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钓心
扶风晓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4章 钓心,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扶风晓月,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那大宋皇城的深处,灯火辉煌,鼓乐齐鸣,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宴正缓缓拉开序幕。
月光如水,倾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为这庄严而喜庆的夜晚添上了一抹温柔。
赵佶,这位风华绝代的皇帝,身着龙袍,头戴珠冠,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又兼有几分文人墨客的儒雅风流。
“诸位爱卿,朕心甚悦,今日非比寻常,朕有幸与齐国英豪,齐王武百,结为异姓兄弟,此乃两国之幸,万民之福!朕心甚慰,特设此宴,与诸卿共庆此等喜事,还望众卿家不醉不归,共襄盛举!”
赵佶的声音浑厚有力,穿透了殿内的每一个角落,引得百官纷纷起身,举杯相庆。
殿中,丝竹之声悠扬,舞姬翩翩起舞,犹如仙子下凡,为这场盛宴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梦幻。
百官们或窃窃私语,或相视而笑,无不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喜悦之中。
然而,在这欢歌笑语背后,却有一人目光深邃,若有所思,他便是武百。
武百,一身锦衣华服,气度不凡,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
他深知,此番与赵佶结拜,不仅仅是两国友好的象征,更是他布局宋朝,实现心中宏图的关键一步。
他的目光在宴会间游走,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他知道,要想真正控制宋朝,仅仅依靠赵佶的宠信远远不够,必须深入到宋朝的权力核心,进行一场高层换血的变革。
“诸位大人,武某初来乍到,得蒙皇上厚爱,结为兄弟,实乃三生有幸。”
“在此,我代表齐国,向大宋的各位同僚表达最深的敬意与感激。”
“从今往后,齐宋两国当如兄弟般守望相助,共谋发展,世代友好,永不言弃!”
武百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声音洪亮而坚定,字字句句都充满了诚意与决心。
百官闻言,纷纷响应,举杯共饮,殿内的气氛再次达到了高潮。
然而,在这看似和谐的背后,却暗流涌动,各怀心思。
有的人为两国的和平共处而欣慰,有的人则对武百的突然崛起感到不安,更有甚者,已经开始在暗中盘算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会渐渐进入了尾声。
然而,对于武百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要想在宋朝站稳脚跟,进而掌控大权,就必须有强大的盟友和坚实的后盾。
于是,他开始在宴会中穿梭,与各路官员交流攀谈,寻找那些可以拉拢和利用的人才。
“李大人,久闻您才华横溢,治理有方,武某甚是佩服。”
“日后若有需要,还望大人不吝赐教。”武百来到一位身着官袍的中年男子面前,面带微笑,言辞恳切。
“哪里哪里,齐王过誉了。”
“李某不过一介微末小吏,岂敢当此殊荣?不过,若齐王有需要,李某自当尽力而为。”
那中年男子名叫李乃,是朝中一位颇有声望的官员,闻言连忙谦虚回应。
武百见状,心中暗自欢喜,知道自己又找到了一位潜在的盟友。
他继续与众人交谈,时而谈笑风生,时而严肃认真,渐渐地,他在百官心中的地位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武百凭借其不凡的体魄与系统赋予的天赋,即便是几十杯佳酿下肚,也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仿佛那酒液只是他体内热血的催化剂,让他更加精神抖擞。
他缓缓坐回自己的席位,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逐渐散去的宾客,心中暗自思量。
赵佶,这位大宋的天子,此刻正端着酒杯,面带微笑,向他走来,那笑容背后藏着的是何种深意,武百心中自有分寸。
“贤弟,兄长敬你一杯。”赵佶的声音温和而有力。
武百闻言,立刻站起身来,举杯相迎,笑道:“兄长,一杯怎可尽兴?你我兄弟情深似海,当以双杯为敬,方显诚意。”
“一喜你我二人今日结为兄弟,共谋大计。”
“二喜齐宋两国从此携手并肩,共赴辉煌。来,兄长,请!”
言罢,两人相视一笑,同时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那酒液滑过喉咙,如同烈火般炽热,却又带着几分甘甜,恰如他们此刻的心情,复杂而又坚定。
喝完酒,赵佶自然而然地坐在了武百的身旁,两人的距离近得仿佛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赵佶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轻声问道:“不知贤弟何时启程返回齐国?”
