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紫禁城的黎明,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另一白衣少年游客忽然趋前朝道士揖道:

“老前辈。..... 你一定有满腹心事,不妨移桌过来一叙

”你别来打岔!“青衣少年不客气阻道,同时又狠狠地瞪那少年游客一眼。

这时,那吟诗的青年走了过来,对那位老道士说:”老前辈,有心事尽管说,说出来会好过一些!“老道士熟视两个陌生的年轻人,突然笑了起来,然后又摇头道:

”其实,这世道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说白不说!“两个白衣年轻人竟异口同声,以致为之一怔,相视而笑了。

”不过,说了也是白说!“青衣少年驳道。

老道士好生犹豫了一阵,终于说:

”此事关系这里千万人的冤情,我想还是说了吧!"

5

老道士苍苍凉凉地叙述着一则故事。

二十年前,也就是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六日的中午,此地发生了一起惨事。三名宦官,领着七名缇骑以及数十名执刀大汉,横冲直撞地来到这里,将黄鹤楼西边的一座大楼团团围住。

那大楼是一家布庄,布庄主人见房屋被围,知道来了祸事,连忙出门打躬作揖,动问原由。一个缇骑指着一个胖太监介绍道:他是朝廷中使,湖广矿监陈爷,见了陈爷还不下跪!那布商跪了下去,那号称“陈爷”的太监说:你家楼底是个大银矿,你现在就把东西搬走,本监下午就要开工挖掘银矿!

布商自然明白这是讹诈,但这种“奉旨抢劫”的事,在武汉已发生十几起了,都是顺者生,逆者亡。他早就想搬家了,但江面的民船也受禁制,一时搬不成家,大祸却先来了。

商人二话不说,挥手让店伙将现金全数搬了出来。不一会儿,店伙抬出了三箱沉甸甸的白银宝。商人陪着笑脸对矿监说:大人想要开采的矿银全数在此,望大人笑纳!那矿监瞟了一眼箱子,又亲自打开箱盖,估量那银两不下五千,便微微点头,喝令抬走。

这时,一个随从太监却笑嘻嘻地说:

“陈爷,偌大一个银矿,怎地就开出这三箱银子?太少了!要不要再查一遍?"

矿监点了点头,于是,两个随从太监领着一群执刀汉子,饿虎扑食般拥入厅堂。

但闻屋内一阵乒乓作响,训骂声夹杂着女人惊恐的叫声,打手们衣袋鼓鼓地走了出来。同时,两个大汉挟着一个娇丽的少女走了出来。那少女的衣襟已被扯掉一大片,正在挣扎呼救。.....

”女儿!“商人见女儿被挟持,冲了过去,却被大汉一脚踢倒地上。

”有没有藏银?“矿监询问进屋的打手。一个随从淫笑着,伸手往少女胸前一抹,笑道:“这不是吗?"

”好。..... 带走。..... "

那少女绝望地挣扎、呼救,少女的母亲衣衫凌乱地在堂屋中哭喊着,商人也凄厉地呼喊、讨饶。.....

场上的市民渐聚渐多,且渐渐往前聚拢。

这时,黄鹤楼里走来了一男一女。男的是个监生,身穿一袭青衫,年纪轻轻的,那个女的自然是他的妻室了。那监生排众而出,十分激愤,朗声责道:

“清平世界,白日抢劫已无天理,掠人女子更是没有王法了!"

这时市民愈围愈多,群情激愤;缇骑及随从打手也都钢刀出鞘。

那胖胖的矿监名叫陈奉,他堆起了满脸横肉,冷笑道:

”你在万岁爷身边吗?既不在万岁爷身边,又怎知什么是真正的王法?万岁爷的干清宫和皇后娘娘的坤宁宫都被大火烧了,如今万岁爷、皇后娘娘没地方睡觉,怎么办?这天大的事,为臣的不理不是忠臣,老百姓不理是刁民,读书人不理是臭书生,你这个臭书生竟敢出来滋事

“陈爷,这出头鸟非打不可!”一个随从太监进言道。“好!今日让他见识真正的王法!"

陈奉声音一落,几个打手蜂拥而上,拳打脚踢,那监生立刻倒在地上,痛得不停翻滚,全身体无完肤。

那监生的妻子冲入人群,舍身救护丈夫,抢天呼地地求救。

围观的市民无不动容,但无人敢挺身抢救。

矿监陈奉奸笑一阵,道:

”这女子长得不恶,不能让她在此胡扰漫缠,尔等要好好款待她!"

