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唐宋的中医分水岭
木子李大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3章 唐宋的中医分水岭,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木子李大湿,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课程结束后,李介宾和苗苗一同前往学校食堂用餐。
找好座位坐下之后,李介宾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苗苗姐,老刘的那个门诊你去看过了吗?”
苗苗一边把餐盘放在桌上,一边回答道:“嗯,我已经去过啦!那里的人可真不少呢。”
李介宾继续追问:“具体有多少人啊?”
苗苗想了一下,然后回答说:“大概一上午就有十几位病人吧。”
听到这个数字,李介宾点了点头,但心里则是在嘀咕。
如此规模庞大的医院,又是专家门诊,却只有十几个病人……
这究竟算是多还是少呢?此刻的他并未联想到自家那冷清的生意。
“苗苗姐,你知道不知道教研室的其他老师有没有门诊呢?”他好奇地问道。
“嗯,唐老师和刘老师一同坐诊,就在隔壁房间。至于王老师嘛,我倒不是很清楚。”苗苗如实回答道。
紧接着,李介宾又追问:“那唐老师那边的病人数量如何呢?”
苗苗稍稍思索了一番,然后回应说:“没有刘老师那里的病人多。”
偶尔会有一两个吧,的确是比老刘的要少些。
这倒是在李介宾的预料之中。
毕竟对方只是个研究《黄帝内经》的理论家而已,让他去讲圣贤书还行,开中药方子......管不管用就要看黄帝岐伯保佑不保佑他了。
要知道中医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还得有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行。
而老唐这个人显然更擅长于理论研究,对于实际的治病开药可能并不是那么在行。所以说,他的门诊冷清也很合理嘛。
两人开始用餐,期间还不时交流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
“苗苗姐,你可曾知晓中医学于历史长河之中存在着一道分水岭?”
苗苗摇了摇头,表示不知晓。
李介宾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这道分水岭便是唐宋时期。
在此之前的医者们,固然对医理有所涉猎,但他们更为看重的乃是医术本身。
然而,自宋代以降,医家们逐渐意识到仅有医术实难长久立足,遂将目光投向医理研究。
于是乎,你便能看到自从刘河间起,各式各样的医学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
苗苗听后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才自语道:“好像确实是这样,难怪金元四大家之前,没有什么以学派见长的医家。”
李介宾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其实啊,这事说来话长。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在宋代,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儒家对于经学的研究更为深入,对于古代典籍也越发重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