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岁月
咕咚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2章 岁月,乡村振兴:提桶回家开民宿,咕咚号,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还有王大叔,他是村里有名的竹编艺人。他面前摆放着一堆竹子和各种刀具。王大叔拿起一根竹子,用刀熟练地将其劈开,然后削成细细的竹条。
他的徒弟们围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他的手。一个小伙子拿起一根竹条,学着王大叔的样子开始编织,可竹条在他手中却扭成了一团。
王大叔笑着说:“娃啊,这竹编得顺着竹条的纹理来,用力要均匀。” 说着,他手把手地教小伙子,不一会儿,一个简单的竹篮雏形便在小伙子手中出现了。
萧逸尘老师站在一旁,认真观察着张武的手艺,他推了推眼镜,说道:“小伙子,您这手艺传承了多少年了呀?”
张武停下手中的动作,回忆道:“从我爷爷那辈就开始做了,传到我这儿,都好几十年了。以前靠这手艺养家糊口,现在啊,就想着把它传承下去,不能让它失传咯。”
萧逸尘老师听后,不禁感叹道:“是啊,这些传统手工艺都是咱们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好好传承。”
游客们在各个手工艺展示区穿梭,有的专注地观看,有的亲自上手体验。陈悦捏完泥人后,又跑到李婶那边学习刺绣,虽然针法生疏,但她学得津津有味。
林一在张武先生的指导下,也试着用锤子敲打出一个简单的银饰配件,看着自己的成果,眼中满是喜悦。萧逸尘老师则与几位手工艺人深入交流,了解他们手艺背后的故事。
整个上午,游客们沉浸在传统手工艺的奇妙世界里,他们不仅欣赏到了精美的手工艺品,还亲自体验了制作过程,对小岗村的传统手工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大队部的院子里,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欢声笑语,小岗村的传统手工艺在这一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像六爷爷、张武、李婶、王大叔这样的手工艺人的坚守,以及王一诺等人的努力推广。
而萧逸尘老师满怀深情,神色凝重地站在六爷爷身旁,双手微微颤抖,那颤抖中满是内心的波澜,眼神里饱含着深切的渴望,诚恳地说道:“老先生,我对这泥塑手艺有着特殊的情愫,您就行行好,教教我吧。我想用它做个泥塑,悼念我那逝去的亡妻。”
六爷爷缓缓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向萧逸尘老师,瞧见他眼中那股炽热又哀伤的神情,脸上绽出一抹慈祥的笑容,皱纹也随之舒展开来,欣然应道:“行呐,萧老师,只要你想学,我肯定毫无保留地教你。”
六爷爷先是从基础工具讲起,他俯身拿起一块长方形的木板,木板表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边角处因常年频繁使用而圆润。
“这叫泥塑板,是咱们塑形的根基,不管啥形状的泥团往上面一放,摆弄起来可方便了。” 说着,他又顺手拿起一把小巧的竹刀,竹刀的刀刃薄如蝉翼且十分锋利,手柄处缠着一圈粗糙的麻绳,用来增加握持时的摩擦力。“这竹刀用处可大啦,既能修型,又能雕花,在泥塑里头那可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