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老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 迫近战术,血色长歌,月光下的老狼,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鬼子队伍的间距拉的很大,估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遇到伏击时被炮火大量杀伤。长长的队伍走了近二十分钟,终于看到了队尾,我发现鬼子并没有携带火炮之类的重武器,应该是想着轻装急,进直捣黄龙。我靠!这也太看不起我军了吧,要知道,寿阳现在有五六个师呢,娘子关的部队一部分退到了寿阳,我们41军的两个师也在寿阳,鬼子难道就想凭这千把号人,把我们三四万人击退,占领寿阳吗?
“打!”随着一声大喊,阵地上顿时枪声大作,成片的手榴弹飞向公路,日军在突如其来的爆炸和弹雨中,瞬间陷入混乱,但在短暂的混乱之后,竟然很快散开队形,寻找隐蔽物,展开了反击,一时间双方枪来炮往,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鬼子形成防御姿态后,单兵素质和武器装备的优劣就显现出来了。鬼子利用轻重机枪,掷弹筒和轻型迫击炮压制着我们的火力,单个士兵利用娴熟的战术动作规避着我们的射击,同时精准的枪法也让我们开始出现较大的伤亡。
反观我军,步枪多是老套筒,汉阳造,还做不到人手一支,全师也不到十五挺机枪,虽然有几门迫击炮,但也早早就打光了为数不多的几发炮弹,士兵训练素质低下,射击准头极差,所以对日军很难造成比较大的威胁。
这就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啊!我不由想起前世看到过的记录片,说是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两个军围住美军一个装甲团一天一夜,硬是打不下来,最后还让美军安全撤走了。以前我还鄙视过,这六万人打四千人,还是包围战,竟然打了一天一夜还让人跑了。现在,身处眼前的战场,我深刻的理解了志愿军的痛苦,因为此时我也很痛苦……
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后,鬼子居然开始逐步组织一些小规模的反击,试探我们包围圈的弱点,试图通过弱点击溃包围他们的我们。这心可真够大的!我心里暗自说道。我们怎么说也是你们人数的八倍,吃不掉你们也不可能被你们吃掉吧!
看着身边的新兵不断有人被打倒,我就心里发急。这样打下去,如果鬼子的援兵到了,这仗就不好打了。想到这里,我猫着腰跑到邵连长旁边,低声说:“连长,这样不行啊,这样打下去,鬼子的援军来了,我们就脱不了身了。”
“这还用你说,你有办法吗?没办法就别在这说这些没用的话。”邵连长没好气的说。
闻言我不禁苦笑。是啊,问题谁都能看到,现在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前世听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有解决办法的,如果没有,那就是你还没有想到。”可是,眼前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武器,武器不如小鬼子,枪法,枪法不如小鬼子,火力,火力也不如小鬼子。只有地形占点便宜,但因为其它的都不占优势,这个也就体现不出来优势了。我探出头,看着眼前的战场,猛然间想起了上次小水沟侧击鬼子背后时,我冲进敌群,四枪干掉四个敌人的情形了。对呀,离近了打,就不用担心打不准了,缩短我们和敌人之间的距离,离得越近,双方的优势差距就越小。
想到这,我就迫不及待的对邵连长说:“连长,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不知道行不行?这样,咱们一层层修筑防御工事朝鬼子推进,步步为营,一点一点靠近鬼子。靠的越近,战士们打得越准,鬼子的大威力武器也慢慢发挥不出来了。近到足够程度,扔手榴弹,上刺刀,一个冲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邵连长一听,眼前顿时一亮,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办法,这需要全军一起前压,我去找营座!”说完转身就跑向后跑去。
很快,我们就开始了对鬼子的压迫战。全军以营为单位,一个连先往山坡下前进十米,开始挖掘战壕散兵坑,修筑掩体,做好防御工事后,就地防御,和鬼子对射。然后另一个连再往下前进十米构筑防御工事,交替掩护,层层迫近……
山下的鬼子很快感觉到了压力,这样的层层迫近战术让他们很不适应。没过多久,鬼子就对着我们的阵地发动了两次冲锋,试图打破我们层层推进的迫近战术,但都被打退了,我们继续层层推进……
鬼子终于被这种战术逼的撤退了,估计是他们的指挥官看到了这个战法最终的结局,无奈之下选择了撤退。我们也只是在鬼子退出山谷的时候进行了拦截射击,没有进行追击。主要的原因是鬼子没有溃败,而是主动撤退,这种情况是不适合追击的。
战士们用最快的速度打扫完战场,战场打扫的非常干净,有些日军的衣服都被扒了下来,所有能用的都被带回了阵地。
我满意的看着子弹袋里新搜捡的50多个弹夹,心里踏实了很多。虽说是拉栓步枪,这打起来,子弹还是消耗的很快的。再看着那些没枪的战士,摆弄着手中缴获来的三八大盖,开心的笑脸上满是得意之色。最夸张的是小广元他们班,居然捡了两个掷弹筒回来,正在那里来回摆弄着呢。我也凑上去看了一会儿,但是前世的我确实没有怎么接触过军械,也不是什么军迷,摆弄了半天也不得其法。于是我回头对刘明远他们两个学生兵说:“这个交给你们俩,最短的时间搞懂怎么打!再教会战士们使用!”
“是!”刘明远和赵开胜应了一声,就开始摆弄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