这一暗示,监生的妻子立刻被几个恶汉架上了黄鹤楼,接着,楼上就传出了令人惊悚的惨叫声,而楼下的监生也被打昏过去。

过一了会,监生的妻子赤条条地被绑在黄鹤楼下的柱子上,胸前挂一白布,上书:五千银子赎人,私放者杀无赦!字是矿监陈奉蘸着监生的血亲手写的。写完后,这伙人便抬着银子,挟持商人的女儿扬长而去。

那监生从血泊中醒来,见妻子这般受辱,一头撞在柱子上,气绝身亡;妻子也咬断舌头,随夫而去。.....

第二天,数万居民包围了矿监陈奉的衡门。

民众抬着监生夫妇的尸体,手持棍棒,呼啸而至。平常无恶不作、横冲直撞的陈奉,这时才发现自己的渺小,不过聚集了百来人的宦官、数百锦衣卫以及约千人的流氓无赖而已;而流氓都是当地人,一看众怒难犯,早作鸟兽散;锦衣卫只会欺善怕恶,一见情形不妙,就溃散了大半,已不可恃。义愤填膺的市民,当场击毙了数名太监,陈奉负伤趁乱越墙而逃,逃到巡抚支可大的衙门中求援,并从支可大那里借了三千兵,回衙镇压民变。

此事惊动了湖广指挥使司,司下有数万野战正规军,战时归元帅调拨,平时由指挥使统率,负责训练,协理地方治安。当时因指挥使缺员,诸事由佥事管理。那冯佥事深知陈奉作恶多端,欠下湖广百姓无数血债,当即点了五千兵,风驰电掣来到陈奉衙门。

那陈奉以为援兵是来协助屠杀民众的,高呼:今日本监要大开杀戒了!

不料,冯佥事纵马驰来,大呼住手。他来到陈奉面前,挥刀怒指陈奉及其身后巡抚属下的兵丁,厉声问道:那些平民百姓可是倭贼?陈奉及巡抚部众连说不是。冯金事质问,为何要残杀平民百姓?立即下令兵士攻击。那些巡抚属下哪是正规军的对手?瞬间即自行溃退,陈奉那厮复又随巡抚的部众溜去。

冯佥事深知此事殊未了结,亲到监生夫妇遗体前察看,顺手取走了那幅陈奉手书的血字,劝散了民众,这才率兵转回指挥使司。当晚,他连夜写了一份弹劾陈奉的奏疏,第二天,即派专人将奏疏连同那份血书送往帝京。

冯佥事在奏疏中将这场风波的本末说得极其详细,以为万岁爷必动雷霆之怒,而那陈奉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第二年三月七日,朝廷果然派锦衣卫下来了,但逮捕的却非陈奉,而是冯佥事。

这时,陈奉愈加肆无忌惮,杀人放火、奸淫虏掠与倭寇无异。民众忍无可忍,又一次暴动了。他们抓了十六名太监,也绑在这黄鹤楼上的柱上。有人说:这些阁人喜欢金银财宝,今日得让他们吃个饱!于是从矿监衙中取来了一大箩筐碎银,一粒一粒地往阁人口里塞。塞“饱”以后,便将他们--入大江让他们“洗个澡”,然后放火烧了矿监衙门。

民众最终还是救不了冯佥事。冯佥事以为自己是尽忠报国,到了御前不难将这场是非说个明白。但到了京都才知道:皇帝已经多年不上朝了,许多一品大员都见不到皇帝,何况他这个三品官?便这样,他就不明不白:糊里糊涂地被打入牢狱。

6

那老道士说到这里,楼下忽然传来了一阵急骤如雨的马蹄声,转瞬间,便有八个带刀侍卫凶霸霸地冲上了黄鹤楼。老道士中断了叙述,众游客无不一怔,均不知这些虎视眈眈的侍卫为何而来。

一个领头的侍卫冷峭地言道:

“我家大人要登楼赏景,所有闲杂人等,速速回避!”大家面面相觑,均有屈辱之色,席中一位风度儒雅的长者忽然问道:

“你家大人是谁?"

”南京礼部侍郎魏大人!"

那儒雅的长者,回首问身边长髯的伙伴:

“是魏允贞的公子吧?"

”见泉无子!“长髯人点点头,忽又摇头叹道。意思是讲,这个礼部侍郎嚣张无礼,实与乃父魏允贞背道而驰,算不得他的儿子。

另一个丰神俊朗的游客,则问那领头的侍卫,道:”是你家大人下的逐客令吧?"

