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莫须有,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是?”兀术讶异地问。

“元帅,你不认识我了?”矮子抬起头来问。

“啊?怎么是你?"

兀术不由得惊叫起来。他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跪在面前的竟是三年前畏罪潜逃的金朝间谍矮奴。

见到矮奴,想起他传送岳飞的假情报,兀术的一团怒火顿时从心头燃烧起来,未等矮奴言明正事,兀术便厉声下令道:

”来人呀!将这个狗奴才给我拖下去砍了!"

参谋哈利和两名侍从闻声跑进来。

矮奴一点不惊,他从容自在,从地上一跃而起,高声道:“元帅,矮奴这趟冒险从南朝而回,并非送头来给元帅砍杀,而是来解救元帅于倒悬之中。如今汴京城将被岳飞攻破,元帅危在旦夕,你怎么能不问青红宅白,便要枉杀我呢?"

”你传岳飞假情报误我大事,后又畏罪潜逃。今天是你自己送上门来,我岂能凭你几句花言巧语,就不按军法对你论处?“兀术怒犹未消。

两名亲兵趋前抓住矮奴的双手,欲推他出去问斩。

”慢!“矮奴猛然推开金兵,正色道:”待我把情报献给元帅之后就走!"

“本帅才不要你的假情报呢”兀术虽然这样说,口气已经缓和了许多。

矮奴也不理兀术,只管伸手往自己身上摸,摸出了一粒蜡丸来,拱手献给兀术,道:

“元帅,这份蜡丸书是奴才在南朝卖虎鞭三年期间所获得的高层情报。本想托人送给元帅,但是总找不到像我矮奴这样可靠之人,如见情势十万火急,只好亲自冒险而来。希冀救元帅一命,以赎前罪。情报是真是假,元帅聪明透顶,自然能够分辨。现在,奴才甘愿先坐大牢,待情报见了分晓之后,或杀或奖,听从尊便。”

兀术接过矮奴手中的蜡丸,放在桌上用手使劲一捣,那蜡丸便裂开了。他从中挑出一张长长的绵纸,凭着烛火,阅读起来。他先是边读边点头,后又边读边摇头。突然问道:

“矮奴,赵构宫阙禁地,秦桧相府幽深,你这情报究竟从何而来?莫非你有意戏弄本帅不成?"

”元帅,赵构患有倒阳之疾,不能房事,在南朝已是公开的秘密。而奴才贩卖的虎鞭,补肾壮阳,正是医治男人此病之良药补品。秦桧为了讨好赵构,让他有个传人,曾多次向奴才购买虎鞭献给赵构。所以,奴才有幸随意进出相府,窃探机密。“

兀术听后似觉有理,便微微点头。矮奴接着说:

”元帅,赵构私心很重,怕少帝回去取代自己,所以就怕岳飞抗金胜利。而岳飞却节节胜利,欲迎少帝归去,所以赵构恨岳飞,欲杀岳飞。但杀岳飞尚欠理由,所以元帅要想个办法,促使赵构下决心,除掉岳飞。岳飞一除,元帅就高枕无忧了。“

兀术闻说大喜,只沉吟一会儿,便下令道:

”哈利,你先带矮奴到驿馆休息。然后传我的命令,把那位名叫莫将的宋使释放了,并请他今夜就来元帅府见我。“

哈利应声退下,兀术又展开那张长长的绵纸细细地默读着。越读,他心头越亮;越读,他笑颜越开。兀术终于从矮奴这份事实确凿、分析合理的“蜡丸书”中,发现了这个石破天惊的秘密,忍不住激动地说:

“原来,岳飞是赵构的主要敌人。杀岳飞符合赵构的利益。眼下,赵构的目标和我兀术的目标,居然完全一致。这是我从未想到的事。”

兀术发现了这个秘密,也就找到了施行“反间计”报复岳飞的依据岳飞要迎少帝回,赵构害怕少帝归。

兀术想,他们君臣间如此背道而驰,只要我略施手脚,便可使那位满心为了保皇位的宋主赵构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沼之中。陷入泥沼之中的赵构,也一定会挥起愤怒之刀杀岳飞了。至于他如何杀岳飞,那是赵构自己的事,并不重要,我兀术等着看一场自己导演的“借刀杀人”之戏就是了。

兀术想到这里,从座椅上奋然而起,将那张长长的绵纸放在烛火上烧了。顿时,那纸片变成了一只黑蝴蝶似的纸灰,在大帐内轻盈地飞舞。兀术忽然觉得自己也变成一只黑蝴蝶,飞出了风声鹤唤、四面楚歌中的困境。

“真没想到,救我兀术者,乃宋主赵构也!"

兀术心里笑道。接着,他高喊一声:

”来人呀!"

随着兀术一声吼,两名穿黑衣的金兵急忙跑出来,颤颤栗栗地站在一旁,等候气急败坏的元帅下令。

但兀术此时的心情已经转好,温和地道:

“本帅要请客,快把酒菜摆上来!"

