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风云变化(一)
竹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81章 风云变化(一),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竹野,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川内什么最多?
“自然是山大王最多。”年轻的反贼弓着腰搓着手,本就不怎么端正的脸此时看更是猥琐至极,他一笑便露出一嘴参差不齐的黄牙,谄媚又殷勤的对小将说,“那些山头,朝廷是从不管的,怎么管嘛?上了山去,人就全跑光了,等他们走了,这些人便又冒出来,杀不尽赶不绝。”
不过几日的功夫,白帝城已然恢复了秩序,士兵们在城外扎营,随行的军医为当地百姓诊治,不过由于药物不足,许多病都只能让病人自己做些恢复锻炼,但粥是日日都施。
因着这些反贼的缘故,白帝城百行百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府衙的大牢内甚至关不下那么多人,能被毁的几乎都被毁了。
小将看着这反贼,心头百念起,最后忍不住问:“你们往常也被欺负,被压迫,怎么一朝得势,不想着叫白帝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却又要欺负他们?”
那反贼愣了愣,却也不觉得羞耻,低着头,语气却有些奇怪:“历来造反的,不都如此吗?”
有几个造反是因为忧国忧民?无非是自己的日子过不下去了,登高一呼招来许多人,杀了上位者,继续欺负底层人,倘若自己不能享受,那么造反是为了什么?
小将摇头:“怪不得宋国民怨四起,造反颇多,却没几个成气候的,还不等宋国朝廷派兵去剿,自己就先把自己耗死了。”
小将有些头疼的看向城外的山脉。
若要对四川进行有效统治,那就必须要修路——可在四川修路何其艰难?这其中又要耗费多少财力物力?这或许才是阮姐久久不肯对四川动手的原因,西夏的路比四川的好修,都耗费了阮地好几年的财政,若是拿下四川修路,又要花多少钱?
阮地官府不能只印钱就行,钱印得多了就是废纸,如今阮地百姓相信纸币,正是因为阮地物价稳定,无论何时只要拿着钱就能买到符合这些钱价值的东西。
小将虽然不是很懂经济,但也知道如今阮地的钱之所以被信任,是因为人们相信阮地的官府,相信官府能平抑物价,能保证人们拿着钱能买到货。
一旦信任消失,钱就不值钱了。
“要拿四川,必要修路,必要剿匪。”小将找到偏将,“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依我的意思,还是要去问阮姐的意思,若要打,怎么打?打到什么样算赢?”
偏将:“自然是完全掌握四川才叫赢。”
小将叹息:“四川……依如今咱们的本事,恐怕轻易掌握不得,深山里还有许多蕃族,这些人不下山,不与汉人来往,官府厉害,他们就偃兵息鼓,看着就是种地的普通农人,官府一旦势弱,立刻便要下山侵扰,这都是多年的经验之谈。”
“川人嘛,本就民风彪悍,扁担都能当棍子用。”
阮地对四川的影响非常有限,对成都平原而言,阮地有很大的名气,许多川人要出川扛活,或是做生意,大多都是往阮地去,但离开成都平原,川内许多地方的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有阮地这个地方,对他们而言,四川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眼前的田地河流才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
想要像对北方一样,直接登高一呼,大喊着大同世界就能群起响应的场面是不会出现的。
偏将却摇头说:“那是他们还没尝到我们能给的好处,好处够多时,再顽固的人也就知道变通了。”
但她们得给四川什么好处?
“四川山多,许多田地都是梯田,对耕牛的需求最高。”偏将,“有足够的耕牛运过来,那就什么都好说,把土地一分,再将耕牛赊给他们,傻子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除了成都平原,别的地方几乎全是梯田,百姓侍弄田地几乎一年到头少有歇着的时候。
小将一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这倒也是,不过……如今在川内的宋国军队,咱们管不管?”
他们进川并非完全是为了平乱,更是要趁此机会将四川全然变成阮地的地盘,以前距离四川远,要管很麻烦,如今西夏在手,能直通四川,又出了造反的事,平乱之后就能名正言顺的将四川拿下,偏偏以前一直挨打不还手的宋国,这次竟然派出了大军。
这支大军没来白帝城,只在周围的城镇镇压叛乱,小将思来想去不知为何:“宋国……是怎么想的?是要为了四川跟咱们拼死一搏么?”
偏将也想不明白,若宋国要放弃四川,那他们就不会派兵进出川,可要是不放弃,那为什么不在路上阻击他们?起码在他们发兵前,也该发公文谴责阮地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