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谣言逼人,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马岭水两岸的桃树、李树正开着满山遍野的花,一树树粉红的、雪白的花,像一朵朵轻漫自由的云,顺着绿悠悠的马岭水,一直开进合水城,开进弘化留守府的后花园。
留守府内,佣人们忙进忙出。弘化留守李渊李老爷传下话来,要到后花园饮酒赏花。这话是由李渊的夫人万氏房里的丫鬟沓玉传出来的。李夫人窦氏去世不久,府内的大小事务,皆由万氏安排。
沓玉在花园拱门下遇到李渊的仆人张员,轻轻地叫了一声:
“舅舅。”
张员仓皇四顾,看四周没人,这才放下心来,小声说:
“跟你说过多少回,在府内不能叫舅舅。”
“这不是没人吗?”沓玉有点撒娇地说。
当舅舅的也笑了,说:“真拿你没办法。”
这张员四十来岁,在李府当差已经二十多年了,从谯县到陇州,从岐州到荥阳,从楼烦到弘化,老爷时而刺史,时而太守,时而留守,他始终是个奴仆。
三年前,他的妹妹说,你在李府混了那么多年,也该荫萌家里人,你外甥女沓玉今年十二岁了,也找个机会让她到李府当个下人,说不定讨老爷少爷喜欢,将来还有个出头的日子。张员又何尝没有这么想过?可是李府有个规矩,不允许下人们亲密来往,一经发现,便逐出府门,当然,更不允许下人之间有亲戚关系。
再说,老爷这个人也让人捉摸不透,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冷峻严厉,让人一刻不得轻松。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下人来说,哪个老爷不是喜怒无常,哪个老爷不是一个谜?
他禁不起妹妹一说再说,最后想了个办法,把外甥女推荐了进来。这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当今皇上荒淫无道,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茶楼酒肆,桥畔堤边,卖儿鬻女,比比皆是。窦氏夫人体弱多病,正要添个伶俐的使唤丫头,张员便把外甥女沓玉“买”了进来。沓玉先在窦夫人房里,窦夫人去世后,便到万氏房里。
沓玉悄悄地塞给舅舅一包碎银,说:
“这是我的月银和夫人给的赏钱。一半是孝敬您的,一半托您给我娘带去。”
“总是一半给我。..... 这孩子,好吧!我给你藏着,等以后,给你备嫁妆。”
“舅舅,看您说到哪儿去了。”
沓玉还想说什么,看对面来了人,便大声说:“老爷要到后花园赏花饮酒,让厨房里备点酒菜,夫人吩咐了,酒要三勒浆,菜要清淡的,一定要有玉露团,这是老爷最喜欢吃的。听清楚了吗?\"
来人越走越近,沓玉压低声音,加了一句”舅舅保重“,便匆匆离去。
来人是二少爷李世民,张员垂立在走廊边,让二少爷走过。
”张员忙什么呢?“李世民微笑地问。
”老爷要在后花园饮酒赏花哩!“张员迎笑道。”又是喝酒。“
李世民说着,走了过去。仿佛有些不满,又仿佛是自言自语。张员的眼角扫过二少爷的脸,有些迷惑不解。他追上几步,讨好地说:
”二少爷,今年的桃花李花开得特别好。“\"是啊!“李世民说着,放慢了脚步。
”外面传说,李花开,杨花落。还说,桃李子,有天下。“张员再凑上一步,道。
”果有此说?“李世民驻足道。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人们都这么说。小的亲耳听来的,不敢乱说。“
李世民那英俊的脸上现出近乎天真的笑容:
”怎么不禀报老爷?\"
“是,我这就去禀报老爷。”
看着二少爷那飘逸的背影,张员很满足地笑了。李府上下,就数二少爷待下人最好,他刚才的态度,无形中给他很大的鼓励。起先,他还拿不准说不说,现在看来,说了准会讨老爷喜欢,说不定还能赏几两银子哩!