两位金兵刚刚在大帐的一张餐桌上摆好酒菜,哈利就引着宋使莫将走进来了。莫将原任宋朝工部侍郎。今年春奉旨出使金国,充任奉迎使,五月,金人破坏盟约,把他羁押于汴京大狱之中。今夜突然被释放,他自然大喜过望,一进来,便扑通一声跪在兀术面前,诚惶诚恐地叩首道:

”莫将叩见元帅大人!"

“快起来吧!”兀术边说边把他扶起来,并引他到餐桌旁,示意他坐下。

“元帅,你这是为什么?”莫将受宠若惊,张大着一双眼睛发呆,终是不敢入坐,

“不为什么。本帅知道你受委屈,今夜略备薄酒,为你压惊,你快请坐吧!”兀术笑着道。

待莫将坐下后,兀术幽幽道:

“说起来都是康王赵构作的孽,他只知有挞懒,不知有上国,居然和我朝叛臣挞懒相勾结,妄想把早已列为我大金舆图的河南、陕西土地夺过去,所以我大金皇帝生气了,才出兵讨回被割的土地。如今金宋双方都伤亡惨重。我大金皇帝遵崇孔子仁义之道,体恤两国百姓兵赞之苦,欲罢兵议和修好。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莫将拱手道:

”这自然很好,正是在下梦寐以求。不过,如今情况有了变化,在下又停留上国多时,不知现在皇上的圣意如何?须待在下返国传达上国讲和的旨意后,再来磋商和议大计为好。“

”先生所言亦是。不过,请你转告康王,他欲战欲和对我大金都无所谓,如果他不想和,我就亲送他大哥赵桓回中原主政。我想,作为一个弟弟,赵构总不至于敢打他自己的亲哥哥吧?"

“此话怎说?”莫将不解。

“我大金一向认为,少帝赵桓老实厚道,比康王听话,早想送他返回中原。他本人也有此意,并表示回到中原为帝后,同我大金永结盟好,对我金朝年年纳税,岁岁进贡。中原百姓,闻说少帝即将回来,不无高兴得热泪盈眶。至于岳飞更是。...... "

兀术故意卖关子,说到这里,突然顿住不语。

”岳飞更是怎样?“莫将忍不住问道。

”你看,我们只顾讲话,忘了喝酒。先生,来,干一杯!“兀术故意转了话题。

”谢元帅,干!“莫将干了一杯酒后,追问道:”元帅,刚才你说岳飞更是怎样?"

“岳飞一向怎样?难道先生一无所闻么?”兀术反问。“在下羁押汴京大狱中与世隔绝四个多月,真的不知道近来岳飞之所为。元帅不妨对我透露一些。”莫将请求道。

“先生在狱中一定吃了不少苦,今夜本帅请先生多喝两杯,以示慰问。”兀术再次避开话题,对帐后高喊道:“来人呀,再添酒菜上夹。”

在两人对饮好几杯后,兀术才把旁人支开,漫不经心地道:

“天下人都说,岳少保智勇双绝,其实他忠字更为难得。你看,少帝北去已经十三载有余,连他的九弟康王都将其忘记得干干净净--"

”不,不。我皇上没有忘记他的大哥少帝。往日,在下曾亲耳听到皇上高呼迎回二圣。这二圣难道不包括少帝在内吗?“未待兀术说完,莫将便抢着表白。

兀术大笑道:

”先生有所不知。去年五月宋使王伦到会宁,在他递交给我大金皇帝的那份议和书中,只提迎回梓官、太后,只字不提迎回少帝赵桓。那时候,我大金君臣上下还议论纷纷,真为赵桓打抱不平哩!而岳少保就不一样,他不但念念不忘高喊迎回少帝,还派员到金都会宁请求我主放少帝赵桓回中原,在他辅佐下主政。你看岳飞他忠不忠?"

“忠,忠。”莫将也点头赞许,忽然,他又觉得岳飞与金主私交,确为不妥,便问道:“这件事,我朝皇上知道吗?"

兀术摇头不语。

”大金皇帝答应岳飞的请求吗?“莫将又问。

兀术点点头,接着解释道:

”不答应行吗?不答应,岳飞就要打到黄龙府去,抢回少帝。答应了,岳飞就停止对我进攻。我主想,少帝老实厚道,很听话,在宋民中又有威信,是一位很理想的皇帝。岳飞文武全才,智勇双绝,会是一个很出色的宰相。让赵桓回中原在岳飞辅佐下主政,确为上策。比反复无常、时战时和的康王来究竟要好多少倍,暂且不论;至少比德才平庸的刘豫强许多。所以,我主便顺水推舟,答应了。还向岳飞许诺,只要他不破汴京城而入,不北伐抗金,便由本帅亲送少帝回朝。正因为我主答应了岳飞的请求,有了许诺,因此岳飞在朱仙镇才按兵不动。“

”岳飞不是天天来攻城吗?“莫将似有不信。

”那只是虚张声势,瞒人耳目,有意哄康王而已!“兀术-- 本正经道。

”啊,原来如此!"

