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太史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九十八章讲学,大虞奇侠传,大虞太史令,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歆在这里顿了一下,书院学生都点点头,他们以前也是这么说,刘歆摇头说:“而这里就是断章取义了,习不是温习,而是尝试。所以这句话,说的是学成之后,如果有机会来用,那么不是很快乐的吗?这一句说起来简单,但是真的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为什么这里要用不亦,而不用当悦之呢?因为这里尼山自己都没有做到。所以才会感叹。”
众位学生点点头,觉得耳目一新,然后有同学就问:“那么悦怎么解释呢?”
“悦从心,是内心真的高兴,有些人面带笑容,内心却凄苦无比。这里可以举例说,当日尼山学韶,三月不知肉味。这就是悦。”
这里就有同学指出了,对着刘歆说:“先生,论语是闻韶,而不是学韶。”说着,学生背诵:“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有脱文,太史公书上有些写,尼山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说着,刘歆将太史公书拿出来,翻到那一页,递给众位同学看,这些学生看完之后,都说:“先生博学。”
在外面的魏思思思索了一番,对着魏毅原说:“没有想到,这刘歆倒是挺博学的,这一点连父亲大人都不知道。”
“是的,看来父亲大人器重他,将你许配给他,到也不是没有道理,如今他年纪虽小,学问可不浅,假以时日,说不定也可以成为一代大儒。”
他们谈话的时候,刘歆继续解第二句了,这一句刘歆倒是没有和前人有所区别,只是最后说:“尼山虽然杏坛讲学,尊为夫子,但是尼山对于自己的弟子,全当做朋友,如同唐棣之华一则,夫子被学生念烦了了,于是就和他说,你根本不想他,你要是想她的话,怎么会觉得的远呢?这一句也可以注脚此句,对于志同道合的同伴,又有什么是远的。就算有千里之遥,他们也会赶来。德不孤,必有邻。”
刘歆说着,将这一则写了出来。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而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众人以前也学过这则,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联想到前面,心中对刘歆再多了几分敬佩。
这第二句说完,接下来就是第三句了。刘歆对着他们说:“这一句解说很多,我认可有两种,第一种是尼山自道,他一生不被人所知,但是要他从来没有生气过,所以他不是一个君子吗?第二就是学生不智,老师诲人不倦,不会因为学生愚笨而生气,悉心教导他,这才是一位君子,或者说一位好先生。当然书院都是上贤之士,鄙人才是不知之人,到时候有错,还请诸位君子多多不愠才是。”
最后一句,学生连忙说不敢,刘歆这也进入到了状态,开始依次讲了下去。
到最后,刘歆兴致来了,写出昭宁二字,对着众人说:“当今圣人,年号昭宁,想要天下安宁。这要天下安宁,就要自己先格致正诚,然后才能修齐治平。而当今圣人,格致暂且不严,其心不正,是可以知道的,他得位不正,所谓疑心生暗鬼。他这心不正,意自然不诚,他不敢面对列祖,不敢面对天下,这惶惶不可终日,自然身也不能修了。至于家,如今步步颠倒,家自然不能齐,兄弟不能相容,母子不能相安。一家尚不能平静,更不用说天下了。”
“当然,鄙人说这些,不是妄议圣人,只是告诉诸位,这一念之差,可能就会走向深渊,正诚不可不慎,君子之事,无不能对人说之事。这样自己心安,也不会整日惶恐,为了掩盖自己的一个过错,犯下另外的大错。论语里面说过,什么叫做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便是好学。希望诸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读圣贤书,乃是立志当圣贤的,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刘歆说完,这堂课也结束了,众位学生谢过刘歆之后,就鱼龙而出。刘歆看着最后一个人离开,直接坐在地上,汗水不断流出来。
这时候魏思思也进来了,刘歆勉强一笑地说:“四小姐,这没有让你丢脸吧。”
“你讲的很好,我都不敢相信,你以前会是一个连,一杯一杯复一杯都解不出来的书呆子,看来在书局里面,你倒是长进了不少。”
“并不是书院的功劳,而是四小姐你那日教导之后,小生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小生的学问比起四小姐来,还差了不少。”
“你不用夸我了,你现在在经籍的水平,早就超过我了,就算比起山长来,也就差那么一点阅历了,只是我不明白,你好好的论语不讲,怎么讲到这奉天御极圣人上面去了。”
刘歆摸了一下书,对着魏思思说:“这前代的皇帝离我们太远,若是说起来,不过空泛而谈。这书生做大的毛病就是,论古滔滔不绝,不过都是事后神仙,遇到今事,和没有读过书的街头卖艺的没有什么区别。这经史子集读了,不能治国保民,只能当做谈资,这书就读偏了,人自然也读废了。书生误国,往往如此。如今我的弟子,应当为今事而读书,以治国而治经。绝非为了拾青紫而读圣贤,凑谈资而阅子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