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A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 改善,我的1995小农庄,叶公好龙A,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1章 改善
陈王庄四周的山脉叫乌云山,曾多年乌云盖顶,雷雨天气很频繁,一直到建国后才慢慢好转。
整个县城被乌云山围在中央,曾经的县城名字就以乌云来命名。
后来在五十年代才把乌云改成了凌云。
陈凌来到山脚下,顺着绵延很长的土坡而下,然后是陈王庄的老坟地,过了那片老坟,就是那三十亩荒地了。
在这里,石灰厂的断壁残垣倒是早已看不出来,毕竟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时间。
但废弃的砖块,石头仍然到处都是。
村民说一棵草都不长,那自然是夸大了的。
不过也并不乐观。
这里的野草稀稀拉拉,只留下去年的遍地枯黄,今年到开春了,地上连一些嫩草芽都没有,一片了无生机。
由此可见,连野草在这里生长都很艰难。
除此之外,地上还有横七竖八的一道道深沟。
是夏季雨量充足的时候,被山上的水流冲刷出来的。
这代表着就算能生长植被,植被的覆盖率也不高。
陈凌从洞天取出锄头,随便刨了两下。
抓了把土在手里,表层土料分散严重,没有丝毫水分在里面。
但是越往下,土壤越坚硬,一锄头刨下去跟砸在石头上似的。
刨了没几下,就震得陈凌手腕发麻。
“我靠,这也太硬了吧!”
陈凌一阵瞠目结舌,他本来打算找个犁耙,把这块地犁上两遍呢。
现在看来,是不用想了。
根本犁不动。
主要原因就是地下埋着巨量石灰,当年地震突发,好多地方出现塌陷,石灰厂内的几百口石灰池,包括已经装袋的,全部塌进了地底下。
在如此巨量的石灰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根本留存不住。
经年日久的,近十年没人管,就导致土壤表层松散,下层严重固化。
盖房建厂还好说。
要是用来种地,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废田。
“若是没有日月洞天……”
“在这样的地方,搞个养殖场,似乎也不错。”
陈凌扛着锄头环顾四周。
然后绕着田埂转了转,把里面的废弃砖块,乱石稍微收拾了一下,又找了一块平整的地方,用锄头挖出一个个小坑,抓出一把花生挨个撒了进去,把土埋好。
再从洞天打了一桶溪水出来,用瓢舀上一瓢,随便泼洒两遍。
反正两碗之后没效果,也不用担心浪费掉。
很快就见一株株花生苗破土而出。
没过几分钟,就已经长到成熟了。
陈凌拔了一棵,剥开品尝了一下味道。
比一般花生稍微好吃点。
但要是拿这个和在洞天内部种植的花生来对比的话,那差距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原因很简单:
一是洞天溪水用得少。
二是这地方的土壤太差劲。
“不过,也没有白费功夫。”
陈凌蹲下身子抓了抓土,露出满意的笑容。
“跟我预料的差不多,有溪水搭配着种植一遍作物,作物的根部会吸收溪水中的营养物质,截流固存在土壤中,土壤也会跟着改善不少。”
“我之前的想法还是可行的。”
“今天种一片,明天种一片,花点时间就能把这块地种个遍,完成土壤的初步改善。”
“而且还能收获三十亩花生。”
“到时候,在县城找人家一卖……”
“正好这两年推广大棚种植,就说是大棚里的刚刨下来的新鲜花生,嗯,以后有东西卖都能用这个借口。”
其实呢,大棚种植基本上是没有种花生的。
从反季蔬菜,到反季水果,都能挣钱,但种粮食的相当少。
但谁让现在的人们对大棚不熟悉呢?
这么一想,陈凌立马有了干劲,站起身继续刨坑种花生。
不得不说,一个不常干农活的人,突然下地干活,生疏就不说了,关键是累。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说翻地吧,别看人家在田里,一锄头一锄头的刨地翻土,看上去挺轻松,挺有意思,还很好玩的样子,要是换成自己,当真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
除了身体累,心里也累。
不常干下地干农活,不会巧劲儿,往往把活儿干得一塌糊涂,速度慢,效率还低。
自己都越干越气闷,就别说把活儿干好了。
当然了。
这也就是现在陈凌不一样了。
曾经在另一个时空也读过大学,服过兵役,在部队养过猪种过菜,算是有点经验。
虽然庄稼活的把式不算多好,但当他熟悉起来之后,干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越干越顺手。
这个季节没人上山,也没人来这偏僻地方。
他埋头种着花生,刨坑、放种、浇水,省略了正常的犁地、翻地、盖土、垄沟等步骤。
居然只花了三小时左右,就把一亩地花生种完了。
要换成其他人种花生,一亩地起码也要忙活一天。
……
初春微凉的山风下,大片的花生郁郁葱葱随风晃动,让人心生喜意。
让陈凌的心间也充满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