莫将恍然大悟。心想,怪不得天天听说岳飞攻城,总不见他攻城进来。

“不过,你回南朝见到康王时,只表达我主想要讲和的旨意,可千万别把岳飞派员到金都的事透露给康王。康王为人多疑,你比我清楚,万一他知道了此事,势必加害岳飞。岳飞是当代天下的一个难得人才,一旦他身遭不测,你我心里都不好受。再说,这四个月来我一直都在汴京,此事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只是闻说而已。有道是,'耳闻为虚,眼见为实”。也许这是一桩无中生有的事。--来,我们干杯。“兀术举杯一干而尽。

”干杯。.....“莫将在茫然中吞下一杯似甜还苦的辣酒。

10

和往常一样,高宗今天又是从四更时分,便坐在御案前批阅那堆积如山的文书奏折。

眼下,高宗最关心的是抗金形势。凡来自前线的奏折,他都细细地读过,并”留中“研究。

此时,雄鸡报晓,即刻天亮了。高宗本想就此搁笔,休憩片刻后上早朝,但心中好像有所盼,又连连翻了几件文书,终于看到了一份他所企盼的奏章,不由得惊喜地喊出声来:"啊,岳飞的捷报!“接着,他便朗读起来:

”眼下形势大好,太行山的忠义军和河东、河北二路的豪杰揭竿为旗,以'岳家军'为号,纷纷组织乡兵民团,已约定日期发兵和官军会合抗金。当地百姓争相拉车牵牛,运载干粮赠送给义军;父老乡亲顶盆烧香,迎候义军的人充满道路。自燕京以南,金人的号令不行。兀术欲迫汉人壮年男子当兵抵抗官军,无一人听从。素称凶暴狡诈的金大将乌陵,也不能约束其部下,只好传谕将士道,'不要轻举妄动,待岳家军来时立即投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人,已率部下士兵投降。金禁卫龙虎大王手下千户之类,都密藏臣的文告,自北方前来我处投降。为金卖命的金大将韩常也派心腹到我处告知,不日即率五万骑兵前来归附。臣进驻朱仙镇,曾以五百骑大破兀术的十万金兵,两名金大将当场击毙,兀术本人若不是其良马跑得快,早被岳云一锤砸碎脑袋。如今他日夜躲在城内,再也不敢对阵,只想放弃汴京而逃。只因臣围城紧,使他插翅难逃。近来,臣组织攻城,已大有进展,十多条攻城地道已挖至城池脚下,登城云梯也备了数千,估算十天内便可破城,活擒兀术。..... "

高宗读到这里,喜不自胜,不禁自语道:

“想不到兀术你也有今天的惨败下场。朕有岳飞这样的强将,你还敢小觑我大宋么?"

高宗喝了一口茶,正想接下去把岳飞的奏章读完,侍臣进来奏道:

”皇上,莫将从汴京回来,有急事求见!"

“啊?"

兀术破坏盟约后,王伦、莫将等赴金使臣都被金人扣押。突然听说莫将回来,他先是感到惊讶,接着似预感到什么,便下旨道:

”让他先见秦丞相吧!""皇上,莫将说他已经拜见过丞相,是丞相让他马上来见驾的。“侍臣又奏道。

”好吧,让他进来吧!“高宗准奏。

莫将进来行过君臣礼后,便开门见山奏道:

”皇上,金邦都元帅兀术放臣回来,是要臣转达他欲复和议的意思!"

“嘿!”高宗冷笑一声,您然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今兀术死到临头,自然要求和议了。显然,这是他的缓兵之计,朕才不上他的当呢。莫爱卿,你再到汴京去告诉兀术,朕不是他的儿子,怎能他叫和,朕就和?"

在所有的金将之中,高宗最痛恨的是兀术。十五年前的靖康元年,他第一次到金邦当人质时,就险些落在兀术之手;十年前的建炎四年,他被渡江南侵的兀术,追得走投无路,险些死在台州海中;三年前的绍兴七年,又是兀术向金帝提出放他大哥赵桓回中原取代刘豫,以震慑自己。今年五月,还是这个兀术破坏盟约,带兵南侵,把自己久盼的与金和议、偏安东南一隅的美梦破灭了。

高宗想到这里,怒不可遏,突然,”啷“一声,他手中的青花瓷茶碗摔得粉碎,以示报复兀术的决心。吓得莫将心惊肉跳,赶忙跪地叫首,连连称罪。

”莫将,你惹皇上生气,还不赶快退下!“丞相秦桧见机进来,训斥了莫将一句后,便向高宗叩首道,”皇上息怒!"

也许是因为摔了茶碗,已出了气;也许是由于见了善解人意的秦爱卿,便消了怒,高宗和缓地说:

“两位爱卿平身,赐坐!"

”谢皇上。“秦桧趋向御案边的一张座椅上坐下,”谢皇上。“莫将也爬起来,但他不敢坐,仍站在一旁。”秦爱卿,现在兀术被岳家军围困在汴京,即将被岳飞活擒。在此情况下,兀术提出和议,你以为该不该答应?"

