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 谋士悲歌,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不得人心的是杀死了德高望重的大学者蔡邕。

奉太师董卓之命,正在埋头编写《汉史》的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对司徒王允布下连环大网捕杀董卓,全然不知。突然闻说董卓被义子吕布杀死,他大惊失色。后又听说,董卓的朝中部属皆遭到王允或黜或诛的清洗,更觉得愤愤不平。特别是闻说,王允命人把董卓的尸体放在街头上示众,因四月天气炎热,董卓身体肥胖,油脂流满地面,守尸的官吏做了一个大灯芯,插到董卓的肚脐中点燃,竟放光通亮,几天几夜不灭。他心里十分难过。他难过一代强者董卓,终因被“色欲”、“权欲”所迷,死得如此之惨,如此之快。

他记得曾对董卓婉言规劝过,“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也借机向董卓说过“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他还记得,自己曾多次劝告董卓不要做皇帝。但是,由于自己怕董卓动怒责怪,没敢直言不讳,据理力谏,只是轻描淡写、转弯抹角。终于没能辅佐董卓坐稳太师之椅。如今董卓不但没有当上皇帝,没有保住太师之位,没有保住郿坞和财产,连自己身家性命都没有保住。他一时感念董卓知遇之恩,毅然于四月二十五日夜晚,由侍从陪着,到长安街头还在点燃中的董卓尸体旁,放声痛哭一场。他哭董卓之可悲,哭被诛连身亡的董卓亲属和部曲之不幸,哭自己之无能,哭天下从此乱上加乱。

蔡邕毕竟是一介书生,虽然才高八斗,久经沧桑,却没有想到这一哭会哭出淹溺自己的滔天祸水。早已有人将蔡邕夜哭卓尸的事报告给手握大权的王允。

王允平时对这位被董卓器重的名震天下的儒家泰斗蔡邕就有妒意。董卓死后,他本想把蔡邕列为董卓党羽严惩,只是缺乏蔡邕为虎作伥的证据,才没有下手。现在闻说他号哭董贼之尸,正是将他治罪的好借口。

因此,他命人请蔡邕入朝,当着群巨之面,高声问道:“我闻蔡公夜哭董贼,可有此事?”

蔡邕为之一震,料知祸将临头。但他什么学问都学,就是没有学会讲假话,只好坦白道:

“有,我哭过了。”

王允立刻变脸,厉声斥责道:

“董卓是国家的大贼。他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以来,殆未之有。他欺天罔地,乱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几乎把汉室王朝推翻。他的伏诛,普天同庆,万民同乐。你身为皇帝的臣子,理应同仇敌忾,可你却怀念他对你的私情,反而为他之死悲痛啼哭。你这岂不是与他一起叛逆吗?”

蔡邕听说“叛逆”二字,大惊失色,赶忙辩解道:

“我虽不才,颇知古今大义,耳中熟闻,口中常说,岂敢背叛国家而归向董卓?只是卓族骈诛,一时生感,遂致叹息落泪。吾自知过误,还乞见谅。”

“你精通汉律,岂不知叛逆之罪无有赦宥之例乎?”王允冷笑道。

蔡邕知道定成“叛逆”之罪,就是问斩,便哀求道:

“蔡邕一死,并不足惜。只是正在编写的《汉史》尚未完成,于心不安。倘得黥首刖足,俾得续成《汉史》,皆出公惠,邕亦得稍赎惩尤。”

王允愈听愈怒,拍案而起,怒吼道:

“来人呀,将这叛臣给我拿下!推出去斩了。”

众臣大惊,皆伏地叩首,为蔡邕求情。王允对众臣的叩首求情根本不于理睬,只管催促刀斧手道:

“速速斩首复命。”

王当蔡邕被五花绑着欲推出殿门之时,突然一人破门而入,高声道:

“伯喈乃旷世奇才,一代大儒,名闻天下。他多识汉事,当令他续成《汉史》。《汉史》系一代大典,非他莫成。而他的过错微乎其微,若处死刑,恐失人望矣!”

王允本想发作,见来人乃是位高名重的太尉马日殚,便忍着怒火道: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留传后世。今国祚中衰,天下未稳,若再命佞臣伴侍幼主,执笔舞文,不但无补皇上圣德,还会使我辈蒙受讥刺诽谤。所以我不便轻恕!”

