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谣言逼人,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成。她这一走,回来准会赖棋,不说她自己走差了,反会说我偷动了棋子儿!\"

”那就让别人去吧!“李渊哈哈大笑说。

万氏见李渊高兴,脸上漾起幸福的红云,她一把将智云搂过来,狠狠地亲了一下。智云乃万氏所生,身为妾,儿子能得到老爷的喜欢,自然是当母亲的荣幸。

沓玉和小少爷重新来到棋桌旁,却怎么也无心下棋了。

那天舅舅被杀,她一时晕倒在地。醒来时,她什么也不能说,只说是害怕。说害怕不无道理。李老爷素来宽厚爱人,从不因小过而严责下人。可是这一次实在叫人感到意外。说来奇怪,自从那天之后,李老爷的所有言行,在她看来,都带着血光,带着凶气。所有的微笑和仁慈都显得那么虚伪。二十两银子,二十两银子就能抵一条命吗?

昨晚,她做了个梦,梦见血淋淋的舅舅站在她的床头,对她说:

“沓玉啊,你一定要为舅舅报仇啊!\"

一颗仇恨的种子悄悄地在她心中发芽,但她不动声色。这一点,或许是从李老爷那里学来的吧!

”你输了、你输了!“智云说。

”我输了。小少爷,我们以后再下好吗?\"“不成,心不在焉。再来一局,我要让你输得口服心服!\"

李渊终于受不了那个梦的折磨,请来了安乐寺的智满禅师为他解梦。智满是一位戒行高洁的禅师,他细细地听了李渊关于身坠床下、遍身为虫蛆所食的梦之后,把李渊上上下下地端详了一遍,微闭慧眼,笑而不语。

李渊心里发毛,问道:

“莫非这是个凶兆?\"

禅师微笑地摇首道:

”公摒弃闲人,贫僧当焚香以告。“

李渊依言,摒退下人。

满室清幽,暗香袭人。

禅师起身,对李渊俯首就拜,李渊大吃一惊,连忙起座道:

”大师请起,折煞下官矣!\"

“当拜当拜,大人之梦乃大吉之兆!\"

”大师请坐。“

”夫床下者,陛下也。满身蛆食者,所谓群生共仰一人活尔。“智满禅师说。

李渊被说得又喜又惊,虚汗直冒。他突然大喝一声:

”何人在外窥听?\"

外面静无声息。李渊仍不放心,亲自开门出去巡看一遍,然后再进屋关门,对智满说:

“请大师细细讲来。”智满见他沉着谨慎,知道必成大器,便从容说来:

“贫僧颇习易,以卦之象,明夷之兆。按易日,巽在床下,纷若无咎,而早吉晚凶。斯固体大,不可以小。小则败,大则济。可作大事,以济群生。无往不亨,乃必成乎。”

“虽蒙善诱,实不敢当。”

“天将予之,拒之不祥。当今无道,横征暴敛,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承大厦于欲坠之际,公宜当仁不让。”智满道。

李渊沉吟不语,智满禅师深知凡事需随缘就机,不可操之过急,便起身告辞。

李渊送出大院,说:

“大师所示,渊谨记在心。但事关重大,还望大师慎言,慎之又慎。”

“这个自然。请大人放心。”

大师说罢,飘然而去。

当日,李渊着人给安乐寺送去一万两银子,让智满法师重修寺庙,再塑金身。晚上,李渊回房,万氏看他满脸春风,说:“老爷有何喜事,如此高兴。”

“智满大师果然不凡。”“梦有所解?\"

李渊点点头。万氏说:

”能否给为妾说说,也让为妾与老爷同喜。“”此仍天机不可泄,但喜则可与你同享。“”老爷如何与妾同享心中之喜?\"

时值望日,月圆如盘。李渊说:“你我饮酒赏月如何?\"

万氏便叫沓玉吩咐下人,在房中摆好宴席。”来来来,今晚我们夫妻来个一醉方休!“李渊举杯道。

沓玉站在一旁,为老爷、夫人斟酒。

”你来唱首胡歌,为老爷助兴。“万氏说。原来,这沓玉生性聪明,她平日在窦夫人、万夫人房里,耳濡目染,居然能初通文字和音律。李府中有不少胡人为奴,平日没事,沓玉便向胡奴学唱胡歌,有一次沓玉正在向李渊的马夫胡标学唱胡歌,被万氏撞见。胡标是胡汉混血儿,母亲原来是长安名妓,周朝大象年间被胡人掳去。胡标从小在阴山下长大,会唱许多胡歌。他喜欢沓玉,常常教她唱歌,还送给她一把箜篌(古弦乐器)。

