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待客
红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待客,赤脚小医生的幸福生活,红粟,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年前李红岩病了那一场,就一直在家休息,直到过完春节,李红岩才复工。
因为过年,卫生室不忙,林廷辉和李红岩也不用坐班,只早晚过去配药,然后去社员家送药打针即可。
鉴于年前王秋萍搞的那一出,林廷辉体谅李红岩,不让她往东屋子去,只让她去王家屋子和小李家。这两个小队人口少,加起来也不到东屋子一半,所以她的任务很轻松,每天早晚各用大半个小时就能完成。
通知书到了之后,家里太闹哄,李红岩就带着三个小的一起去卫生室待着。
送走郑玉书第二天晚上,廖江川也来告辞。他也要去学校报道,也终于要结束七八年的知青生活,离开南陈大队了。
大队派了骡车相送,廖江川就对李红岩说不用早起送行了:“……以后日子还长着,说不定哪天就又见面了。”
李红岩笑着点头,两人互相留了学校的通信地址,然后廖江川洒脱地挥手告辞。
已经是三月二号了,看着廖江川的背影渐渐没入夜色,李红岩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他说三号到京城,这会儿大概还在火车上吧。
李家商量了两天,最后把待客的日子定在3月12号。待完客,拾掇两天,16号李新国送妹妹去省城医学院报道。
这时候的火车票不好买,怕买不上耽搁了,索性提前一天出发。倒车去地区,再买火车票去省城,两天时间,足够了。
定下待客的日子,李新国自然要去公社一趟,没有请帖,人跑一趟当面邀请,礼数足够了。
刘珍珍毫不迟疑地答应着,到时候一定到场。又问:“家里准备的咋样?还缺什么不?”
李新国也不矫情,就道:“都准备妥当了,什么也不缺了。”
刘珍珍略略惊讶:“猪肉也有了?”
李新国一脸憨厚道:“去年生产队里养的猪还剩下一头……”
噗嗤,刘珍珍失笑,伸手点点李新国道:“你还是这么细致周全……行了,我也正好和你说一声,我琢磨着今年的政策有松动迹象,你们生产队也可以适量多搞些副业,各家各户养殖的数量也不必死守着老规矩,两个人一只鸡,社员们捡几个鸡蛋还不够换火柴的,也确实苛刻了些。”
李新国脸色一喜,连声道:“真是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这几年风调雨顺的,每年的粮食都能有些盈余,地瓜蔓子、花生秧儿还有地里的草籽多得很,不能养生灵,就那么白白糟蹋了,老人们看着都说心疼。”
刘珍珍轻轻叹了口气,道:“政策放松了,能多养生灵是好事,但你也要多费心了,多去农技站联络联络,养的活物儿多了,防病防疫可就更不能轻视了。”
李新国点头应承:“嗯,这个我会注意的。”
刘珍珍又看向他,看着眼前这个脸膛黝黑健壮的农村汉子,脑海中却是当初他们在学校时的模样,青葱岁月,俊秀而羞涩的少年……
片刻,她转开目光,正色道:“你父亲的身体已经没办法胜任小队长一职了,日前,我和陈金昌大队长沟通过了,赶在春耕前,就把你的任命下达。好好干,我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能够胜任的。”
李新国抿着唇角,点头道:“谢谢刘主任费心。”
刘珍珍站在窗前,透过玻璃窗看着推了车子出门的李新国,轻轻叹了口气,过去的曾经固然令人怀念,她更注重眼下和将来,只希望妹妹以后好自为之,别把她费尽心机攒下的这些人缘,都给糟蹋了。
从刘珍珍这里得了信儿,李新国回去之后,就去找陈金昌商议。
