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南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6章 院士,牛犊子和读档狗,重生之命当争,半亩南山,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顾松想了想,还是说,“我最近在想存储芯片的事。”
倪光北愕然地问:“存储芯片?下一步搞这个?”
顾松摇了摇头:“不是下一步搞这个,等解码芯片出来,下一个任务是影像处理器。但是,我想自己私底下研究一下存储芯片,看有没有改进的思路。我这个学期不是开始学这些课了嘛。”
倪光北无语,你那点微电子基础课,就来考虑存储芯片的改进思路?这不是前沿问题吗?
顾松看他的表情,笑着说:“倪老,您也别瞧不起我嘛。我可以考虑思路,但如果有了思路,不是还有这边可以配合验证一下嘛。”
“他们怎么验证?存储芯片主要的限制条件是工艺啊,他们只是在实验室里的设计团队。”
顾松说道:“电路也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啊,总之您也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现在想的是,看首先能不能有一种好的思路和方向,然后看看这个方向需要攻克的是哪些难关,再考虑正儿八经去做这个芯片。”
倪光北笑了:“你要真有了思路,也白瞎。除非你用比别人差的制程工艺,做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这怎么可能?如果仅仅是中低端产品领域,通过改进降低了一点成本,效果也有限。”
顾松笑而不语,3D NAND恰恰就是不受限于制程工艺。
目前的芯片基本都是2D的,在一个平面上,芯片的性能受限于晶体管的数量级。所以,像CPU这样的逻辑芯片只能追求制程工艺,从100纳米级别,降到10纳米的级别,性能就大幅提升,成本也大幅降低。
但存储芯片不同,它的电路比逻辑电路简单多了,是存储单元电路的海量重复。如果继续走2D思路,当然也是追求制程来提升性能。当然,当时从SLC提升到MLC甚至后来的TLC,那就是在绣花针上绣更精细的花了。
但3D NAND却真的是另辟蹊径。
严格来说,它并不是芯片设计生产一块的改进,反而是一种封装技术。
既然一个平面上的存储单元数量极限在那里,那不如一层层堆起来好了。
你100纳米的制程我做不了,没关系,我用200纳米的制程,我堆24层你怕不怕?
也就是存储电路相对简单,这种思路能够迅速成熟。
当然,这样并不是说3D NAND的封装工艺很简单。相反,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工艺,要不然也不至于到了顾松读档的时候,全球也仅仅有四家具备这个能力。
可现在顾松脑子里有黑科技,记忆中有这么牛的技术路线图,那自然得试试。
至不济,一堆论文撒出去,一大摞专利攒成个专利池。工艺水平够的,要不要用?要用怎么合作?这就有得谈了。
倪光北看着他的表情,盯了一会,悠悠说道:“你肯定已经有思路了!干脆说了吧,我来出力!”
顾松摸着下巴想了想:“要不这样,倪老,您和我,还有林耀东,我们三个人先成立一个小组。我把思路再整理一下,您帮我把关,让林耀东具体做一些工作,咱们试一试!”
一尊院士大神,一头未来的大牛,一只笑嘻嘻的开挂读档狗。
顾松咧着嘴,战斗力很强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