王允说完,便下令将蔡邕投入大牢,总算给太尉马日碑一点面子。但是,他却暗暗指使人将蔡邕逼死狱中。一代大儒就这样冤死在王允之手。

马日殚闻说蔡邕已死,心中充满着对王允的愤慨。他在私下对人说:

“善人,乃国家的纪纲;着作,是国家的典章。王允欲灭纪纲、废典章,怎能长久?董卓从中平六年八月入京专权,至今年四月被诛,前后共两年零八个月,可谓短矣。吾观王允的鹰尾翅不会比董卓的狼尾巴长。难道王允他不怕断子绝孙么?”

诚然,王允并非不怕断子绝孙,而是他在掌握了国家权柄之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权力,使王允害怕——怕会失去,怕遭人觊觎,他感到需要更多的权力才会安全,当不再有人横梗在王允面前时,所有的压力与非议,一下子都落在王允身上,这使他体会到为什么要独断、独行。这使得他那一双本来十分敏锐的眼睛,变成了睥睨一切,什么人都不看在眼里。就是对那位诛杀董卓立了巨功、和他共秉朝政的吕布,王允也看不起他。

王允认为,吕布有勇无谋,是一介草莽武夫,根本不懂文事;吕布好色忘义,是中了他的美女“连环计”的可鄙刺客;甚至,他对除卓后利色双收的吕布还有一层说不出的醋意。所以,王允把吕布撇在

一边,朝政大事从不与之相量,事事独断独行。

这几天,吕布和貂蝉正沉浸在新婚燕尔的欢乐之中。吕布得到美艳无比的貂蝉,如鱼得水,十分快活。貂蝉投回年轻英俊的吕布怀抱,虽然不时有董卓的阴影掠过眼前,但也慢慢拾回昔日的旧情,多少有一种悲欢离合的归属感。她奉劝吕布以国事为重,好好协助王允治理依然不稳的天下。

吕布对貂蝉的规劝无不答应,曾对王允提出许多颇有见地的建议,可惜对自己对别人都陷入盲点的王允无一采纳。

吕布提出,将查抄的董卓财物,论公行赏,分赐给公卿、将校,安抚他们。王允不同意,结果冷落了原来的积极支持者。连原来最知心的仆射士孙瑞都远远地避开他。吕布知道,董卓是苦心经营多年、拥有重兵骁将、称霸一方的地方豪强。对于跟随董卓多年的心腹干将,若是处理不当,势必引起大乱。因此,有一天他专门到司徒府,对王允道:

“董卓的女婿牛辅和心腹将李隃、郭汜等人,现在拥重兵驻扎陕县—带,大掠陈留、颍川诸县,所过之处皆成废墟。正好传诏河南尹,将他们治罪尽诛,以绝后患。”

王允边看书边说:

“此辈未尝有罪,不宜尽诛。”

“如果不杀这些董卓的心腹大将,那就下诏赦免他们,使他们安心归顺朝廷。”吕布道。

“彼既董卓党逆,不应轻赦,且候将来再说。”王允摇头道。吕布见王允左右不听,便长叹一声道:

“既不诛也不赦,一旦他们带领西凉兵进京为董卓报仇,刚刚安定的长安城岂不又蒙兵燹之灾?”

王允一怒而起,厉声反问:

“天下无战事,朝廷要你这个奋威将军做什么?”

吕布见王允动怒,便悻悻退出。从此,他不再对王允献一计,只顾和貂蝉缠绵快乐。

4

董卓被诛、郿坞遭劫的消息传开,据守关中各地的董卓部将且惊且怒。董卓的女婿牛辅和李隃、郭汜等心腹将领,曾商议杀进京都为董卓报仇雪恨,但他们素惮吕布骁勇,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暂时拥兵自重,静观形势变化。

时已五月,社会上流言四起,谓朝廷要解散他们的军队,将尽诛凉州人。李隃、郭汇等部兵,都是凉州丁壮,闻言军心浮动,惶惶不安。忽又闻说蔡邕被王允所诛,更使他们惊恐万状。牛辅对李隃、郭汜等人道:

“蔡伯喈只是董公亲厚,尚且坐罪。今我等既不见赦,却欲使我解除兵权。今日兵解,明日即尽被鱼肉了。与其坐毙,不如战亡。”

众将皆摩拳擦掌,表示赞成。

吕布得悉牛辅将起兵攻长安,便命骑都尉李肃将兵三万前往陕县讨伐牛辅。牛辅亲帅愤怒的西凉兵出城应战。几个回合下来,便把李肃的军队杀得落花流水。李肃连夜逃回长安城,向吕布复命。

时已深夜,吕布正在床上和貂蝉酣战,突然闻说李肃求见,先是不快。起床后,见李肃弃盔丢甲,一副败将的模样,便生怒气。再听说三万精兵全被牛辅军队歼灭,把吕布气得七窍冒烟,怒责道:

“你如何挫我锐气?该当何罪!”

