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7章 权倾古国,诸国志,麟瑀,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仔细想想,子储所以不来发兵反而安抚的缘故,除了他们困顿在北争之中,还有就是认为‘本愿寺之变’其实闻寿才是幕后的始作俑者。
子储虽然对此很不满意,但毕竟不知道闻寿已经被囚禁的事实。一旦他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鄒融和自己谋定的,那么试问子储又怎么会选择轻易的罢兵呢?一来为了解救兄弟,二来就是古族的地盘他是绝对不允许丢弃的。
“先生,您的决策和想法无疑是周全的。是我考虑不周,如果没有您的提点,此番真的险些铸成了大错啊。”
茂都躬身施礼,态度诚恳地向鄒融请罪。鄒融一声叹息,态度也变得缓和了不少。
“这件事情其实也不怪将军,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想通。毕竟是一国之主这么大的权力啊,面对这样的诱惑,一般人都会抵挡不住的。如果我真的依照诏命继承了王位,那么我们想必很快就会成为子储的眼中钉了。而以我们目前拥有的力量,的确还没有和大夏正面冲突的实力啊。”
“嗯,您说的的确很对。”对于鄒融的认知,茂都无疑表示认同:“那么以您看来,我们的下一步还需要按照之前的原计划行事吗?”
“当然,这是最稳妥的方式。”鄒融点头,同时也十分的肯定:“处决闻寿,是为了防止日后他在内廷反扑掣肘。但为了保住我们自己,我们暂时需要选择委曲求全。闻寿的儿子闻雍只有五岁,这对我们来讲无疑是最佳继承王位的人选。一者,王爵之位世袭罔替,符合国法礼数;二者,我们拥立他,可以向子储更好的表示我们对大夏的忠诚。他便是有心对我们用兵,恐怕也会碍于礼数投鼠忌器;其三,这个孩子尚且年幼,对我们来讲非常好控制;第四,那就是此番拥立大功,足以让我们有理由位列群臣之上。相比于那所谓王位的虚衔,实权和稳妥或许更加对此时的我们显得实际一些啊。”
鄒融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这让茂都根本没有反驳的机会。
“是啊,这样的安排的确是对我们来讲最好不过的了。”
“嗯。”鄒融点头:“我们还要发书信通知到大夏那边,并且为闻寿举行大型的葬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表示最大程度上的忠心。而子储身处北征之中,更加对此无暇顾及。等他回来的时候,我们也无疑已经彻底掌握了整个古国的大权。届时子储便要对我们发难,只怕也完全没有理由和机会了。”
茂都点头,就此依照鄒融的提议行事。一面在国中为闻寿发丧,另一面写下书信报知子储。子储收到书信,得知了闻寿已经病故的消息,心中悲痛欲绝。虽然料定其中必然有所缘故,但闻听茂都和鄒融在国中立即立了闻寿的儿子闻雍为王。纵然想要用兵,心中也不禁有所顾忌。
一者,自己身在北征途中,此时不宜回军;二者,诸藩王皆在,古国大事不宜透露引出祸端来;第三,那便是茂都与鄒融掌握着闻寿唯一的血脉。一旦自己兴兵,只怕年幼的闻雍会受到牵连。子储由此顾及、投鼠忌器,不得不再度接纳吕戌的建议,暂且以安抚为上。而鄒融与茂都既然已经夺得了大权,那么子储也只得在此时迫于无奈的选择暂时向他们妥协。由此写下书信予以安抚的同时,也让他们全权负责古国内的各项事宜,以此辅佐年幼的古王闻雍。
子储既有回信,茂都和鄒融正好以此当做凭据。加上此番的拥立大功和群臣对他们的畏惧、万民对他们的拥戴,故而两人彻底坐实了自己的地位。鄒融被封为大长老,茂都为大元帅。
从此古国军政大权,唯此二人专断,不在话下。
这正是“一招棋错满盘输,何言天数向古族”。预知后事如何,天下变数又当怎样?且看下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