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观测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周公辅成王,中国历史故事,文明观测员,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公的东征历程持续了三年,《尚书·大传》记载,周公“首年平乱,次年克殷,第三年攻陷奄国”,可见对奄国的征服是东征行动的关键节点。
在东征期间,周公俘虏了大量的商朝贵族,这些人怀揣复辟商朝的野心,被称为“顽民”。考虑到镐京地处西部,难以有效管辖广阔的东部中原地区,周公决定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并将这批“顽民”迁移至此,同时派遣召公率兵驻守监管。自此,周朝拥有了两座都城,西部的镐京又称宗周,东部的洛邑又称成周。
建都洛邑后,周公展开了大规模的分封活动。他在商朝旧都朝歌设立了卫国,封小弟康叔为卫国国君;建立了宋国,封原商朝贵族微子启为宋国国君;还在奄国旧址建立了鲁国,封长子伯禽为鲁国国君,负责治理当地的殷商遗民。在临别鲁国之际,周公特别告诫伯禽:“即便我在朝中位高权重,亦需时刻恭谨,握发吐哺,渴望招揽天下贤才,你在鲁国治理更要励精图治,切勿骄傲放纵。”周公总共分封了71个封国,将武王的兄弟和功臣分散各地,以此构建起拱卫王室的坚固屏障。这次东征使周朝的影响力直达东海之滨,极大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根基。
周公在辅政七年间,不仅平定了内外叛乱,建设了东都洛邑,还为周朝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如在封国内推广井田制,强化经济基础;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和等级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此外,还包括“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和“乐”制等,全方位保障了周王朝统治的稳定。
当周成王年满二十岁时,周公决定将权力交还给成王。《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期间,“首年平乱,次年克殷,第三年攻陷奄国,第四年分封诸侯,第五年建造成周,第六年制定礼乐制度,第七年归政于成王”。在归政之前,周公撰写了《无逸》篇,警醒成王铭记商朝覆亡的教训,务必戒除骄奢淫逸,关注农耕民生,崇尚勤俭廉政,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此后,周公谦逊地回归臣子之位。
周公一生倾力辅佐武王灭商,又辅佐成王平乱建制,对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仍不忘嘱咐子孙将其安葬在洛邑,以此表达至死不离成王的决心。周公逝世后,文王出于对他无尽的敬仰,将其葬在了周文王墓旁。
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为成王营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执政环境。在成王及其子康王共近五十年的统治期间,西周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史称“成康之治”。
www.mbaoge.cc。m.mbaoge.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