“各位是谁?是便服出游的吗?”侍卫则反问道。他不言“微服”,却说“便服”,因为他家大人叫魏广微,为了避讳,故言“便服”。

“我等都是平民百姓,”儒雅的长者笑道。

“那还不快走!”侍卫怒吼起来。

这时,那个礼部侍郎笃笃地登上楼来,他威严地扫视一下周遭,眼光终于落在那个长髯人的身上,实时堆上笑脸,上前揖道:

“哦,原来是赵大人!"

”不敢!“姓赵的闪避道:”赵南星是个小民!"

“赵前辈哺养之恩,小侄实不敢忘!"

赵南星长期隐居不仕,与顾宪成、邹元标讲学于”东林书院“,海内尊称”三君“,声名极高。由于魏广微扫了他们的兴,三人交换一下眼色,准备下楼而去,可又传来了一阵马蹄声,继而一个钦差带着随从匆匆上了楼来。他一见到赵南星以及那个儒服的长者,纳头便拜:"邹前辈,赵前辈,晚生左光斗有礼!"“快起来说话。......”赵南星赶紧将他扶起,而姓邹的则关注左光斗浑身缟素,问道:“你这一身素服是--? "

”大行皇帝晏驾了,如今是太子即位,他奉先帝遗诏,急召两位老前辈入京就职,晚辈这就开读圣旨。.....“左斗光道。

”且慢,“赵南星说:”你把大意讲讲就行了!"

“也是,”左光斗说:“邹前辈召拜大理卿,赵前辈出任刑部右侍郎,请两位这就走马上任。..... "

那姓邹的自然就是名闻天下的邹元标了,他扫视一下那个丰神俊朗、五十出头的游伴,然后皱起了眉头,说:

”我们都老朽了,已是日薄西山;倒是这位孙礼部正值盛年,慷慨有节,为何不见起用?"

左光斗又拜揖道:

“孙大人很快也会起用的,如今正人君子陆续回朝,大家不会忘了孙大人的高风亮节的!"

这位孙大人,名曰孙慎行,原为主持礼部的右侍郎,万历四十二年,因见朝政日非,挂冠退居林下。此刻见邹元标提起他的事,便道:

”孙某有啥高风亮节?若要再起用高风亮节之人,眼前倒有一人!"

他说到这里,便向那道士走去,说:

“老道士,在下若非看走眼了,你便是那个冯佥事!哈哈,原来冯佥事还活着,传闻全是虚言。..... "

老道士一愣,继而皱起了眉头:

”那冯应京确然死了,你真的看走眼了!"

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

“不过,那冯应京虽死,却留下了这几句遗言,不知各位想不想听?""既有遗言,自当洗耳恭听!“孙慎行笑道。老道士沉吟了半晌才说:

”冯佥事到了诏狱,才知道皇帝总共派了三十个矿监和税使,分赴全国各地收税,而每个监使都带上了上百名宦官和数百锦衣卫。他们每到一处,立即化整为零,分成数十个小组,吸收一群当地流氓无赖,到州县设点,专事敲剥。似此跨州连郡,结成--张大网,全国都陷在网罗之中,百姓都成了鱼鳖。他们打着圣旨,公然抢劫,横冲直撞,视地方政府为无物,肆行无忌。凡出面干预的官员,不是投入诏狱,便是就地罢免,有的竟被当场打死。难友们在狱中交流了各地情况,这才发现:所谓'北京'、南京'的朝廷都是虚设的,真正在运转、统治国家的是“第三个朝廷'! "

7

”第三个朝廷?“有人怀疑。

”第三个朝廷!“有人惊叹。

”第三个朝廷。.....“有人摇头。

这时,那白衣少年将白衣青年拉到一旁,狡黠地说:”这位大哥,你我先就穿好了素服,算是有先见之明,是不是?"

这话倒叫人难以应付,若答“是”,那岂非有意咒万历帝早死早好,不免落个“大逆不道”;若说“非”,却是拍万历帝的马屁,而这个皇帝那是当真早就该死了,拍这种昏君的马屁,自己的人品未免太也差劲了。但白衣青年何等敏捷,这话终是难不倒他。

“你说是,就依了你。”但听他言道。

“不不,大哥过奖了!其实你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穿素服的,算是'大明';小弟则是歪打正着,碰巧而已,只能算是”小明'!“那白衣少年不待对方反诘,又紧追不舍的问:"你既然是'大明',自然能回答我的疑问:你以为到底有没有'第三朝廷'?如果有,这朝廷又设在哪里?"