“夫人,”沓玉不好意思地说:“奴婢那是闹着玩的,上不了台面的。”

“但唱无妨。”李渊一时高兴,说。

“就怕干扰了老爷、夫人的酒兴,听坏了老爷、夫人的耳朵。”

“哪来那么多话,快去把箜篌拿来。”万氏说。沓玉走出房门,在冥冥中有一个声音在对她说:这是一个机会,你可能得到李渊的信任和欢心,这是你走向报仇之路的开始。愿舅舅在天之灵保佑我。

沓玉唱的是《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春风习习,月光如水。沓玉的歌声悲凉而高亢。这歌声在清凉的春夜显得特别哀怨动人。李渊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李渊是个心胸开阔而又情感丰富的人。平时,他那纤细的情感,被繁杂的事务所淹没;而此时,在这美好的月夜,他丰富的情感,被沓玉的歌声,从心灵深处挑拨出来。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李渊对北方草原的粗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再来一首。”李渊说。

“先赏她一杯酒。”万氏说。

“对对对,先赏她一杯酒。”

一杯酒下肚,两朵红霞便飞上双颊,沓玉越发显得妩媚动人。她轻拨琴弦,满屋清音,再引歌喉,不但倾倒了弘化留守,还惹得窗外的桃花李花,伴着春风,翩翩起舞。

这一夜,李渊尽兴,喝得酩酊大醉。

不料乐极生悲。那初春的夜晚是十分寒冷的,李渊一时高兴,少添了件衣服,便感风寒,发起高烧来。请了医生,原想吃了药便会退烧的,不料一连几天,烧退不下来,竟胡言乱语起来。那话没人能听得懂。只有一次,李渊半夜醒来,万氏听得分明,他说的是“大赦天下,大赦天下。”

就这样折腾了十来天,才稍稍有所好转,可是人却显得十分虚弱。李渊历来自恃身体强壮,不信这小小的疾病就把他难倒了。他非得骑马到外面去遛遛不可,是的,骑马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谁知刚刚上了马背,一阵眩晕,便从马上栽了下来。好在胡标眼快手疾,一下将他接住。

李渊刚刚被扶进后房,便有人来报“圣旨到”。李渊一听,竟软瘫在床上,起不来。

很多人都说隋炀帝是大老鼠转世的,这似乎没有什么根据,堂堂大隋天子怎么会是老鼠精变的呢?不过,隋炀帝的性子急躁、好动,说起来倒有点像耗子。

当初要不是操之过急,他也不至于落得个“杀父自立”的臭名。那时,他的太子之位坐得好好的,老皇帝身染沉疴,他的归天和隋炀帝的即位本来只是个时间问题,他偏偏急着要去招惹那位宣华夫人,弄得老皇帝大发火,也弄得他自己骑虎难下,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当了皇帝,许多事情本来可以慢慢来做的,他偏偏又特别着急,第一年便把老百姓给得罪了。正月,遣将攻林邑,图掠珍宝;二月大兴土木,营建东京,建显仁宫,征奇花异石以充实宫苑;三月,发民百万开通济渠;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八月,循水路,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里。..... 以后便越发不可收拾,不但他自己东奔西走,也把个好端端的江山搅得七零八落,把老百姓搅得困苦难当。

其时,“内帑外库,俱已空虚,天下百姓膏血已尽”,但隋炀帝还是改不了他的急性子,改不了他的好动,想东征就东征,想北巡就北巡,想开渠就开渠,想游幸就游幸,兴师动众,穷奢极欲。偏偏天不作美,连降灾祸,不是洪水就是干旱,不是蝗虫就是山崩,风雹雷火,此起彼落,雪霜不时,雨非其物,到处是灾民,到处在死人。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得三五成群,相聚为盗,于是干戈四起,盗贼蜂生。

