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口小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五章 董仲舒,大汉时代周刊,喝口小酒,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意识到赵启明不是娄县的地方官,没必要去追究他质疑盐铁专营的罪过,更何况在他看来,赵启明是和善之人,更不会抓住把柄来为难他。如此说来,他应该不会被抓起来问罪。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为南洋海运来到娄县,赵启明又是掌管海事监的大官,以后免不了要打交道,既然以前提前认识了赵启明,这对他来说说不定还是桩好事。
想到这里,李文泰有些惊喜,觉得自己遇到了贵人。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件事应该告诉父亲,然后让父亲决定接下来该怎么办,所以在赵启明和刘县令离开之后,他也带着自己的随从,朝着自己的住处去了。
赵启明在刘县令的陪同下走进了娄县县城,在此过程之中他观察着娄县的情况,发觉这里这里尽管脏乱破败,但是却随处可见繁忙,有很多牲畜或是人力拉动的货车,或是装着石材或是载着木材,想来应该是要运到码头和船厂中去。
刘县令为赵启明介绍着娄县当地的情况,期间也没忘记说些客套话,有意拉近和赵启明的关系:“其实下官在长安的时候,也听说过少监的大名,可惜下官身份低微,即便想要拜会少监,也没有见面的机会。听说国相大人在甘泉宫见过少监,那时国相还在陛下身边,不知少监可记得?”
“江都的国相,也参加过甘泉宫的围猎?”赵启明刚才就听刘县令说起过这位国相,听到这里便更加感兴趣了:“不知这位国相贵姓,既然是长安来了,说不定我还真认识。”
“下官不敢直呼国相的名讳。”刘县令隐晦的说道:“国相姓董,是当世大儒,曾受举荐参与陛下的问策,所作《天人三策》深得陛下赏识,可惜没有得到重用,才来到江都国为相。”
“《天人三策》?”赵启明知道是谁了。
这江都国的国相,居然就是那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他原以为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后得到了汉武帝赏识,现在应该在长安做官,没想到却在江都国遇到了。
联想起重视儒学的汉武帝,和信奉黄老学说的太皇太后在治国理念上的分歧,他猜测董仲舒肯定是犯了太皇太后的忌讳,汉武帝为了缓解和太皇太后的矛盾,才忍痛将董仲舒派到了江都。
“少监大人想起来了?”刘县令看到赵启明的表情,马上惊喜起来,就好像赵启明认识董仲舒,连带着他也和赵启明拉近了距离:“下官就知道,少监和国相肯定是老相识。”
赵启明自然知道董仲舒,但印象中他没有见过这个人,可能在甘泉宫围猎的时候,也只是擦肩而过罢了,严格来说他根本就不认识董仲舒,当然也更说不上是老相识。
“久闻大名,可惜在长安没能见面,没想到在江都遇到了,既然如此那当然要当面请教。”赵启明笑着朝娄县令说道。
尽管董仲舒是思想家,而他是实干家,两者之间没有实际联系,彼此也都做着截然不同的事情,但是赵启明来到公元前的汉朝,也没见过多少历史人物,这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没有错过的道理。
他有点好奇董仲舒相貌如何,被派到江都之后是否郁郁不得志,而这些只要有见面的机会,便都知道了。他便朝刘县令说道:“等国相来到娄县,要立刻通知我,到时候我要亲自去拜访。”
“这是自然。”娄县令显得很殷勤,点头哈腰的朝赵启明不停应承,看样子似乎很喜欢钻营人脉,做些牵线搭桥的事情:“到时候国相和少监坐而论道,肯定能成为美谈。”
赵启明还真没那个真才实学,能和历史上有名的大儒坐而论道,但他也知道娄县令说的是奉承话,便也没有放在心上。
大汉时代周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