“皇上,常言道,和为贵,冤家宜解不宜结。臣以为宋佥两国虽有仇怨,但终究是要和好的。当然,和好是有条件的,我们的条件就是接回梓宫和太后。如果岳飞真能活擒兀术,有个金元帅当人质,那还怕金邦不肯送回梓宫和太后来交换吗?所以,臣以为待岳飞活擒了兀术之后,再答应和议,是为上策。“秦桧坦然道。

”这正合朕意。“高宗很喜欢秦桧这样坦诚相见的面奏,当即表示赞同。

然而,莫将却听得焦急起来,赶忙叩首道:

”皇上,恕臣直言,兀术是不可能被岳飞活擒的。“

”这是为什么?“高宗感到惊讶。

”臣闻兀术说,岳飞曾派员到会宁,向金主请求释放渊圣(少帝赵桓)回中原,在他辅佐下主政。并且已蒙金主答应。金主还对岳飞许诺,只要岳飞不破汴京城,不北伐抗金,他将命兀术亲送少帝回朝。所以岳飞天天喊攻城,但攻了一个多月,总不愿破城而入。看来,他是等金人送回渊圣之后,再进城当宰相了。因此,臣以为岳飞活擒兀术是不可能的事。“莫将诚恐诚惶地道。

高宗闻说,不禁大吃一惊,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便道:”这不可能。如果金主和岳飞已有此约,兀术又何必放你回来表达对朕讲和的旨意呢?"

“这也许是兀术体谅皇上思母心切,才偷偷给皇上一个和议之机会,好迎回太后吧!”莫将不知从那里得到的语性,居然为兀术编造了一个令高宗迷惑、震惊的理由。

高宗似信非信,似惊非惊,想求助于秦桧为他决断。便问道:

“以秦爱卿之见呢?"

”皇上,此事颇为玄奇,臣本愚钝,一时悟不出道,须待臣想想后再说。“秦桧嗫嚅道。

秦桧昨夜听了莫将的叙述,就已看出这是兀术的诡计,他想利用宋使莫将传假情报,行”反间计“,既逼迫皇上非议和不可,使自己摆脱困境;又离间赵构和岳飞的君臣关系,借刀杀人,报岳飞施计废刘豫之仇,以达到“一箭双雕”之目的。

正好,他暗中忌恨岳飞,忌恨岳飞对他的人身攻击,忌恨岳飞干扰他的和议大计。此时,正是报复岳飞,实现和议的大好机会,他怎肯为岳飞被冤表白?他岂能错过良机,不落井下石,置岳飞于死地呢?

于是,秦桧沉思良久后,奏道:

“皇上,大金欲放渊圣回来,取代刘豫控制中原,窃视南朝,历时已久。渊圣虽然懦弱昏庸,但他毕竟是先帝的太子,也曾嗣统过两年,以他复辟宋祚大位似乎名正言顺,很能迷惑不明事理的巨民。万一金主因皇上不肯议和,而将渊圣放回中原主政,这对国家、对皇上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臣斗胆建言,还是顺水推舟,答应和议,方为上上策。至于岳飞是否派员到会宁,向金主请求放回渊圣,臣不敢论断。不过,皇上只要想想智勇双绝的岳飞为何攻城一月有余,却屡攻不破,看看他最近上疏奏章中的言外之音,便略知一二了。”

秦桧的语气很平静,静得像--池不泛涟漪的春水;他的声音也很小,小到似点点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然而,高宗听起来,却是层层翻江倒海的惊涛,阵阵震天撼地的惊雷,使他震惊不已,震惊得脸上扭曲,浑身痉挛,顿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高宗虽然一声不响,但秦桧能觉察到高宗的内心正波澜滚滚,无法平静。秦桧知道,高宗此时无须别人再说什么,便会做出令人满意的决断。秦桧也知道,高宗此时需要一个独处的空间,才能做出不坦怨别人的决策。于是,他识趣地告辞道:

“臣告退了。”

莫将见秦桧走了,也告退出去。

秦桧、莫将走后,高宗才从震惊丢魂中回过神来。他拿起那份未读完的岳飞奏折,接着念道:

"...... 破汴京擒兀术之后,臣将率五万岳家军,乘胜北伐,夺燕京,取会宁,直捣黄龙府,横扫五国城,亲迎少帝归--"

当念到“亲迎少帝归”之时,高宗再一次怒不可遏。只听“嘶,嘶,嘶”几声,高宗便把手中的岳飞文书撕成碎片。接着,他一跃而起,将手中的碎片猛摔在地下,再狠狠地踩脚下。然后,怒骂道:

“看你还敢不敢迎少帝归?"

