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铭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破茧重生.,十万个睡前小故事,唐铭鸿,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人见到李然,笑着说:“小伙子,迷路了吧?”李然点点头,问道:“您知道这山谷里那座庙是什么来历吗?”老人眯起眼,轻轻说道:“那座庙啊,曾经是给世人醒悟之用。可惜现在的人,大多都被自己的心束缚了,认不清,也放不下。”李然疑惑地问:“什么叫认不清、放不下?”老人笑而不答,只是反问:“你觉得你看的东西,都是真的吗?”
李然下意识地回答:“当然,眼见为实嘛!”老人摇摇头:“你见的,只是你想见的,你的心告诉你什么,你便只看得到什么。”李然听了,觉得老人有些“神神叨叨”,但心里却又有些震动。他回到镇上后,开始翻阅以前很少关注的书籍,试图弄清老人话语的含义。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许多观点确实是基于一种狭隘的认知形成的。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历史也远比课本写的丰富。他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曾被他嗤之以鼻的事物,发现它们并非毫无意义,而是他从未真正用心去了解。
这种改变虽然缓慢,却彻底。李然不再对学生的提问不耐烦,而是认真倾听,即使对方的问题超出了他的知识范围,他也会诚恳地说:“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寻找答案。”他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开始喜欢和他交流,甚至连刘晓阳也重新找回了对李然的尊敬。
李然终于明白,认知是有限的,而世界是无限的。真正的智慧,不是固守已有的真理,而是明心见性,接纳那些你尚未理解的可能性。他看着那些充满好奇的学生,心中不禁生出一种感慨:世界的真相,不是存在与否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愿意放下偏见,打破自己认知的牢笼去探索。
从那以后,李然依然是镇上的历史老师,但他再也不是那个固执守旧的李然。他成了学生心中的“明师”,因为他教的不仅是历史,还有对未知的敬畏,对世界的开放心态。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明心见性”四个字的真正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