李肃因诛卓有功,仍不得迁官封侯,心怀怨望,免不得反唇相讥

“将军为国功盖五岳,官居极品,又得绝代佳人,为何不亲冒矢石,只知在京城快活?”

吕布正在气头上,哪受得了李肃的这一番挖苦。这几夜他常听貂蝉有关为人之道的教诲,对当初刺杀恩人丁原颇有悔意,一时也迁怒于教唆他的李肃。在此悔怒交加的情势下,吕布不及细想,便

一剑将李肃砍成两段。

第二天,吕布亲帅精兵一万前往陕县收拾牛辅。牛辅素来惧怕天下无敌的吕布,暗存戒心。手下兵士,也皆惶恐,一日数惊。牛辅深知自己不是吕布的对手,正巧军中无故自惊,他便收拾金宝,带着胡赤儿等几位贴心家奴,弃营夜走。胡赤儿贪图金银珠宝,竟趁牛辅熟睡,将他刺死,献首至吕布大营。吕布破了陕县,进城安抚,将愿意投资的牛辅部曲带回长安。

李隃、郭汜见主帅牛辅已死,失去了依靠,又怕被吕布消灭,便派人到长安,向皇帝乞求赦免。皇帝正想发诏赦免,王允阻止道:“皇上月初刚下诏书大赦天下,一年中不能有两次大赦。”李隃、郭汜得不到皇帝赦令,内心惊慌,便悄悄商议解散军队,逃回故里。

刚巧此话被一个校尉听到,当即献计道:

“诸君若弃军东走,一亭长便足以缚君。不如相率西进,攻扑长安,为董公报仇。事得幸成,就奉事皇帝以匡正天下;如事不成,走亦未迟。”

献计者正是讨虏校尉贾诩。他本在牛辅麾下,牛辅死后投奔李隃。他这一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深重灾难。从有史以来,挑起祸端者,没有像贾诩这样严重过。

李隃、郭汜闻说大喜,立即以计而行。李隃遂传谕部曲道:

“京师不下赦文,我等总难免一死。今欲死中求生,只有力攻长安。战胜可得天下,不胜当抄掠京都,夺取妇女财物,西归故里,尚可延命。”

众兵士听着,应声如雷,随即一拥齐出,倍道西行,向长安挺进。

李隃、郭汜沿路集合牛辅的散失士兵。至五月二十二日晚,到达长安城郊时,已有十多万兵众。他们团团包围了长安城。

吕布登城拒守。城墙高峻,李、郭无法攻下,双方相持八日。到了六月初一日,吕布军中有牛辅降兵叛变,潜开城门,让李隃兵众入城。李、郭汜、樊稠、张济入城后,放纵士兵烧杀劫掠,百姓哭天号地,阖城鼎沸不息。吕布仗戟与战,自午时杀至酉时,虽刺死数百人,怎奈乱兵多如漫天飞蝗,且拼死进来,前仆后继,越战越勇,越战越多。吕布左冲右突,杀得头昏脑胀脚软手麻,怎么也禁遏不住犹如洪水汹涌而来的乱兵贼将。他看看自己身边,只剩下一百多骑,不得已杀开血路,出走青琐门。

吕布在青琐门外山下扎营后,太阳已经落山了。他回首血与火的长安城,心中无限沮丧,不禁仰天长叹道:

“我吕布天下英雄,百战百胜,想不到竟败在乱军贼子之手。”他本想反攻入城,亲自割下李隃、郭汜的头,以谢天下。但是,天已大黑,城中街巷纵横,到哪里去寻找李催、郭汜的踪影?弄不好自己反中乱兵暗箭。看来,大势已去,只好走为上策,暂离京都,以图日后再起。

吕布对刚愎自用、坏了大事的王允,本来很有怨气。但想起他是自己的岳父,看在爱妻貂蝉的面上,便潜入司徒府,叫王允和他一同走。

王允长叹一声,回绝道:

