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叔在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7章波斯联军,隋末第一狠人,五叔在此,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年时间,一共交易了两万三千多头希尔马,虽然并不都是战马,这数量也有些惊人。要知道罗马的军队,可是由贵族骑士和国家两个部分组合起来的。
也就是说,私人武装,要占据一大半,就和府兵一样,武器盔甲,马匹都是自备,这对于普通人家,负担确实不轻。
其实邹羽猜测得也并不错,罗马的希尔马饲养,确实是一个负担,只不过这个负担,让他们又爱又恨。
希尔马在他们那里,更多还是作为一种运输的牲口,因为它的负重能力,实在太强大了,两三千斤,拉着轻轻松松。
只有最优良的希尔马,才会当作战马,和大唐交易,希尔马卖出了一个非常高的价格。
没有人是傻子,罗马人故意限制了希尔马的数量,就是要造成物以稀为贵的样子,要不然交易数量,还能增加几倍上十倍,毕竟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几万马匹,还不是太大问题。
马匹和战马,完全是两个概念,如今罗马可没有马蹄铁,那些马蹄受损的马匹,只能作为运输马匹。
战马的马蹄,经过长时间奔跑,踏中石头或者战场的武器,就会裂蹄。就像人一样,脚下有伤口,肯定没法跑,伤口愈合以后,也只能慢慢行走,毕竟伤口愈合,会形成伤疤。如果在其他部位还没有影响,但是在脚上,一踏中硬的地方,伤疤就会有痛感,而且也很容易开裂。
对于大唐来说,这就是小问题,把马蹄清理一下,安装上马蹄铁,完全不影响受伤战马,再次踏上战场。这就是成熟的技术,带来的优势。
二十多万大军,全骑兵出征,这在中原,还是首次,要知道这二十多万大军,出动的战马,那可是三十多万头啊。
战马,对于骑兵来说,只有作战和奔袭的时候,才会骑的,平时最多把包裹,放在马背上,重骑兵需要两匹战马,一匹是奔袭的时候骑的,一匹是进入战场的时候骑的。
各地早已建立义仓,陇右道自然也不例外,这次粮草,就会调用义仓的粮草,然后由其它地方补进来,这也是大军行进迅速的一个原因。加上十万民夫,运送的物资,可以说到达高昌的物资,非常充足。
眼见大唐到来,沙赫巴勒兹立即安排人打探具体消息,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他虽然自信,不过并不会自大。
只不过这一次沙赫巴勒兹感觉非常吃惊,他们的斥候,完全不是大唐的对手。
两军对垒,最先交手的就是斥候,这么大的战争,最少也得封锁上百里地,斥候至少分布到一百五十里,以防敌方出奇兵偷袭。
斥候都是军队中的精锐,像夜不收,那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虽然如此大军,夜不收只占据斥候中的少部分,不过这也足够波斯联军受的了。
装备上,大唐的钢臂长弓,射程更远,箭术也是军中神射,相比起来,波斯联军就差了不少。这主要还是生活缘故,大唐的士卒,虽然也要屯田,不过在训练上,并没有落下,长期训练,加上营养更好,体魄上就好了一大截。
如今大唐的士卒,没有一个,是满脸菜色的,个个都有一身腱子肉,特别是军中的那些精锐,牛高马大,一身彪悍气息,扑面而来。
想想就知道,一个是吃糠咽菜,一个是天天鸡蛋鲜奶,真正的鲜奶,士卒亲手从羊身上,挤下来的。
大战还没有正式开始,各方斥候,就节节败退,联军的斥候,每天都有三成回不去,这让沙赫巴勒兹非常不满。
另外攻打焉耆的突厥人,也一直没有胜利的消息传来,他实在不明白,五万人攻打一个小城,居然毫无进展。
当然!沙赫巴勒兹不知道,守护焉耆城的是李世民,从西域各国撤退的那些商人,暗探,全部都是大唐士卒,准备了这么多年,装备是非常充足的,虽然只有一万一千多人,不过加上焉耆三千士卒,坚守下去,还是没有问题。
阚陵,王雄诞,杜伏威的两个义子,也是两员猛将,就在李世民麾下,有猛将,有良帅!还有充足的粮草物资,突厥人如何攻得下来。
为了潜伏在西域,肯定不方便使用弓箭,因此全部配备了手弩,大量的连弩,让突厥人丢下了两万尸体,还一无所获。
虽然知道大唐士卒目前没有援兵,箭支不可能太多,但是突厥人不愿意去赌,也不想拿人命去填,因此就干脆围城,不攻打,也不撤退。
他们想的是只要主战场赢了,再打焉耆,那就非常轻松。为了不表现自己的无能,突厥人只给沙赫巴勒兹传信,还在攻打之中。
等了三天,双方都摸清楚了对方没有在附近设下埋伏,战争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沙赫巴勒兹也不愿意拖下去,毕竟这里距离大唐更近一些,他并不清楚,大唐还有没有后续的部队。
沙赫巴勒兹把联军分成了四份,波斯本部是一份,人数最多的突厥人为一份;龟兹,高昌,大宛,车师又是一份,剩下的小国为另外一份。
联军没办法形成一个整体,强迫着协同作战,反而会更加混乱,或者出现出工不出力等问题,这一点沙赫巴勒兹非常清楚,因此他的想法就是各自为战,按照不同的实力,为他们分配任务。
突厥人和他们自己,才是主要的战力,这一点沙赫巴勒兹也看得分明,因此从一开始,西域小国,就是他心目中的炮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