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西大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1章 文化,象棋,卡卡西大人,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六百八十四章象棋文化
过去,人们对中国象棋表现的中国文化的反面作了反省,但对其表现的中国文化的正面却言之甚少,这不仅有损于中国象棋的形象,也有损于中国文化的形象,流露出了一些无知者在历史浩劫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漠视。??中国古代兵家讲究的是“智、信、仁、勇、义”。何谓智?其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所以,不同于西洋象棋的王可以四处移动,中国象棋的将帅闲坐九宫之内。
其二,在古象棋的演变中,士相(“士”,原来可能是偏将,故威力强大,而“车”,发音同汉官职“车骑将军”,应该是官职名,而非战车,而象应是象战部队,由此笔者妄猜,古象棋应发明于汉代王莽新政时,驱百兽助阵,以知兵法者百家为将佐,好事者模仿而创造了古象棋)在西洋象棋中演变成了“后”,而“象”演变成了“传教士”,而在中国象棋中,成了谋士和丞相,显示了中国文化中智胜于力的定论。
其三,西洋象棋棋子个个有十八般武艺,连小卒都能升变(所以国际象棋你得多备一幅棋在身边,而后还要多加一个,不然,升变多了,你拿什么来变?诚欧洲贵族胡思乱想之作),然而六十四格中三十二格为棋子,且双方子力相同,虽有一身本领,限于兵链等防御体系,也施展不出拳脚,多数在兑子之后消耗殆尽。而中国象棋中大子活动空间大,能纵横往来。由于双方子力相等,小子也是胜负天平上重要一码。低手能用车炮,中手善用马卒,高手善用士象。有无知无能者常恨马蹩脚,相塞眼,残局炮无架。然高手眼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棋谚:“卒能制马,士能制车,象能护子”。中国文化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概念表现得一露无疑。何谓信?其一,三军对垒,车、马为左右军,将帅坐镇中军,当上下同生共死。西洋象棋在规则演变中,出现了“王车易位”,开局未已,“王”已藏于一角,未战先怯也。中国象棋在演变中,将格化为点、线,增加了河界,扩大了棋子的活动范围,而棋盘一大,杀死老将变得困难,故为了便于攻击,中国老将虽枪林弹雨,坚守于九宫之内,以示破釜沉舟,决战之心。若未战先藏,士卒谁肯卖命?其二,士相环绕,士不离九宫,象棋不过河界,专心护主,忠信也。何谓仁?棋至残局,虽大子尽失,然士相全可和一车,小卒终局对面笑,不至于战至一兵一卒之惨烈。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何谓义、勇?春秋战国时,小卒感大将吴起吮疮之恩,足不旋踵,战死于阵。小人之类何必聒聒言西方之“升变”?士为知已者死,虽小卒亦知义。另西洋象棋形成于欧洲封建时期,等级观念严重,棋子有高低之分,而中国象棋流传于市井之间,上下平等,显示中国象棋的平民文化。有无知者反议论中国象棋等级观念强,不知从何而起。又有无知者怪言“中国象棋级别越高越无能”,恐怕也是来源于“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同一时期的谬论。在现代企业中,管理和技术人员(白领阶层)的作用是不言自重的。如前面所言,中国象棋是斗智不斗力的游戏,士相是运筹者的象征,一个重视知识、尊重文化传承,尊重人才的民族才能绵延数千年,笑傲东方。
世界三大棋,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中国占了二棋.
中国文化是人类世界三大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支,一直体现着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为世人所触目。
就象棋、围棋而言,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不但使历代的棋人痴迷不已,而且深入民心,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如同诗歌使中国有“诗国”的美称一样,棋艺的繁荣,也使中国拥有“棋国”的美誉。本文只谈象棋.只谈象棋里的中国文化意蕴。
关于象棋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既有神农氏、黄帝造棋的传说,也有源于印度等的说法,令人迷惑.其实,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去切入、去细品象棋,就可以扫去那些使人疑惑的迷雾,还其本真的面目。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从人类有了劳动,人民在劳动时,尤其是扛木头,为了解除疲劳,为了步调一致,人们打心里发出的“吭唷、吭唷”之声,便是诗歌,便是文学。
文学源于生活、源于劳动,艺术亦然.象棋被古人敬为四大艺术之一,与琴、书、画并列,足见象棋所具的重要地位.那么,作为艺术的象棋,无疑就与人类的生活、劳动有关了。
古人爱将自己热爱的东西托付于神,使其充满神圣,像国外有诗神.我们先人没有诗神,却有棋神,也许是我们先人对棋的爱胜于诗歌的缘故。
刻划得比较传神的棋神是帝台。
“苦山之首,曰休舆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山海经》.中次七经)帝台这棋,神化得很.却也道出了远古人的棋是石头.即使是帝台的棋,也不过是像雨花石一类的石头。也就不难明白,棋是远古人玩石头玩出来的,大家有份发明,不属谁的专利。
可以说,棋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