昨晚,唐国公、弘化留守李渊做了个梦,这个梦使他浑身不舒服。别的不梦,偏偏梦见从床上跌到床下,跌就跌吧,却又浑身爬满虫蛆。无数的虫蛆在他身上爬着,蠕动着,啃咬着,有的钻进耳朵,有的钻进鼻孔,有的钻进嘴巴,真叫人恶心!
他大叫一声,一跃而起,把睡在旁边的万氏吓了一跳。他上上下下地把自己看一遍,除了胸前比别人多一个乳头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才放心地舒了一口气。万氏爬起来,在桌上的铜壶里给他倒了一杯水,他漱了漱口,吐出来,万氏又一手用铜盆承接,一手拿回他手中的杯子。
“快看看,里面有些什么东西?”李渊说。万氏在铜盆里看了又看,什么也没有。她不解地摇了摇头。她一边侍候他穿衣服,一边问:
“老爷哪里觉得不适?\"
”我做了个梦。“
李渊把梦说了。
万氏一边听一边便觉得肚子里有什么东西翻滚起来。她极力忍住。她觉得很惭愧,她不能像窦夫人那样替他排忧解难,她什么也不懂。她说:
”要不要请个人来解一解?\"
李渊摇了摇头。
李渊梳洗罢,坐在窗前出神。
窗外,桃李芬芳。桃树李树上,小鸟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有一只胆大的,居然在窗台上探头探脑。书案上放着一本字帖,这是窦夫人生前的笔墨,她善于书法,这是她写的《庄子》帖。万氏在临摹,帖子正翻到“逍遥游”处。那临写的字体显得有些稚嫩,却也娟秀可爱。万氏没有窦夫人的品貌才学,却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李渊翻动字帖。小鸟“扑”地一声飞到桃树上,几只小鸟和它一起扑腾,扑落一片桃花。李渊把眼光从台阶上收回来,落在帖子上: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那天早上,当他发现这些字的时候,他感到十分奇怪,这明明是他的字,可是他从来没写过。他拿着这些字对窦夫人说:“这是哪来的?”夫人笑而不答。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窦夫人已经把他的笔法学到连他自己都分辨不出来的地步了。
“夫人为何对此篇情有独钟?\"
”难道,此非老爷之志也?\"
窦夫人看着他,那眼光是那样的清澈明亮,使人终身难忘。李渊微微一笑。那只小鸟又飞了回来,栖立在窗台上。
窦氏夫人确非等闲之人。她是前朝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她父亲窦毅在大隋官拜定州总管。她出生时,从母胎带出一头美丽乌黑的头发,三岁时,那瀑布一样的秀发,从头一直拖到脚,武帝喜欢得不得了,便把她留在宫中。她不但美丽,而且聪明异常。其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却不怎么宠幸她。
那时窦氏年龄还小,她私下对武帝说:
“现在四边不怎么安宁,而突厥却十分强大,陛下应为老百姓着想,抑制一下感情,悄悄对皇后加以抚慰,我们还有需要突厥帮助的时候。要是我们能得到突厥的帮助,江南和关东一带就不能为患了。”
这一席话,说得武帝感叹唏嘘,从此改变了对皇后的态度。
窦毅也发觉女儿聪颖非凡,对夫人说,“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他们让人在府上的门屏画了两只孔雀,凡来求婚者,每人发给两支箭,约定谁能用两支箭射中孔雀两只眼睛的,就把女儿嫁给他。
这事一时轰动了京城长安,观者如潮。前后有数十个公子少爷来应试,没有一个两箭都能射中的。说来也是缘分,命中注定。那天李渊正路过神武公府,看门庭若市,也挤了进去。对于窦小姐的聪颖娟秀,他早有耳闻,也就领了两支箭来试试,不料连中两箭,结成了这一段好姻缘。
周武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如果他活得长一些,说不定能完成统一大业,可惜天不假之以寿。武帝驾崩时,窦氏哭得非常伤心。后来,她听说杨坚欺侮周室孤儿寡母,篡位自立,悲愤地说:“我要是一个男子,我一定要为舅氏解救危难!”吓得她的父母亲掩住她的嘴,制止道:“这可是灭族的话,千万说不得!”而李渊却由此更加敬重夫人。
