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8章 再也不飞了,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次到巴老家里,还是老样子。
就是客厅里多了一个人。
看见陈凡进来,他和巴老一起转头。
陈凡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面容清瘦,戴着一副黑框眼睛,头发往后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一件有点旧的老式羊毛大衣,里面是黑色羊毛衫,全身上下整整齐齐,看上去应该是位讲究的“老上海”。
巴老对着陈凡招招手,脸上的笑容显得很开心,“小陈快过来,给你介绍一位老前辈。”
那人听见这话,咧着嘴无声地笑着,目光也一直放在陈凡身上。
陈凡快步走过去,先恭恭敬敬地打招呼,“巴老好、先生好。”
随即主动拉了把椅子坐到茶几前,故作埋怨地说道,“您要介绍老前辈给我认识,也要提前说一声啊。您看看,我这脸没洗、牙没刷,急匆匆地跑过来,礼物也没带一件,多不好意思。”
巴老顿时让一口茶呛住,没好气指着他,“小滑头,没个正行。”
那位先生也终于“哈哈”地笑出声来。
巴老转头对他说道,“就是这个小滑头,一下子顺走了我从北方战场带回来的钢笔,还有风眠的那只画筒。”
那位先生一听,笑声更加爽朗,“你呀你,终于遇到对手咯。”
笑声过后,巴老终于介绍道,“他叫夏衍,你可听说过?”
陈凡瞬间眼睛瞪得老大,赶紧起身重新问好,“夏老先生好。”
如果说巴老是文坛大佬,那夏衍便是戏剧界的话事人之一,备注:戏剧包括电影。
在电视机还没普及、电视剧还没兴起的时代,就没有“影视界”这个概念,现在观众说的都是电影、戏剧,这里的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至于京剧和地方剧,那叫戏曲,民间叫老戏。
而夏衍便是戏剧家,也是左派戏剧的发起人、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还是全国作协重要成员,在作协内部地位也不低。
可惜,时运不济,作为“四条汉子”之一,两次被连累。
直到几個月前才返回上海。
他和巴老是多年的老交情,互相之间串门很常见。
只不过,陈凡心里有点犯嘀咕,巴老把自己叫来,就是为了介绍夏老?
自己脸还没那么大吧?!
思长时短。
陈凡刚重新问过好,巴老便说道,“今天叫你过来,是因为老夏看上了你的《摆渡人》,想将其改编成剧本,交给上影厂拍成电影,你意下如何?”
陈凡呵呵直笑,我意下不如何。
嘴上却说道,“那是我的荣幸啊。您放心改、随便改!”
这可是夏衍,他说要拍,就可以视为下达任务。……《英雄儿女》就是他看了巴老带队去了北方战场采集素材、后来写的《团圆》之后,指示长影厂拍摄的。
现在点了他的名,几乎可以预见,《摆渡人》一定能拍成电影。
就是不知道是今年还是明年上映。
可是他心里除了高兴,还有点打鼓。
为啥呢?
众所周知,八十年代是“文风”最宽松的时候,很多尖锐的文章都能堂而皇之地见报、出版。
而在这段时期,地位极高的夏老却没什么文章出来,是不是很奇怪?
因为他当时写的文章尖锐到连那时候的报刊都不敢刊登,气得他只能关起门来读书,直到90年代才发表了几篇回忆录。
现在陈凡只是期望夏老对待“艺术”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些,千万别在剧本里加料,否则他的小心脏承受不住啊!
夏老见陈凡如此干脆利落,尽管早有预料,也不禁有些欢喜,当即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支笔递给他,笑着说道,“听说你书法不错,这支笔送给伱,祝你更上一层楼。”
陈凡刚双手接过去,没来得及说话,旁边巴老便没好气地说道,“他的书法已经略胜启功一筹,还更上一层楼,你让他上天不成?!”
夏老顿时一惊,转头看着陈凡,“竟然有如此造诣?”
