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12)
就爱折耳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3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12),快穿之我与女配共战袍,就爱折耳根,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士彬这人脑子不好用,为人贪暴,但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笨,所以遇到大事不会自己下决定。
如果遇到一个机灵点的上司,比如夏随,金明寨都不可能这么快失守,奈何遇到范雍这么一个怯懦无谋的老登。
卢长青将盖了自己大印的书信递给李通判,让他回延州拉几车银钱过来。
李通判不明白卢长青为何要这样做。
“每年朝廷都会给金明寨发放大量的粮草和金银,副使为何还要使银子出去?”
卢长青道:“朝廷的银子大多到了李家父子的腰兜里,寨子里的番兵们可没瞧见有多少钱。”
李通判恍然大悟,卢长青这是准备收买人心。
“若是取敌首级没有奖赏,谁还会为了功绩冲锋陷阵呢?”
李通判有些为难道:“若是节度使来了,不许我们动用公中的银钱怎么办?”
卢长青理直气壮道:“我才是延州的长官,延州的财政我说了算。你只管放心去取,若是有人敢拦你,就以延误军机为由把人先扣起来。”
“他是长官,我是下属,不敢有所僭越。”
卢长青在心里骂了句废物,威胁人都不会。
“那就让人传话给我,我是官家亲封的知州,不尊重我就是不尊重官家,我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连官家的面子都不给!”
李通判:……
“哦,对了。”卢长青又想起了什么,“回来的时候给我找一些兵书来,还有千字文那些启蒙书也找些来。”
“副使要这些书做什么?”
当然是教人读书了,不然宋朝真靠这一帮子文盲将军,那才是真的要完。
卢长青说这话真不是骂人,自唐末到宋初这个阶段,也就是比五胡乱华还要乱的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士族的灭亡,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从事武职的将军大都出身穷苦没钱读书。
但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崇尚武勇,轻视文化,所以出现了大把大把文盲将帅。
可是治兵维持管理,就不得不读书认字,自己办不到,那就只能养幕僚。
到了宋初,文武官职愈发泾渭分明,沿袭五代崇武轻文的风气,这会武将们的文化水平最多小学生,有些甚至大字不识一个只有胎教水平。
这时赵大发现问题,让将帅们多读书,但武人读书效果太差,不如文人习武来的快。
可在领军打仗振奋士气方面,文人又不如武人,所以这个时候,朝臣们又期望出现另外一种将——能文能武的儒将。
比如前头说的刘平,他就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儒将,只是后来在三川口兵败被俘,晚节不保。
之后的范仲淹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他驻守陕西时,开展大范围扫盲工作,颇具成效。
卢长青也准备开展扫盲行动,人蠢还不读书,你不被骗谁被骗?
看着李通判带着人朝延州城的方向离开,卢长青去找了李士彬让他给自己安排休息的地方。
卢长青的住所被安排在李士彬夫人和孩子们院落中。
这里的房屋远远不如白府那般精致,假山回廊,幽竹青松什么的全都没有,但比起寨子里普通人家住的土坯房来说,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让副使受罪了,咱们这里也就这条件,还望副使多多包涵。”胡苗拘谨地立在一旁。
“夫人哪里的话,麻烦夫人辛苦收拾一番,能有如此待遇我已是受宠若惊。”卢长青也跟着客套。
见门外传来声响,卢长青望过去,发现有三颗脑袋卡在门框上。
胡苗瞥见卢长青的目光,往身后一看发现是自己的几个女儿,出声训斥道:“谁让你们出来的,还不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