万氏看老爷对着字帖出神,知道他又在想念窦夫人,说:
“老爷,听沓玉说,后花园里的花开得十分繁盛,何不到后花园饮酒赏花,也好排遣心中的烦恼。”
李渊回首看着万氏,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弘化留守府是原留守元弘嗣所建,规模宏大,那后花园的水渠,是从马岭水引来的,清冽透明,鱼虾可见。下人们说,元弘嗣时,水还是这条水,可是鱼虾全无,且常有蛇虫出没,水浑而不见底。此乃不祥之兆。及杨玄感反于黎阳,隋炀帝诏令李渊驰马弘化,取而代之,并统领关右十三郡的军队。说来奇怪,自从那个时候起,蛇虫不见,水清而底见。
李渊带着万氏,长子建成、次子世民夫妇、四子元吉及众幕僚,沿着水渠,来到一座假山前,拾阶而上,便是怡心阁了。这里早已摆好了酒菜,李渊一抬手,大家依次坐下。建成、世民夫妇及元吉各坐一桌,李渊幼子智云因年纪尚小,坐在李渊与万氏身边。
这里果然是个好去处。远近桃李,如云如霞,如伞如盖,连绵不绝。那无数的落花,把青青草地点缀得如诗如画,更有些许落英,不甘零落成泥,轻轻地,落在流水之上,摇晃着,飘荡着那粉红的、雪白的身躯,向人们诉说着她们的纯洁与无奈。
春风徐来,暗香袭人。
张员和仆人们上上下下地忙着。沓玉不停地给李渊斟酒。不时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给正在忙碌的舅舅送去一个醉人的微笑。
酒过三巡,李渊对儿子们说:
“面对如此美景,尔等有何感怀?\"
不等建成、世民开口,元吉抢先说道:
”孩儿一上怡心阁,看到这如此灿烂的桃花,便想起了王献之的《桃叶歌》: '桃叶映花红,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元吉一边吟着,一边还瞥了沓玉一眼。在李渊的几个孩子当中,元吉长得最不好看,听说他出生时,其丑无比,且一脸凶相,窦夫人想丢弃,是侍媪善意偷偷地把他留养下来的。李元吉小小年纪便十分好色,常常跑到外面,去和老百姓家的女人鬼混。
李渊微皱双眉,把手中的三勒浆一饮而尽,想,四郎胸无大志,是可忧虑。但他不动声色,只是轻轻地说了句,”这也罢了。“
”如今天下不宁,万物雕蔽,独我陇右十三郡,春回大地,桃李盛开,此乃大人洪福之兆也。“建成说。
”春暖花开,仍天地之常,此不足道也。“
李渊说着,便转头看看世民。长孙夫人用肘子轻轻地触了一下夫君的手臂,李世民拱手道:
”孩儿不才,所思去花儿甚远。“
”但说无妨。“李渊道。
”孩儿由李花之白而触云之白,由云之白而思庄子之言。庄子曰:'云者为雨呼?雨者为云呼?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巫咸招日:'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世民侃侃道来,神色飞扬。
李渊的心被什么触动了一下。他不禁想起世民四岁时,有个自称善于看相的书生对他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当书生看到世民时,更是惊讶地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当时,李渊被他说得心里好不得意。可是过后一想,这种话可不能泄漏出去,派人去追杀,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书生了。后来,也就是依了“济世安民“之意,给他取了这”世民“的名字。看来,二郎果然胸怀大志,必成大器。然而,现在公开作此议论,为时太早,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
