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幽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弘农舌辩,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纳兰幽月,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县人,当世的大文学家,早年为官因得罪宦官与权臣而被构陷,后遇赦时又因宦官诬陷而远走吴、会稽两郡。
及至董卓弄权,强召蔡邕为官,他便成了董卓府上的幕僚,董卓对其颇为倚重,其亦多次对董卓进行劝谏。
虽为董卓麾下之臣,却能独善其身。
不过,刘辩知道他还是因为他的女儿——蔡琰,毕竟在后世,“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蔡琰,字昭姬,当世的一位才女,善琴,此时她应该由于卫仲道亡故,为河东魏家所恶,在长安与父亲蔡邕一同生活。
使者中的另一位,马日磾乃是当朝太傅,亦是一位当世的大儒。
两人一同来访,刘辩不得不重视一番,让人将自己从榻上扶起,端坐着同两人将话。
另外,皇甫嵩、荀攸、华歆、伍孚四人亦到王府与两人相见,一方面了解一些长安近况,另一方面小心两人轻易将刘辩说动。
“王上,老臣此次受命来使,也是无奈之举。此次王上将河南尹西凉军全数剿灭,相国虽口中未言一二,其心必责难王上。
王上入长安,恐凶多吉少。”马日磾言毕又看了看蔡邕,似乎还有一些话碍于后者身为董卓幕僚的身份而不能讲出来。
蔡邕见马日磾这般模样,尴尬地笑了笑,他接受董卓诏令,无论他阻止了董卓杀卢植,还是他劝说董卓不要自比太公,都无法改变他在别人眼中“董卓近臣”的身份。
有如马日磾一般,对他充满了忌惮。
蔡邕看了看堂中的几人,对刘辩言道:“王上,此次出长安,相国命臣转告王上,相国不会因河南一事为难王上。另外,袁本初暗通王上,王上虽未与袁本初同流,然袁本初一再联络王上,王上是否动心?
若想令陛下安心,兄弟和睦,入长安诚乃上策,此亦为王上着想。”
蔡邕之言说得也有一些道理,只是他对于“董卓不会为难刘辩”之语,言之凿凿,令堂中的众人有些惊讶。
“伯喈之言,何故如此言之凿凿?由李儒携毒酒入长乐宫始,董贼一心为难于王上。董贼何故弃百里追击之嫌,清剿河南西凉军之隙,而与王上言和?
真当我等不知他是何居心?”华歆听闻蔡邕为董卓说话,不禁起身质问,语气也有一些激动。
蔡邕方才之言,确实是离开长安时董卓的嘱咐,董卓之所以让刘协诏刘辩入京,也是有一定缘由的。
一来,关东义军虽名义上与其为敌,却陷入了内部斗争之中,此时唯有弘农的刘辩一直与他为敌。诏刘辩入长安,是为了制约弘农国的发展,令弘农国众臣不敢轻举妄动。
二来,董卓早先听王允禀报袁绍欲立刘辩为帝一事,他担忧此时名声甚佳的刘辩与关东义军勾连,那他尽起西凉之兵,也不一定抵住他们的攻击。
三来,河南尹西凉军全没,董卓只剩下河东安邑县牛辅麾下一些兵马,以及京兆尹长安县附近的一些兵马,而远在西凉的马腾、韩遂等人虽早先与他有约定,却一直迟迟不出兵,恐怕想要在凉州坐观天下形势,根本指望不上。董卓实力受损,而弘农国迅速崛起,他有所忌惮,又不想与弘农国撕破脸面。
所以说,实力强大才是硬道理。
蔡邕将以上三点与众人讲出,令堂中陷入了沉默。
蔡邕身为董卓近臣,平日里几乎知晓董卓的一应事务,此时分析起来,竟也又几分道理。
只是他这番话若是让董卓知晓,恐怕要因此而遭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