大业十年的春天,反贼杨玄感的余党还没有剿尽,隋炀帝又接到了一份奏折,称“贼徒党羽,遍及四方”,奏折里开出几十个造反的名单:吴郡朱燮,聚众五万;余杭刘元进,聚众十万;晋陵管宗,聚众三万;章丘杜伏威,聚众十万;海陵李子通,聚众五万;邯郸杨公卿,聚众三万。......隋炀帝看了十分恼怒,他把文武大臣召到行宫,说:

“各地贼情,是否皆如所奏,遍于四方?朕勤政为民,开运河,建东都,北安突厥,东征高丽,何以反致乱贼四起?”他看了一下站在一边的女婿,又说:“宇文侍郎刚从东都抵此,可着实面奏。”

宇文士及连忙出列,道:

“启奏陛下:逆贼玄感,莽卓其心。人神共疾,败不旋踵。然贼众党羽,确实遍及四方,如不及时剿灭,恐。..... \"

”好了好了!“隋炀帝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既然贼人如此猖獗,辽东又不臣服,卿等有何良策,快快讲来!\"

群臣议论纷纷,讲来讲去无非是四条对策。一是内外皆抚,二是内剿外抚,三是外剿内抚,四是内外皆剿。

隋炀帝听得头脑乱纷纷的,心想:这些没用的东西,平日高官厚禄,到了关键时候,却只会空头议论。隋炀帝越听心越烦,说:

“何为上策,何策足以体现上国天威,众卿快快奏来,不可泛泛而论!\"

这时,朝臣中闪出了内史侍郎虞世基。虞世基是个有名的文学家,他的才干不仅在于写文章,而且在于揣摩皇上的心理,他知道皇上也喜欢舞文弄墨,而且心比天高,容不得别人的文章写得比他好。文章写得太好,反倒会惹来杀身之祸,比如薛道衡,就被赐死,皇上还说,“他还能写'空梁落燕泥'吗?”还有才华四溢的王胄,也难逃一死,他死后,皇上吟诵他的佳句“庭草无人随意绿”时说,“他还能写这样的句子吗?”此时此刻,他自然对隋炀帝的心情十分了解,他用眼角扫了一下两旁的大臣,从容奏道:

“以微臣之见,内外皆剿方为上策。唯有剿而灭之,才足以显示国威;亦唯有剿而灭之,才足以速见成效,天下太平。”

隋炀帝连连点头,就是要“剿”,干脆杀光了,看他如何造反?抚来抚去,拖泥带水,再说你今天抚,他明天反,你抚他反,何时何日是个了结?百姓何时才能得到安宁?上国天威何时才能得以体现?

隋炀帝把手一挥,说:

“虞卿所言,正合朕意。朕纂成宝业,君临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沾,孰非我臣?区区高丽,蚁蝼乱贼,何足道也!朕意已决,内外皆剿,即刻晓谕天下!\"

隋炀帝接着便对东征和几路进剿兵马做了安排。

三月,好动而性急的隋炀帝来到涿郡,住在临渝宫。在这里,他做了一件很久以前就想做的事情。他亲御戎服,祀祭黄帝,斩叛军者以衅鼓。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给出征高丽的将士助威,二是给造反者以威慑。做了这件大事,他的心情也稍稍轻松了一些,回到行宫,脸上便有了笑容。

嫔妃见皇上脸上有了笑容,便都嘻嘻哈哈地围过来。别看隋炀帝对大臣、对百姓那么严厉,对这些如花似玉的嫔妃,他却天生一腔温柔之情。这些嫔妃,不知大厦将倾,只知一味地讨皇上的欢心。这个说,“皇上洪福齐天,几个乱臣贼子,犹如河里的小鱼,翻不了大波。”那个说,“人生如梦,春光正好,何不及时行乐?”说得隋炀帝龙心大悦。萧后最是善解人意,他看皇上高兴,便令传旨摆宴。

隋炀帝一边喝酒,一边欣赏宫女的歌舞,把那内忧外患暂且搁置脑后。正喝得高兴时,突然一阵冷风袭来,醉眼朦胧中,隋炀帝看到一个黑影在窗前晃动,他大声叫道“有刺客!”惊得宫女嫔妃乱作一团。侍卫闪电一般地出现在窗外。除了春风,除了树木,宫墙内外,四处静悄悄的,那有什么刺客?隋炀帝定眼一看,原来,那是一撮树枝的影子。那树枝上挂满了白色的花,随风而动,倒也婀娜可爱。