“若蒙神灵保佑,使国家安定,乃允向来之所愿。万一无成,允惟有一死,以谢天下。如今皇上年幼,所依靠的只有王允。临难逃跑,允不忍心这样做。请你为我转告关东诸公,努力为国出力,使社稷化危为安,允死亦瞑目了。”

吕布离开司徒府的路上,突然想起貂蝉来。他知道,李隃、郭汜皆为好色之徒。董卓在时,他们对貂蝉就馋涎欲滴。心想,如果抛下貂蝉独自逃走,势必落入如豺似狼的李隃、郭汜之手。吕布岂能甘心?再说,自己一日也离不开貂蝉,因此,吕布悄悄潜回自己的府邸。

不容茫然失措中的貂蝉分说,吕布便把她抱了起来,用绢带将她绑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跃上赤兔马,往城外飞逃而去。

吕布逃走后,李隃、郭汜、樊稠、张济一伙更加肆无忌惮,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做。长安街巷,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太常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被乱兵杀死。吏民死亡达一万多人。王允一筹莫展,皇帝忧心如焚。

5

翌日,王允扶皇帝上宣平门楼观看。李隃、郭汜望见皇帝,口呼“万岁”,伏地叩拜。十二岁的皇帝身经多次动乱,没有惊慌,责之道:“卿等放兵纵横,究怀何意?”

“董太师为皇上尽忠,却被吕布所杀。臣等前来,乃为太师报仇,非敢图逆。待事毕后,当自诣廷尉受罪。”李隃叩头道。“布已出走,卿等如欲执布,尽可往追,为何围攻宫门不退?”皇帝道。

“司徒王允,与布同谋,请皇上遣允出来,由臣等面问明白。”李喻答道。

王允闻言,一跃跳下城楼,高声道:“王允在此,你等有何话说?”

李隃、郭汜、樊稠、张济四将团团将王允围住,指斥道:“太师待你不薄,你为何将他害死?”王允张目厉声道:

“董卓罪不胜诛,长安士民,一闻卓死,无不称庆,你等独不闻么?\\\"

“即使太师有罪,与我等何干?为何不肯赦免?”李隃反驳道。“你等贼党,犯阙害民,大逆不道,天将灭你!王允失之太玩,今日有死而已,何必多言!”王允怒斥道。

李隃等也不与多言,你一刀我一剑,把王允砍成肉浆。并将王允一家大小三十余口全部杀害。这正中了太尉马日殚无意中的一句“断子绝孙”的口谶。这一天,是六月初二。

从四月二十三日董卓被诛,王允掌权;至这日王允身亡,全家遇害,仅仅四十天,比董卓掌权的时间更为短暂。

仿佛昙花一现,少时就有王佐大志的王允,就这样独自佐王了四十天,便被复仇的董卓心腹将杀死了。也学王允对董卓的态度

一样,李喻把这位走完五十五年生命历程的王允,横尸在街头示众。然而,老百姓心中对风云人物总有一杆秤。与恶贯满盈的董卓之死时全城交相庆贺的情形相反,人们走过王允的尸体旁,无不伤心落泪。

抚尸痛哭最悲的是太尉马日殚。他含泪对潜来向王允遗体告别的士孙瑞悄悄说:

“以千回百折之计谋,终于诛除元凶于阙下,谁不知此为司徒王允之功?但王允能除董卓,而不能消弭李隃、郭汜诸将之变,为什么?一得即骄,失之太玩耳。李隃、郭汜诸将,助卓为虐,必以王允之不赦为过,亦非至论。但王允若能出以小心,如当日除卓之谋,溃其心腹,剪其爪牙,则何不可制其死命?可惜他睥睨一切,终于使星星之火,遍及燎原。王允虽死,犹不足以谢天下。吾料他酿祸之大,尤甚于董卓怙势之时矣!”

士孙瑞见有人注视他们谈话,赶忙拉走马日碑,到僻静处,语带双关地道:

“太尉所言极是。然则天下事岂可掉以轻心?一轻心,便成千古恨了!”

人们对王允之死,哭归哭,但连续陈尸四天,肉腐虫爬,竟没人敢收葬。最后,平陵县令赵戬,感念王允对他提携之恩,抛弃了自己的官职,把王允的腐臭尸体收埋了,才使这位美女“连环计”的设计者得以入土为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星空只为你,我在古代做锦鲤

红尘嘻嘻易

暮客紫明

容乃公

全系灵根!嚣张神女无敌了

溯野888

霸阳合欢

吉墨森森

摆烂苍蝇王和他的离谱手下!

大屁股人

我的精灵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