仿佛他撕的、摔的、踩的、骂的,不是一份文书,而是撰写这份文书的岳飞。

果然,他撕了、摔了、踩了、骂了之后,那满腔震惊的怒气已消了许多,能够坐下来梳理--番自己的乱麻般思绪了。

自从登极以来,赵构心里无时不有两个怕字。一怕自己被金军抓到五国城去,当囚徒;二怕父兄从五国城回来,取代自己。相比之下,他对后者之怕,远远地超过对前者。

出于树立自己的孝子形象需要,他即位后,常常高喊”迎回二圣“。但到了绍兴七年正月,何藓自金国归来,透露太上皇(微征宗赵佶)和宁德皇后相继死去,高宗便改变了念头,只提迎回梓宫和太后,不提迎回少帝。这是明眼人不无知道的事,秦桧更是体察圣意,诚心奉承,凡文书上有出现类似迎回渊圣、少帝字迹,都被他亲手抹掉。

可偏偏出了个岳飞,三句不离”迎回少帝“。那时高宗以为岳飞只是口上纸上喊喊而已,无伤大局,所以未予计较。没想到他愈减愈起劲,而且将付之行动,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谓”岳飞派员请求金主放渊圣回中原在他辅佐下主政“这一件事,虽然需要进一步查证,但那”亲迎少帝归“,却是岳飞自己在奏折上说的,黑字上白纸,一点也假不了。岳飞的”亲迎少帝归“和兀术的”亲送少帝回“,殊途同归,目标一致。岳飞和兀术如此地志同道合,怎能相信他没有暗中和兀术勾结?都道岳飞是个大忠臣,但他的忠,只是对大哥赵桓之忠,并非对我赵构之忠,这个忠正是奸的同义语,对我赵构有害而无益。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赵构能知道岳飞的真心吗?高宗想到这里,心中便有两个念头冒出:看来,岳飞不除,我赵构别想坐稳大宋江山了。看来,不答应和议,我赵构也别想有半壁江山坐了。因为,不答应和议,兀术便“亲送少帝回”,岳飞便“亲迎少帝归”。如果大哥赵桓真的回中原主政,他为了-统大宋江山,势必兼并南朝。而作为弟弟,我赵构能出兵讨伐本是大宋皇帝的大哥吗?即便我有心出兵,朝野文臣武将会遵旨响应吗?

高宗这样左思右想,终于有了主见,有了决策。他当即高声呼唤道:

“传丞相!"

”臣在!"

“朕答应兀术的和议要求,你速命各大将停止进军,全部撤回各自的驻地。”高宗果断下旨。

“臣遵旨。”秦桧跪地奏道,但他没有站起来。

高宗见秦桧仍然跪地不动,便问道:

“爱卿何故不退?"

”皇上,臣以为韩世忠、张俊、刘锜三大将一召即回无疑,但岳飞满心欲北伐抗金,直捣黄龙府,横扫五国城,'亲迎少帝归',手中又有尚方宝剑,怎肯听臣调令退兵?“秦桧奏道。

”速发朕的金字牌!“高宗挥手下旨道。

”臣遵旨。“

秦桧叩了一个响头后,高声应诺着,然后一跃而起。

11

九月十五 E 上午,在朱仙镇岳飞行辕的大帐里,一场攻取汴京的战前统制会议,正在热烈举行。各统制各抒已见,提出了许多破城活捉兀术的作战方案。岳飞博采众议,胸有成竹地做了攻城部署。之后,他满怀信心地道:

”夺取汴京,胜券在握,明日便可成功。然后大军乘胜前进,直抵黄龙府,迎回少帝,与诸君痛饮----"

话未了,忽报朝使举“金牌”到来,促岳飞班师。

那金牌乃朱漆的木牌,将皇帝的敕旨以金粉写在牌上,故也叫“金字牌”。凡遇军事上的最紧急命令,皆用此牌,并以日行六百里速度传送。

众人见朝廷来了催促班师的金牌,都傻了眼。岳飞一脸茫然,问朝使道:

“这是何故?"

”秦丞相与金议和,已有头绪,所以请少保班师还朝。“朝使答道。

岳飞愤然道:

”恢复中原,十得七八,奈何中道班师?"

朝使默然欲去。

“天使,请等等。”岳飞喊道。

“少保有何吩咐?”朝使回身问道。

“本将拟上疏一封,托天使带回面呈皇上,请天使稍憩。”“遵命。”

朝使返身坐下,边喝茶,边看着岳飞铺纸举笔,一挥而就的上疏:

“臣飞北伐大胜,金人连败丧胆,沿途尽弃辎重,溃军疾走渡河,人心归附朝廷,豪杰闻风响应,士卒无不用命。正当猛进灭金,迎我少帝,还我大宋国威之时,岂可班师回朝,尽弃前功?臣闻时不再来,机不可失,愿陛下收回成命,让飞尽忠报国。臣飞急就。”

朝使边看边点头,待岳飞命人将上疏封好后,揣进袖中,飞马而去。

头一位朝使前脚刚走,第二个举着金牌的朝使又至。岳飞接过第二道金牌,看了又看,辨了又辨,苦笑道:“这是御旨金字牌么?"

