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章 准备,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董良一见到这东西眼睛都亮了,这种树干跟白蜡杆子一般,真是天然的矛柄。
三天时间,董良制作出了三百多柄长矛,每一根都有五米多长。
他还用多余的船钉做了五六百把短矛。
沙滩就是他们的训练场,董良此时手中正拿着一根拐杖形状的奇怪工具。
“许树,你来用这个东西再掷一根短矛试试。”董良的同乡许树分在王素的长矛兵乙队。
此时他们正在沙滩上练习掷矛。
短矛出现的历史比弓箭早,它的使用比弓箭要简单一些。
董良现在没时间去制作弓箭,也没有时间去训练弓箭手。
这岛屿上大都是山林。掷矛兵兴许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是,船长。”许树接过董良手中的小工具。
这个东西一端有横档,在它光滑的面上放置短矛,把短矛粗的一端支撑在横档上。
许树的手握在工具前端的握把上,握把上有凹槽,正好跟手指契合。
许树用力向前甩出,短矛这次飞出了二十几丈,比他刚才投掷出的距离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一。
“船长,这个东西好,我用的力气明明跟刚才差不多。短矛怎么就飞的更远了呢?”
董良现在可没有时间跟他们讲掷矛过程中的杠杆原理。
“船长,您以前读的都是些什么书啊,怎么什么都懂。”王素一脸敬佩地说道。
他们原本还在担心能否抵挡得住扶桑人的报复。
但是仅仅三天时间,董良就训练出了两百多长矛兵,还给他们他们制作了锋利的长矛。
正如董良所说,兵器是士兵的胆。
董良教他们怎么用小型的扭力投石车投掷炸药包,指导长矛方阵怎么变阵,怎么配合。
又教他们使用短矛。
这群华工感觉他们现在就是去攻打县城都可以了。
他们也见过朝廷在各地的汛兵,那些人用的家伙事儿还不如自己呢。
“这东西已经用了上万年了,我自然知道。”董良笑道。
这个掷矛器可是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只是我中华文明早早发明了弓箭,不大用这些原始的东西。
董良目测了一下,使用掷矛器基本上可以将短矛投到七八十米外的距离。
扶桑人普遍使用的长弓虽然比他们的身体还长,但是只有三四十米的射程。
到时候他们的弓手还没开弓就已经被短矛洞穿了。
“我再说一遍,掷矛的时候,身体尽量前倾,手臂最终停下来的时候指向正前方你要投掷的那个目标。”董良再次帮他们做了一次示范。
在训练场待一会儿,他又被喊到工坊那里。
营地内划出了一块固定的区域作为工坊。
这里有铁匠铺,还有木工作坊。
虽然条件简陋,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船长,您看看这炮车怎么样?”
董良的面前是一辆两轮炮车。
他提前将各个零件都画成了图纸,然后由这些华工中的木匠帮着做了出来。
现在刚刚出了成品。
炮车并不大,几乎全部都是用木头做成。
董良准备将船上的几门小型火炮安装在炮车上。
这样他们要是在岛上与扶桑人野战的话,这几门炮使用起来就更加的方便。
这几天训练的强度很高。
大家基本上都是满负荷运转。
董良杀了几头牛给所有人补充营养。最后要是败了,这些东西留着也没用,还不如先吃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