:\"...... 愚兄计划联合齐、韩、魏、赵、燕五国共同反秦,希望贤弟届时里应外合,打开武关、函谷关关门,迎接我百万大军入关,然后包围咸阳,剿灭赢秦。事成之后,愚兄定将渭水两岸膏腴之地赐给贤弟做为食邑。.... \"
秦昭襄王看傻了,他念不下去了,呆愣了片刻,才问道:
”这,这是真的。.... \"
“从相府中搜查出来的,还能有假?”魏冉将藏帛书的竹筒拿出来。
“寡人那么信任他,他还改谋算寡人?”秦昭襄王满心狐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现实。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宣太后慢吞吞的说:“哀家早就说了,这种人不宜当我秦国丞相,王儿应当尽快罢去他的相位。”
秦昭襄王嗫嚅着,欲说什么又终没说出口。
“腾出的位子,就给你大舅父吧。”宣太后不容置疑地说:“你大舅父这次前往燕国,说动燕王举兵攻打齐国,逼得齐国撤兵去救后方,保证了白起、司马错袭击韩,魏的胜利。你大舅父大有功劳,应该恢复他的丞相职务。”
魏冉冲着秦昭襄王嘿嘿地笑,笑声里既有献媚,又有得意的成份。
秦昭襄王心里感到厌恶,但他脸上却不动声色,使魏冉看不出他是赞成还是反对。
“立功受赏,这是先祖先王立下的规矩。”宣太后搬出祖训压人:“魏冉在恢复相位之后,还要经常带兵打仗,争取多立新功,记住了吗?\"
”记住了。“魏冉大声地回答。
”王儿,明日你就宣布哀家的决定吧。“宣太后说完站了起来,宫女侍从慌忙上前,搀住她走下平台。
秦昭襄王、魏冉等人躬身送走宣太后。
魏冉转身一揖,朗声道:
”谢大王恩。“
秦昭襄王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翌日早朝,秦昭襄王宣布,恢复魏冉丞相之职,囚禁孟尝君于公馆之中,待查明事实后即行惩治。
从人上人一下子变成阶下囚,那些跟随孟尝君来秦国的门客都吓怕了,有的丢下铺盖连夜逃走,有的躲藏起来暂避风头,只有冯谖、齐貌辨、皮里蛋等几个心腹,还在为主人身处险境而焦急万分。
冯谖突然想起一件事,他说:\"泾阳君在齐国做人质时,大人一直待他很好,每天都要请他
饮宴临回秦国时,大人还赠送他不少珍宝。我想找他说,也许还能救出大人。“
众门客喜出望外,都催促冯谖快去请泾阳君。
冯谖借着夜色掩护,悄悄地溜进泾阳府中,说明了来意,泾阳君满口答应。他面授机宜:
”官中有个幸姬,最得大王宠爱,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你回去看看,还有什么珍宝没有,弄一两件来,我替你献给幸姬,求她在大王面前说情,放你家大人回国,祸事就可免了。“
冯谖立即赶回去取了两双白璧,托泾阳君转送给幸姬。
但幸姬却看不在眼里,她说:
”白壁免了。如果有一件白狐裘,我倒可以向大王说句话。“泾阳君将幸姬的话如实转达,门客们一听全都傻了眼。白狐裘何等名贵,是用狐腋下那块雪白的毛皮缀而成的。这件白裘价值万金,全山东也只这么一件,孟尝君来投秦时,已经将它送给秦王了。现在幸姬又要,哪里还能得到?
众门客束手无策之时,坐在下座的皮里蛋站起来说:
”我能得到它。“
冯谖问他有何妙法?
皮里蚤说他能为狗盗。
冯谖、齐貌辨等人笑着派他去取白狐裘。
当晚,皮里蚤装束一番,从狗洞中爬进秦宫仓库,发出”汪汪汪“的叫声。守夜的官吏以为是狗,一点也没怀疑。皮里蚤等官吏睡觉以后,取走他身边的钥匙,打开柜子,拿走了白狐裘。
冯谖请泾阳君将白狐袭转送给幸姬,幸姬得了珍贵皮衣十分高兴,趁秦昭襄王酒酣耳热之际,柔情万种地吹起了耳边风;
”巨妾听说孟尝君乃天下有名的贤人,是奏国诚心请他来的。大王不想用他就算了,为何还要杀他呢?大王请人家来,又无故杀害人家,是会背上杀戮贤良的恶名的。臣妾担心天下的贤士,从此都不敢再到秦国来了。“秦昭襄王对于孟尝君私通齐王之事,至今仍感蹊跷,原来就不想杀孟尝君,今听了幸姬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即命人准备车马,放孟尝君回齐国。
孟尝君拣回了一条性命,慌慌张张地带上几个门客,乘坐三辆驷车,急急向函谷关逃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