”御玺嵌在此处,岂能有假?“第二个朝使指着金牌道。岳飞气得七窍冒烟,许久说不出话来。第二位朝使走后,岳飞对部将道:

“皇上即位十四年来,对政事勤苦至极,还不是为了宋祚中兴这一天吗?还不是为了消灭金朝,迎回梓宫、太后和少帝吗?所以,我怀疑这金牌有诈,是有人背着皇上下达的。”

时已过午,岳飞正在用午膳,突然王万进来禀报:

“又有朝使举金牌到。”

岳飞闻说,扔下碗筷,愣在一旁,迟迟不愿出来迎接。一道道金牌接踵而至,到了将近黄昏之际,岳飞竟一连接到十二道金牌。

最后一位朝使道:

“韩世忠、张俊、刘锜诸路大将都已经班师回朝了。岳太保孤军深入,内外乏援,安能长保必胜?"

岳飞闻说,悲愤交集,忍不住沧然涕下,道:”十载功劳,一旦废弃,奈何?奈何?“次日,岳飞遂下令班师。朱仙镇百姓拦马痛哭道:”我们头顶香盆,运送粮草,来迎接官军,金人早已知晓,元帅一旦离去,我们这些人都要被金人杀绝了。“

岳飞取出金牌敕旨给百姓观看,悲愤道:

”飞也知班师太可惜了,但自古圣命难违。我既食君禄,须奉君命,尽君事,不敢擅自停留呀!"

百姓听了岳飞之言,无不放声大哭。那悲悲切切的哭号声汇成了惊天动地的声浪,震撼得原野阵阵颤抖。原本阴霾的天气,顿时巨变,浙浙沥沥的大雨便落下来。但百姓没有一个因下雨而离去。

岳飞见百姓在雨中依依不舍,便下令道:

“愿从我去,速即整装,我当再待五日。”

大众齐声应命。

岳飞又下马暂留,待五日满启行。

五天之后,百姓随军南迁者,不绝如缕。岳飞急奏将汉上六郡有闲田的地区,安置南迁的百姓。高宗当即复旨允准。

岳飞回到江州,闻说所取得的河南州县,在他班师后又全部被金人夺去,气得大病了一场。

几天之后,岳飞病稍愈,入觐高宗,上缴尚方宝剑,并请求退还兵权。高宗-再褒奖抚慰,但却收回赐给岳飞的尚方宝剑。岳飞口不言功,只是面对高宗泣道:

“可惜,可惜。如果迟班师--天,兀术便可以擒获,汴京便可以收复。谁建言皇上连下十二道金牌,罪该万死!"

高宗依然笑而不答。在旁的秦桧虽然心有不平,但也不愿当着高宗之面为自己的委屈表白。

12

这是绍兴十一年(公元--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之夜。

高宗今夜很烦燥,直到三更鼓响,他还在龙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睡不着的原由,是因为金宋和议久而不决。但是,和议久而不决的原由又是什么?他却--时想不通。

他问自己,难道秦桧起草的和议”誓表“,言词还不够卑顺?难道”誓表“中大宋对北金的让步还不够?

睡不着的高宗,此时想再看看”誓表“的底稿,便一骨碌从龙床上爬起,独自趋到寝官旁的便殿,找出那份”誓表“底稿,细细地重念起来:

”臣赵构言:今来画定疆界,以准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二州,割让属于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于邓州;四十里外并西南,全属于光化军,为敞邑沿边境的州城。既已承蒙恩惠容纳,允许备藩国之礼,世世子孙,谨守为臣的礼节,每年皇帝生辰及正月初一,派使者称贺不绝。每年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起,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如有违背此盟,必遭神明殊杀,君死族灭,国家灭亡!臣今日既已进献誓表,望上国旦降誓诏,使敞邑永远作为凭据。“

这份用尽卑顺言词,不以割地、进贡、称臣受封为耻的誓表,是在高宗授意下,由丞相秦桧亲自执笔的,曾三易其稿而定。当时金使萧毅都说写得无懈可击。所以高宗对萧毅道,”如果今年太后果然归还,自当谨守誓约;如果未能归还,则誓文便为虚设。“萧毅点头称善。

然而,这份誓表由签书枢密院事何铸送往金国,至今已近两个月了。金主熙宗至今不降誓诏,高宗唯一坚持的接回梓官、太后的要求,因此遥遥无期。

高宗向来认为,自己享有天下而不能奉养父母,实乃不孝。父皇徽宗已逝,生母韦氏太后尚健在,理应接回奉养,方为孝子。于是,在何铸将要赴金进献和议誓表时,高宗对他晓告道:

”朕北望父母所居之处,已经无泪可挥。卿见到兀术、金主时应当说,“慈爱的母亲居住在上国,不过是一老妪而已,在本国则关系甚钜'。卿要用至诚的活语来说服他们,他们或许有所感动。”

金主听了何铸转达这节至诚的话语,并没有感动,只冷冷道:

“先朝业已如此,怎可以随意更改呢?"

