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宏志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章 后记 龙族诞生(4),龙翼下的逐鹿,新宏志帝,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龙族翅膀结构的研究比翅膀由来的研究要早的多,早在公元五世人类与龙族尚且处于对抗时期时就有人为了屠龙而创立了龙族解剖学。不过随着人类与龙族由对抗转向合作这种解剖也渐渐被禁止,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龙族解剖学才重新出现。
解剖发现龙族的翅膀与鸟类和蝙蝠一样连接在肩胛骨上,每个翅膀都有两根翼臂骨,第一翼臂骨末端有一根向后的翼肢骨,和第一翼臂骨共同支持从胸部到翼腕处的前半部分翼膜和翼前膜。第二翼臂骨末端分出来四根向后的细长翼掌骨,最近的一根翼掌骨与第二翼臂骨以及翼骨共同支持翅膀中段翼膜,同时这跟翼骨掌还与第二翼臂骨上其他三根翼掌骨共同支持起后半部分翼膜,这也是飞行中最主要的翼膜部分。这四根翼掌骨每根上还有连有两节翼指骨,算上掌骨与指骨,指骨与指骨间的关节,统共有两个关节,便于在飞行中更灵活的调整翅膀状态。
另外第二翼骨末端前部被称为翼腕。亚龙的翼足就长在这里,翼足有足掌骨,四趾。而真龙的翼腕处没有足掌骨,但有两支有三个关节的小附肢,由古翼龙的翼足退化形成,可以进行简单的抓握动作,在地面上时还可以起到类似亚龙翼足的作用——支撑翅膀,从而减轻肩胛骨和翼臂骨的负担,甚至还可以短时间代替前爪支撑身体。
龙的翼膜就附着在这些骨骼上,翼膜主要由三层重叠的不同延伸方向的致密放射状肌肉纤维构成。翼膜表面还有一定数目的神经感受器,能够帮助龙在飞行时感受风向的细微变化。
这种翅膀结构在现有其他生物上找不到相同形态,虽然在一些北海小型生物身上能找到类似的结构,但无一例外都已经退化,失去功能。
直到二十世纪初由于混合基生物假说的提出科学家从发现龙族的翅膀融合了翼龙和哺乳类原始翔兽的特征——为了在飞行中用翅膀支撑身体,龙族除了有着如鸟类般坚硬异常的肩胛骨以及有着龙骨突的胸骨,其骨骼结构也像鸟类一样中空。
为了让这些庞然大物能克服地心引力飞到天上绝非易事。对于龙族翅膀为何存在这个问题的最主流的解释还是阿维拉的团队给出的观点——通过研究他们总结出外因与内因两大原因。
外因是在碳硅混合生物进化早期,植物融合能力不如动物,碳硅混合动物难以通过植物获得足够的硅源。当时最优质的硅源都在混合基微生物中,而那时的混合微生物大都以气溶胶聚落的形式漂浮在大气中,形成“硅云”。不止龙族,绝大多数碳硅混合动物在那时都有飞行器官以到空中获取含硅食物。
不过随着进化的继续以及空气密度的下降,大气微生物越来越少。随着混合基植物的崛起,不再必要的飞行器官在大多数混合基动物身上退化。
但龙族比较特殊,他们最早和原始碳基基因融合的硅基类基因片段恰好拼接到了原始飞行器官基因的片段,因此无论是直接退化这段基因还是间接抑制这段基因的表达,都被这段类基因片段误以为是自身受到攻击从而引起的自保行为而阻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