顿了两秒,他便说道,“既然你刚才说没带礼物过来、不好意思,那就送我几幅字吧,这样就不用不好意思了。”
陈凡目光逐渐陷入呆滞,大佬们都这么不喜欢客气的吗?
不过人家都付了“润笔费”,他也就不吝笔墨。
照旧用巴老的笔墨纸砚,不一会儿功夫,便写了两副大字。
夏老惦记着改编剧本的事,拿着刚刚干透的字,顺了巴老一只画筒装着,夹在腋下心满意足地急匆匆离去。
站在门口目送夏老走远,巴老才关上门,拍拍陈凡的胳膊,往回走去。
等陈凡顺手关好门、三两步跟上来,他才感慨地说道,“端先(夏衍是笔名,本名沈乃熙,字端先)回上海之后,每日郁郁寡欢,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也不见人,与他当年家门常开、哪怕黄口小儿也可随意出入的态度大相庭径。
本来我还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稍微治疗他的心情,没想到今天一大早他突然过来找我,说想要把《摆渡人》改编成剧本。”
巴老说着笑了笑,“他已经很久没有写过剧本,应该是你的这篇小说有一些东西触动到他,这是非常难得的。”
几句话的功夫回到客厅,陈凡扶着巴老坐下,又给他加满茶水,笑道,“那是我的荣幸。”
确实是荣幸,夏衍很少写改编剧本,就改编过茅盾的《林家铺子》、《春蚕》,根据《红岩》改编的《在烈火中永生》,鲁迅的《祝福》等聊聊几部。
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能入他的眼,这可是大佬的待遇,不用等电影上映,只需要这个消息传开,全国作协那一帮人都要高看他一眼!
陪着巴老聊了几句,陈凡便说道,“其实就算您今天不让人去找我,我也要来找您。”
顿了两秒,他迎着巴老询问的眼神,笑道,“我买了明天去首都的机票,过几天要陪同何主席去参加作协复建讨论会,所以要过来向您告辞。”
巴老恍然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个事。”
他笑了笑说道,“过几天我也会过去,到时候还能在首都见面,雁冰一定会很高兴见到你。”
陈凡脖子一缩,“您可别这么说,我会骄傲的。”
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对,就是当今文坛的话事人,连巴老也要稍逊一筹。
巴老打了个哈哈,挥挥手说道,“告别的话不用多说,还有相见的时候。去吧去吧。”
陈凡哈哈一笑,老人家果然洒脱。
随即抄起茶几上的紫砂壶就跑,气得巴老跳起来骂,“你个瓜娃子,以后不许进老子家门。”
好嘛,乡音都冒出来了。
……
陈凡先骑着摩托车回家,将这把顾景舟紫砂壶小心翼翼地放好,随后上楼看了看,房间里空空如也,看来姜丽丽应该已经去了学校。
他也不停留,骑着车去了她学校,却不是找她,而是找胡老师告辞。
姜丽丽还要在这里待四年呢,哪能用时人前用完人后?
陪着胡老师聊了一会儿,留下几个自己雕的小摆件,陈凡便告辞离开。
等姜丽丽中午放学,陪她在学校里吃了顿饭,顺便宣示一下主权,下午又去了一趟复旦,将这个流程又走了一遍。
虽说有巴老打过招呼,可他自己也要知趣,这样才能长久。
倒是没有陪姜甜甜吃晚饭,而是拉着她回家,和丽丽汇合后,去安全家吃单独的乔迁宴。
吃饭的时候,听到安全兴致勃勃地跟陈凡聊如何在学校里办副业社、杂志社的事情,姜甜甜顿时来了兴趣。
回家之后,姜甜甜问道,“小凡,我能在学校办校刊报纸或杂志吗?”
陈凡坐在沙发上,等姜丽丽端来热水,当即踢掉拖鞋泡脚,舒服地呼出一口长气,随即看着她笑道,“当然可以啊,他要办也只能在上交大办,除非有其他学校的允许和配合,否则出不了校园大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