话语间,既有对兄弟之情的不舍,也有作为帝王对局势的考量。
毕竟,一山难容二虎,他担心武百久留,会对大宋的政局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武百岂能听不出赵佶话中的深意?他微微一笑,心中早有计较。
他深知,自己的目标尚未达成,岂能轻易言归?于是,他缓缓说道:“兄长,小弟此来,不仅是为了与兄长结为兄弟,更是为了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小弟想多留几日,与兄长共叙兄弟之情,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宋的风土人情,为日后的合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兄长以为如何?”
赵佶闻言,心中虽有不满,但面上却未表露出来。
他深知,武百此言,既是对他的尊重,也是对他的一种试探。
他沉吟片刻,终是点头道:“贤弟所言极是,你我兄弟情深,自应多聚几日。”
“只是,大宋政务繁忙,兄长恐不能时常陪伴贤弟左右,还望贤弟见谅。”
武百笑道:“兄长言重了,小弟岂是不知进退之人?小弟自会安排好一切,不让兄长费心。”
“只是,小弟有一事相求,还望兄长应允。”
赵佶眉头微皱,问道:“何事?贤弟但说无妨。”
武百收敛了笑容,正色道:“小弟初来乍到,对大宋的朝政多有不解之处。”
“听闻大宋人才济济,朝中大臣皆是国之栋梁。”
“小弟斗胆,想在离开之前,与诸位大臣多多交流,共商国是,以便日后两国合作之时,能够更加顺畅无阻。”
“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赵佶闻言,心中一惊。
他万万没想到,武百竟有如此野心,竟想在离开之前对大宋的大臣进行一番“考察”,甚至可能暗中拉拢,实现他所谓的大换血。但转念一想,这也不失为一个了解齐国意图、巩固两国关系的机会。
于是,他故作镇定,点头道:“贤弟有此心意,兄长自然乐见其成。”
“只是,朝中大臣各有职责,未必能时刻陪伴贤弟左右。”
“不过,兄长可以安排一些朝会,让贤弟旁听,以解你心中之惑。”
武百的笑容中带着几分玩味,目光如炬,直视着赵佶,那话语中的直率与坦诚,让宴会上的气氛瞬间微妙起来。他轻笑道:“皇上,您莫非是担心我武百在此结党营私,图谋不轨?我看您这眼神里,似乎藏着几分不放心啊。”
赵佶闻言,心中虽惊,面上却强作镇定,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不能轻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他哈哈一笑,故作轻松地说道:“贤弟说笑了,朕岂会不信任贤弟?贤弟乃是人中龙凤,胸怀大志,怎会做出那等小人之事?只要贤弟愿意,尽管放手去做,朕定当全力支持。”
武百闻言,心中暗自冷笑,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他躬身行礼,道:“多谢皇上信任,武百定不负所望。”
夜幕降临,星辰点缀着苍穹,武百的营帐内灯火通明,一场简短的会议悄然召开。帐内,几位心腹将领与谋士围坐一圈,气氛凝重而热烈。
武百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沉声道:“如今,我们与宋朝的条约已签,我与赵佶也结为了兄弟,但这只是第一步。”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宋朝内部扶持起自己的力量,让齐宋两国的关系,真正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罗隐,这位足智多谋的谋士,闻言起身,拱手道:“主公所言极是。根据我这些日子的观察,宋朝朝堂之上,大致可分为三派。”
“一是中立派,他们行事谨慎,不轻易站队,既不得罪我们,也不完全依附于宋朝皇室。”
“二是宋朝的忠臣,他们忠诚于赵佶,但碍于我们大军压境,暂时不敢有所动作。”
“三是亲齐派,他们看到了与我们合作的利益,愿意听命于我们,其中,以李乃最为积极。”
武百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沉吟片刻,道:“罗先生分析得透彻。”
“接下来,我们的重点就是要让李乃这一派做强做大,成为我们在宋朝的坚实后盾。”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首先,我们要加大对亲齐派的支持力度,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员,都要给予足够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利用我们的影响力,为他们在朝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今夜,魏本府邸的灯火却异常明亮,仿佛要将这黑暗撕裂一般。
府邸内,气氛紧张而凝重,宋朝的忠臣魏本与十几位同样心怀家国的大臣围坐在书房之中,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与决绝。
魏本,这位年过半百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臣,轻轻抚摸着案上的长剑,那是他年轻时征战沙场的伙伴,如今却似乎要再次见证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斗争。
他沉声道:“各位同僚,今日我们聚集于此,是为了商讨一件大事——刺杀武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