这连珠成串的问题怎好回答,即便要作答,一时也如何说得明白?于是他举起手指,往邹元标、赵南星、孙慎行那些人一指,悄声道:

“先听听前辈的说法如何?"

少年装个鬼脸,对青年说:

”你很鬼!这是四两拨千斤。..... "

便在这时,孙慎行果然说道:

“何来'第三朝廷'?无非是一小撮阁人横行一时罢了,但将他们当成一个朝廷,未免言过其实!"

”太祖铭牌于官门: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干预者斩。可见“太监于政'乃是非法,既是非法便不能长久!”邹元标也道,

“现在虽是夜色笼罩四野,明日必定曙光普照大地。道长,你未免太过灰心了!”赵南星又说。

左光斗更是豪情满怀,慨然道:

“大家看,江上白帆点点顺流而下,那是矿监们知道时局有变,灰溜溜回朝去了。值此大好时机,大丈夫自当奋然而起,摧枯拉朽,重兴明室,让老百姓过些好日子!请前辈这就回去,作好准备,早日上京就职!"

”且慢!“白衣少年尖起嗓子,突然说道:”你们当官的高论都发表过了,可是我这位白衣大哥还有要紧的话要说。虽说诸位乃东林耆宿,天下高贤;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比如说,大行皇帝驾崩一事,你们先前谁也没预料到,是不是?但我这位大哥却早已料到,你们看,他这一身素服就是明证!他不仅自己身穿素服,也叫小弟赶紧买套素服穿上。他说,七月二十一日早晨,天上有颗灾星奔袭太阳,肯定国有大丧,所以,第二天他就浑身编素了。请问钦差大人,大行皇帝可是二十一日宾天的?""不差,正是二十一日:“左光斗确认道。

这么一来,众人全瞪大了眼睛,望着白衣青年;而此刻的他,心里只想狠狠地咬少年一口这才解恨!

而少年则对着白衣青年古怪地笑道:

”大哥,你又何必深藏不露?快将你的精辟见解说出来呀,别扭捏作态了,在老前辈面前躲躲闪闪,那才叫失礼呢!"

便这几句话,那少年将白衣青年的退路封死了。那青年于瞬间被白衣少年高举在云端,心中虽有一点飘飘然,但立即感到一种“失重”的潜在危险,在儒林耆宿众目睽睽之下,似乎不说几句,当真是混不过去了,只是这“几句”却实在不好说了

“说吧!”邹元标捋着胡子鼓励道

其它人的目光中,也含有这种意味,

就白衣青年而言,众人的鼓励全都变成了鞭策。他终于深深吸了口气,道:

“请原谅晚生在此放胆妄言了!这”第三朝廷“,我想是有的。尽管它对我来说,十分陌生,但想来它的势力比”东林党人“要大得多,说它不过是几个阁人而已,非但盲目,也十分危险。十年前,朝中正人君子几乎全军皆墨,那是败在谁的手里?若说是万历帝--时失误所致,那是皮相之见;但归根结底,这场大败仍然是由于万历帝的失误。他一手造成了十万阁人,让十万人家变成残疾家庭,还要令人绝子绝孙,而后又将这十万残疾之人放在内官,生活在帝王的身边。此外,又加上九千守活寡的宫女,这会导致什么恶果?许多恶果早已陆续出现,晚生以为将要出现的结果必定更加可怕!前辈们一心报国,实是万世楷模;但如无视强敌,毫无戒备,便贸然上阵,那即无异是暴虎凭河!"

那青年说到这里突然住口,似有悔意,对这些名重天下的大贤大备,能用这种口气说话吗?岂非大大失礼?想到这里,他便对白衣少年瞪了一眼,怨道:

“都是你这小子害了我!我在前辈面前如此无状,都是你这小鬼激出来的!"

8

为天下师数十年的邹无标、赵南星等人,今日被一年轻后辈教训,当真心里不好受用,有些话自然听不进去;但仅听进的半数话语,也不免为震动,因此心中暗暗决定暂时推迟上京的日程。

左光斗听了,心中不免有点恼火,他见几个前辈不子责怪,自是不好发作,但想了一想,依然还是上前问那白衣青年:

”阁下尊姓大名?"