“那是李树。今年春天来得早,桃花李花都开得十分繁茂,陛下如有兴致,明日带妾等到效外赏花,也好让妾等领略一下北国春色!”萧后说。

隋炀帝突然沉吟不语。他想到了“桃李子有天下”的谣传,想到了表兄李渊。他对李渊一下很不放心。当初他任命李渊当弘化留守,总督关右十三郡兵马,过后便有些后悔。李渊是陇西人,又姓李,应了天文与谶语,如何反授其兵权?虽说他告发了杨玄感,也不能证明他就无反心。前些日子诏令他来见朕,却不见来朝,说什么重病在床,是真病,还是假病?真病倒也罢了,要是假病,那就不得不防了。

隋炀帝不言不语,默默地喝酒。

歌停了,舞歇了。所有的人,包括萧后都屏息吞声,怯怯生生地看着突然喝起闷酒的皇上。只有那来自天外的春风,不惧天子之威,随意地扯着皇帝的胡须。

过了好一阵子,隋炀帝才放下金杯,说:

“内侍,传朕旨意,即刻将行宫内外所有的桃树李树全部砍去!\"

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不知那些树犯了什么罪过。隋炀帝意犹未尽,说:

”明日晓喻天下,桃李乃妖怪之树,天下之乱,祸由此出,着令尽予烧伐,以绝后患!\"

圣意古怪,宫妃们不禁面面相觑。

萧后毕竟与他是结发夫妻,对他的了解也更多一些,胆子也大一些。她先给皇上倒一杯酒,然后缓缓地说:

“宫内桃李,夜惊圣驾,其罪当诛。但是,桃李虽为妖树,却是天地结成,自古有之。再说,天南地北,穷乡僻壤,满山遍野,人工如何能够烧伐得尽?万一伐而不尽,死而复生,岂不有损陛下天威?依臣妾之见,不如赦其死罪,只令其明年不得开花,以惑人心。不知圣意如何?\"

隋炀帝沉吟片刻,说:

”就依卿所奏吧!\"

所有人的脸上,都像是被春风吹破了冰块的河面,顿时有了笑容。萧后又给皇上倒了一杯御酒,说:

“陛下真是千古难逢的英明之君。臣妾再敬陛下一杯,愿我大隋江山,千秋万代!\"

隋炀帝一时又高兴起来,赐酒三杯,又自饮一觞。顿时莺歌再起,燕舞蹁跹。这一夜的吴歌楚舞,琼浆玉液,宛如在洛阳,在江都。只有那从窗外传来的阵阵砍伐声,才使人们想起,这是在涿郡。隋炀帝时而依红偎翠,时而手舞足蹈,全无倦意。

天快亮的时候,隋炀帝突然笑着对依偎在自己身上的王妃说道:

”你舅舅为何不来见朕?\"

嫔妃王氏是李渊的外甥女,她没想到在这种时候皇上会突然问起舅舅,慌里慌张地说:

“臣妾听说,舅舅近日身染沉疾,所以不能来面见圣驾。”

“要是他死了才好呢!\"

说着,隋炀帝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王氏浑身像风一样地抖个不停。

炀帝怜香惜玉地将她抱紧,说:

”朕说的是他,不是你。“

李渊对隋炀帝也是满腹猜疑。

他忐忑不安地揣摩着,圣旨会是什么内容?在这个局势绷紧的时刻,圣旨一定极不寻常,非福即祸!

圣旨,可能又透露出隋炀帝对他的猜忌?这些年来,他都活在这位姨表弟多疑的阴影下,但是真没想到,隋炀帝的多疑,却大大的帮助了他:

--使他发现了自己的重要性。

--使他产生反感,进而生出反叛之心,坚定了他“必为人主”的信念!

--使他寻求对策:以愚制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萌妻来袭!冰山先生你别跑

谈毛线

穿越星空只为你,我在古代做锦鲤

红尘嘻嘻易

暮客紫明

容乃公

全系灵根!嚣张神女无敌了

溯野888

霸阳合欢

吉墨森森

摆烂苍蝇王和他的离谱手下!

大屁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