世民看父亲沉吟不语,便看了一下站在一边的张员。张员受到鼓励,”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说:
”小的有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李渊一愣,但他对下人一向慈爱,便笑道:
”饮酒赏花,上下一家,但说无妨。站起来说吧!\"
张员站了起来,拍拍裤管上的尘土,说:
“小的在街上听说,杨花落,李花开。还听说,桃李子,有天下。..... \"
”胡说!“李渊勃然作色道。
”小的不敢胡说。这民谚从南方传来,街头巷尾,酒肆茶楼,议论纷纷,都说当今皇上。..... \"
“来人,给我拿下!”李渊喝道。并立即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李渊世受皇恩,理当忠心报国,岂敢有丝毫僭越之心!当今圣上,开运河,建东都,北巡突厥,东征高丽,功高天地,岂容胡言乱世!什么杨花李花,分明是这奴才信口雌黄,还借言民谚。万一张扬出去,定会招来灭族之祸。留此奴才何用?给我拿下去砍了!\"张员高呼冤枉,那眼睛死死地看着李世民。事出突然,众幕僚面面相觑。
长孙夫人拽了一下李世民的衣袖,李世民刚要站起来,便被李渊用手挥住。
李渊用不容分辩的口气说:
“今后,凡胡言乱世者,格杀勿论!\"
”二少爷,救命啊!“被拖到台阶下的张员大声叫道。那凄厉的声音在春风中震荡,惊落了许多桃花和李花。
站在万氏身边的沓玉轻轻地叫了一声,瘫倒在桌下。
李渊杀了张员,心中终有些不忍,他历来宽厚爱人,对下人也是极仁慈的,但这件事,事关身家性命,他不得不忍痛为之。万氏见他闷闷不乐,说:
”老爷也不必过于自责,下人本不应胡言乱语的。“李渊长叹一声,说:
“你有所不知,当今圣上生性多疑,那桃李子之说早已喧腾市巷,传进宫中,圣上对李姓者早有所防。蒲国公李宽之子李密任左亲卫之职,圣上见他额锐角方,目分黑白,说他顾盼非常,即令罢职。好在宇文大人从中周旋,李密速速隐去,才保住一条性命。谁知圣上刚刚逐去李密,复又疑到廊国公李浑身上,可怜李公,一门忠义,却落个密谋造反、杀身夷族的下场。杨李之谶,我不得不防啊!\"
”大人与皇上乃姨表之亲,终不致亲亲相残。“万氏说。
李渊沉吟片刻,说道:
”帝王之家无亲戚。“
李渊的话不无道理。他深知,历史上帝王之家,父子兄弟相残的不可胜数,更何况是表兄弟。而他对于他与隋炀帝之间表兄弟的感情,更是平淡如水。他记得他在扶风太守的任上,曾得了四匹骏马,那是纯种的胡马,气宇高昂,日驰千里,他喜欢得不得了。窦夫人对他说,当今皇上最爱良驹,你还是把这些马献上去吧!要不,多事的人传上去说你有好马不献,那就麻烦了。李渊觉得此话有理,却又舍不得。后来,果然有人上奏,说千里马本应为皇家所有,而李渊隐而不献,窃为己有,居心不良。隋炀帝果然生气,给他非常严厉的指责,还差一点罢了他的官。小事尚且猜忌如此,何况大事!
“帝王之家无亲戚。”李渊再说一次,这次是对万氏的强调,也是对自己的提醒。
“老爷说得有理。可是那张员既然杀了,多赏给他家人一些银子也就是了。老爷不必放在心上。”万氏说。
“吩咐下去,让管家给张家送去二十两银子。”李渊停片刻,又说:“张员有没有儿子?\"
”听说有个儿子,快二十岁了。“万氏说。
”给他在弘化县衙找个差事做。“
”让他到府里来。..... \"
万氏见李渊面色不好,便不敢再说下去,转而向外面唤道:
“沓玉!\"
沓玉正在院子的石桌上与五少爷智云下棋,听到招呼,掀帘进门,问道:
”老爷、夫人有何吩咐?\"
“你去告诉管家,让他送二十两银子到张员家。还有,请他上县衙一趟,就说是老爷吩咐的,让县衙给张员的儿子找个差事。”万氏说。\"是。“
沓玉刚刚转身,小少爷智云却拉住她,不让她走。
”不许她走,“智云说:”棋正下到关键处,再几着,她就走投无路了。“
”去去回来再下不成么?\"
李渊笑着说。他很喜欢这个孩子,聪颖、俊秀,不到十岁,便写得一手好字,且善射,虽不能十步穿杨,却也箭无虚发,将来必能文武双全,不辱李家门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