“在下王风,穷以终生不仕自命,这'阁下'的尊称还是免了!"

”你又是谁?“左光斗又问白衣少年。

”我叫黄宗羲。.....“他对自己胡搅蛮缠颇感不安,此刻被钦差一问,便有些不自在了。

道士身旁那个青衣少年,对王风与黄宗羲颇有好感,一直想同他们交谈,却无合适机会,此刻正好有个契机,便插话道:

”这两个人的名字,钦差大人可要牢记了。他俩能提前为大明王朝带孝,堪称远见卓识,独具“慧眼”。大人回朝务必奏明新君,如果宫中有啥丧事,不妨火牌召这两个白衣进宫,凡哭丧的事由,概由这二位兄台包了,定办得尽善尽美。..... "

青衣少年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这些话语绝非他的本意,他原本的心意是要表达诸多倾慕之情,怎么一说出口,竟然化作讥讽与揶揄?一觉不妥,即此打住。但已迟了,王风吃惊地望着青衣少年,忽又顾视身旁的黄宗羲,叹道:

“我今日算栽到家了,而且是栽在两个小鬼手里!小兄弟,我王风什么地方得罪了你们。..... "

宗羲急切地打断道:

”王大哥不能把我与她相提并论,你没看出来吗?她才不是'小兄弟'! "

“你才是假的。.....”青衣急急反驳,她果然露出娘娘腔,一急,声调嗓门不免露了天机。

众人一留意,全都看出青衣是个少女。

孙慎行似乎特别关切道士父女俩,叹道:

“在这乱世,你们一老一少偏要闯荡江湖,当真危险之极!"

王风这才重新瞧那青衣少女一眼,觉得她的眉宇间英气勃勃,似是身怀绝技之人,当即又望了孙慎行一眼,暗忖:危险的恐非是她父女,只怕是你孙大人了!

老道士忽然哈哈大笑,然后道:

”今日有两人狼狈不堪,一个是那南京礼部侍郎魏广微,他已经悄悄地开溜了;另一个。...... "

“是谁?”孙慎行、赵南星与邹元标竟异口同声,且有不安之意。

老道士手抚青衣少女乌溜溜的发丝,笑道:

“这另一个自然便是老朽的女儿了。”

“爹!”青衣少女索性撒娇起来,却不忘偷觑一下两个

白衣人。

老道士则轻拍少年黄宗羲的肩背,亲切地说:

“小兄弟,你是单身外出吗?"

”果能单身出游,就太妙了!“黄宗羲叹道。

这时,一个中年汉子匆促地跑上楼来,直奔少年黄宗羲跟前,气急败坏地说:"公子,不好了。..... "“是。..... 文秉失踪了!"”文秉是谁?“众人问道。

”他是文征明的玄孙,我家公子的学友。.....“那中年人说。

”可是同黄公子一样浑身白衣,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左光斗问。

中年汉子瞪大双眼,满怀希望地望着左光斗,急急地问:

”你看到了?他在哪里?"

左光斗摇摇头,轻声叹道:

“糟了!刚才江边两个没有胡子的大汉,架着一个白胖可爱的孩子,我觉有点可疑,立马观望;却闻其中一个汉子狠摔那孩子一个巴掌,训道:你跑!你跑!看你以后还敢到处乱跑!接着,两人迅速地把那孩子架到船上,船也立即驶向江心。..... "

定是被陈奉一伙宦官抓去紫禁城当小黄门了!”老道士叹道。

“若是如此,文征明当真要无后了!”孙慎行说。“若是被陈奉一伙人抓上船,定要取路漕运还京。”王风道,他又向黄宗羲招呼:“小兄弟,你们先在此地继续寻找文秉,我这就赶到淮河水上拦住他们。.... "

”你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怎能挡住那伙强人。“那青衣少女禁不住插嘴道。

”世间有许多事是使势不使力的,实不相瞒,家严奉旨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每一艘船都可以检查!“王风满有把握地地微笑道。

”原来你是王惟理的公子!“邹元标叹道。

”侄儿无状,日后自当陪礼!“王风当即作揖道,说罢,急急下楼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来临,身边队友全是大佬

喜乐平安

纪元的黎明

家有小妖

在哈利波特学习魔法

奇怪的飞鱼

反派师兄,我家师妹都重生了

浩瀚海渊

萌妻来袭!冰山先生你别跑

谈毛线

涅盘重生:邪医归来后都颤抖吧

Y咏苼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