陈金昌只说,他是大队长,不好太过直接地干涉各小队的生产活动,而各个小队自己搞点儿副业,他却可以支持。当然了,支持只是精神上的,要钱要物,大队里是没那个能力的。
东屋子那边几个小队人多口杂,人心也散,李新国不爱和那边的几个小队来往,只悄悄去了趟王家屋子,和王家屋子的小队长王喜林碰了碰头。之后,李新国就悄悄去了有养殖传统的大队,跑了两天,终于定下五十头小猪仔。
他们小李家生产队有个小型养殖场,前些年就养十二三头猪,交了任务后,剩下三四头是留给社员们过年的。
原来,都是年前交任务猪的时候,就把第二年春天的小猪仔定下,过完年,把小猪仔就捉回来养着。今年不少大队也听过到了政策放松的消息,猪仔变得特别抢手,亏得李新国行动得早,王喜林晚了两天,跑一圈没能定上猪仔,过来和李新国打商量,分他们小队几头。李新国和队里几位话事人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分给王家屋子小队十头猪仔。
王家屋子一直有养羊的传统,小队里有两鞭羊,大大小小约摸有五十多头。作为回报,他们匀给小李家十二只羊,其中六七头母羊都揣了小崽儿,母羊一胎一般都在两只以上,等开了春,母羊产仔后,羊群数量就会增加到二十多头。
另外,王喜林还联络到一些鸭苗,李新国听得也很是意动。小李家周边河渠甚多,南渠挖通之后,西南那片洼地也可以开成一片河湾,养鸭的条件比西北角沙窝里的王家屋子可优越多了。
关键是,鸭比鸡泼剌多了,不易生病,池塘里的水草、浮萍都是很好的饲料,喂好了不少下蛋,经济效益不比鸡差呢。
王喜林之所以和李新国分享这件事,也是考虑到小李家周边的水面条件优越,他提出和小李家一起出工挖水塘,然后两个小队各出人员,共同养鸭,有了收益之后,两个小队分享,当然,小李家可以占得多一点儿,比如四六分,小李家六,王家屋子四。
尽管两个小队的关系好,但在利益分配上,李新国却不会客气,和王喜林你来我往地交涉一番后,约定,小李家出了水塘,王家屋子就出饲料,其中麸皮、谷糠不得少于多少,都做了很细致地约定,最后经济效益四六分成,小李家六,王家屋子四。
气得王喜林直骂他脸厚心黑,没人味儿……李新国尽力替自己小队的社员争取利益,至于骂两句,有关系吗?
忙着这些生产队的事务,不耽误李家准备待客的事儿。
11号这天一早,杀猪。
刚过完年,村里人买肉吃的不多。李新国留下一爿肉待客,另一爿肉准备送去公社屠宰点,恰巧李新社和陈东方请假回来,看到多出来一爿肉,立刻给李新国出主意,不要送去公社屠宰点,交给他们俩处理。
李新国看看两个人,也没多问,只叮嘱别惹出事,就自顾自地带着人忙乎,垒灶台,磨面,分割猪肉……第二天待客,这些准备工作今天都得弄利落了。
李新社和陈东方用一只柳条筐子装了猪肉,又用干草盖了,绑在自行车上,带着去了县城。
不到晌午,两人兴高采烈地回来了,交给李新国一沓子钱,还带了两条烟和四捆白酒回来。烟分别是一条牡丹一条金鱼,酒则是村里极少能喝到的玻璃瓶景芝白干,芝麻香型,喝过的老汉都叫好。
把烟酒送回家,交给赵春芝保管,李新社和陈东方就加入进了准备工作中。
晚饭之前,准备工作就妥当了,帮忙的乡邻都各回各家,李新国只留下二叔李大山、比较亲近的一个堂三大爷(也是此次待客酒席的掌勺厨师,)两个人吃饭。
李新社也留陈东方来着,被他婉言拒绝,只说第二天自己再早过来,就回家去了。
发生了那种事,尽管两家子似乎往来如常,但李新社也理解陈东方,不好意思到家里来,特别是不好意思见红岩。看着陈东方略显寂寥的背影,李新社叹气:唉,兄弟是好兄弟,就是和自家妹子没缘分。
有现成的菜肴,收拾了几个,李新国开了一瓶酒,让三个老兄弟喝一盅,美其名曰尝尝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