而兀术不但无动于衷,还冷笑道;

”我们大金很有诚意讲和,但你们国内意见不统一。此事,本帅还得问问少帝和岳飞他们。“

高宗得知兀术如是说,勃然大怒。眼下想起来,他更是怒火中烧,顿时拍案而起,吼道:

”天降大任于斯人,宋祚是我赵构嗣统,大宋的事朕一人说了算。你大哥赵桓只是一位亡国的废君,岳飞只是一个被羁押的罪臣,凭什么和议不和议还得问问他们?来人呀--"但是,时分方三更,大地正在沉睡时,侍臣们都在梦乡中,连吴嫔也没有被他喊醒。

夜死一般沉寂。高宗感到孤独无助,不由得惊慌起来,跌坐在龙椅上。

更鼓四响。惊魂稍定后的高宗,不甘愿自己的呼叫无人答应,心里骂道,“朕末睡,你们睡什么?”所以,他又高喊起来:

“来人呀------"

”皇上--“一侍臣赶进来叩首道。

”传丞相!“高宗下旨。

他这一声令下,紧接着,便有一句熟悉的声音应道:

”臣在!"

“啊?--秦爱卿,你何故这么早来?”高宗又惊又喜。“臣一夜睡不着,知道皇上勤政爱民,每每四更而起,臣又有急事面奏,所以就--"

”朕一夜睡不着,爱卿怎么也一夜睡不着?这就怪了!“高宗感到讶异,未等奏桧说完,就抢着问。

”君臣本是一体嘛,说怪也不怪!“秦桧漫不经心道。”啊?你说什么?君臣本是一体?“高宗感到秦桧这个说法很新鲜,怀疑自己听错了。

”那当然。不是一体能成为君臣吗?“秦桧满脸虔敬地说。知朕者秦桧也!如果武艺高强、天下无敌的岳飞,也能像秦桧这样善解朕意,君臣一体,那朕拥有一文一武两个天下奇才,该有多好啊!可是,岳飞却要'亲迎少帝归',同朕离心离德,反朕道而行之。纵使他智勇双绝、百战百胜,留着又有何用处呢?不但无用,反受其害。如果真的像莫将所传的那样,岳飞辅佐大哥赵桓在中原称帝,那我南朝有谁能制服岳飞呢?......

高宗想到这里,感到后果不堪设想,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颤声道:

”秦爱卿!"

“臣在!”秦桧应道。"岳飞近来都忙些什么呀?“高宗明知故问。

”皇上,岳飞涉嫌同兀术勾结,他私自派员到会宁和金主相约一事,莫须有。所以,臣派人逮捕其父子入狱。近来,他在狱中正忙于接受审讯。“秦桧知道高宗装糊涂,便也权当高宗不知道,一本正经地面陈一番。

”原来如此。“高宗装着惊讶的样子。接着问:”他认罪了吗?"

“没有,他入狱两个月来,不管如何审问,总是笑着说,'上有天,下有地,可以表此忠心。'或者,他裂开衣服,出示背上所刺的”尽忠报国'四个字。连审问他的何铸,都辨明他无罪。“秦桧如实奏道。

”无罪?难道'亲迎少帝归',他也不承认有说吗?“高宗生气地反问。

”这个他承认了。但他说,这正是他对赵宋江山忠心耿耿的表现,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那么,在朱仙镇驻屯一月有余,他为什么不攻入汴京城活擒兀术呢?”高宗质问。

“他对此事只说可惜,可惜。别的什么也不说!”秦桧答道。

高宗低头不语。

“皇二,今天正是除夕。已到年关,没有岳飞的口供,难以结案。许多文臣武将都为岳飞鸣冤叫屈,还有人以全家性命担保岳飞出狱过年,万一他们上表陈情得逞,恐日后朝廷更难驾驭岳飞,就要被他予取予求了。臣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特奏请皇上定夺下旨。”秦桧叩首奏道。

“以秦爱卿之见呢?”高宗问道。

“皇上,臣这里有兀术来书一件,请御览!”秦桧从袖中取出一张书信,递交给高宗:,

高宗接过来--阅,惊问道:

“此书如何到你手上?""赐巨坐着慢慢说。“

”请起来就坐。“高宗亲扶秦桧起来:”慢慢说吧!“秦桧喝了一口茶,便一五一十地说起来--

昨天晌午时分,杭州城天气忽然晴朗起来。一轮丽日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际,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直照着山青水秀的美丽西湖,使整个湖区都泛着令人赏心悦目的银光,也直照着泛舟在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上的秦桧夫妇。

王氏见秦桧多日心绪不宁,人也消瘦了许多;又见今天好天气,便突发奇想,硬拉着秦桧和她一道打扮成一对渔家翁婆,在这里垂钓解愁。

没想到他们今天的手运那么好,居然饵无虚,只半天工夫,便钓上一大筐色彩纷呈、大小相杂的淡水鱼。

怀着丰收的喜悦,秦桧夫妇的小舟泊在湖心岛小瀛州岸边野炊休憩。划船的亲兵已为他们烧好刚钓的活鱼下酒。

此时,夫妻俩正对坐在船舱上,饮酒品鱼,畅谈钓鱼之乐,鲜鱼之美,突然有一艘小贩船向他们的小舟靠拢来,船上人连声高喊道:

”卖鱼丸啊,卖鱼丸啊。“

”相公,买一碗鱼丸试试口味如何?“王氏提议道。”鱼丸不干不净,说不定吃下去还会出毛病。即使吃了没事,也没有我们自己用辛苦汗水换来的活鱼这样,原汁原味,香甜可口!“秦桧似有警惕地说。

”东家,我这鱼丸是用上等的金鲤鱼去头剔骨打就的,内包羊肉,乃杭州三绝之一,味道天下第一鲜美。又是我亲自调制,十分洁净。东家如果不信,我现吃几粒给你们看!"

船上人边说边吃起来,吃得秦桧夫妇都馋涎欲滴。“好吧,买一碗试试。”秦桧命船夫打扮的亲兵道。亲兵跳过船,扔给--角碎银,端一碗鱼丸过来。秦桧正想品尝,那卖鱼丸的又高声道:

“东家,我这鱼丸的馅有点特别,吃时须细嚼慢咽,才能品出真正的味道,千万别囫囵吞枣。“

说完,他便边喊着”卖鱼丸啊“,边划船扬长而去。

那鱼丸确实好吃,奏桧夫妇你一粒我一粒,倏然间,一碗鱼丸只剩下碗底一粒了。王氏用竹筷将它夹起来,送到秦桧面前的小碟子上,笑道:

”相公是岸,妾是船,相公是水,妾是鱼,没有相公就没有妾。相公劳苦功高,这一粒鱼丸特别大,应该给你吃。“

”不,夫人智能超人,每当为夫遇到难题时,都是你帮了忙。这粒特别大的鱼丸,应该奖给你吃。“秦桧又把这粒鱼丸夹起来,送到王氏面前。

”不,不,相公吃。“

”不,不,夫人吃。“

在夫妻俩你推我让中,鱼丸竟丢落在船板上破了,露出了里边的异物。

”啊?蜡丸书!“王氏讶异道。

”给我看看。“

秦桧接过来,将它剖开来,露出一团皱纸,展平细看,只见上面写道:

”汝朝夕请和,奈岳飞欲图河北,迎回少帝。汝必杀岳飞,然后可和。“

秦桧看完,将书交给王氏。

”岳飞不死,终将阻碍和议,相公自己也难免遭及祸殃。有道是缚虎容易纵虎难,你把他宰了不就得了吗?“王氏看完,轻巧地说。接着,她欲将来书撕掉。

”你别撕,我要送给皇上御览。“秦桧赶忙将书回来。

”皇上,以臣之见,岳飞同皇上离心离德,实乃奸臣,不如将他--“秦桧惶恐道。

”将他怎样?“高宗张大眼睛逼问。

”将他------------------------------------------------------------------------

高宗正想点头下旨。突然,他耳边响起一串声音:“太祖有誓约,藏在太庙,不杀大臣及谏官,违犯这一誓约者不祥!"

这声音仿佛是从父皇徽宗的口中说出,使高宗不由得毛发悚然,呆在一旁。

”皇上,不杀岳飞对我大宋君臣都不祥啊!“秦桧好像知道高宗此时心中想些什么,便适时提醒道。

高宗沉吟好长一阵后,终于开口高声道:

”不,朕不杀大臣,朕不杀忠臣!"

“是,臣明白!”秦桧立即附和。

“你明白什么?”高宗厉声问。

“臣明白皇上不杀忠臣!”秦桧诚惶诚恐地说。

“你给我退下!”高宗咆吼起来。

“是,臣遵旨!"

秦桧顿即起身,退出。但是,当秦桧刚走出便殷大门几步,突然又听到高宗传唤:

”传丞相!"

“臣在!”秦桧立即回头道。

高宗转怒为喜道:

“秦爱卿,你为相多年,政绩辉煌;且同朕连为一体,对朕忠心耿耿,实乃一代忠臣。联赐你尚方宝剑一柄,让你便宜行事。”

秦桧郑重地接过高宗手中的尚方宝剑,高举在头上跪下来,庄严地道:

“臣遵旨!"

秦桧执着尚方宝剑退出便殿后,边走边想;

”好一个皇帝,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碑坊,居然欲借我秦桧之手杀岳飞,让我担承一个千古骂名。“

接着,他又转念道:

”君臣本是一体,作为一个伴虎的忠臣,我原是老虎身上的一只爪牙,能不听老虎暗中指使吗?谁叫我秦桧爱当一个唯圣命是从的忠臣呢?"

秦桧这么一转念,那刚刚冒出的不平之心便释然了。此刻他满脑子里是“忠心耿耿”、“便宜行事”的话语,整个人顿时亢奋起来。他心绪激荡,急如星火,手执御赐尚方宝剑,戟那羁押岳飞的监狱大踏步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萌妻来袭!冰山先生你别跑

谈毛线

穿越星空只为你,我在古代做锦鲤

红尘嘻嘻易

暮客紫明

容乃公

全系灵根!嚣张神女无敌了

溯野888

霸阳合欢

吉墨森森

摆烂苍蝇王和他的离谱手下!

大屁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