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形而下者谓之器
汉口张学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形而下者谓之器,泛舟青史:我开局直播问道伏羲,汉口张学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历史必然是以儒家为主导,士农工商,没有了约束,商业可救国,也可祸国。但取一家治国都不可取,惟有杂以百家方能对症下药。”
随着殷阳说出了自己对于诸子百家在社会实践上的观点,船上众人都闭目不语。
众盲摸象,大象无形。
正在这时,门头震动,又有一名老人走入船舱。
甫一进门,韩非便恭敬朝老人作揖:“韩非拜见老师。”
荀子。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虽同属孔丘门墙,却与孟轲学术相左,提出性恶论。
此时荀子见到孟子,两人相视一笑,互相做了一揖,却是出乎观众的意料。
“我还以为他们见面会打出狗脑子,怎么这么祥和?”
“对啊!今天我还因为男朋友喝甜豆腐脑被我贬斥为异端不准他上床!”
“别人是君子之争,有什么好打的..不管他们两人如何争辩,都是孔丘的门下,君子和而不同,都是为了探索真理,又不是为了私欲,你们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加到人家身上。”
此时荀子又朝墨翟、庄周、惠施、杨朱纷纷行礼后重新望向了孟轲:“孟夫子,道阻且长,不如我们在此也论道一番?”
孟轲哈哈大笑:“难得有个吵架的同伴,老夫求之不得!听闻你与老夫所兴之说相左,还教导出了法家韩非这样的弟子,老夫十分好奇你的学说。”
孟轲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是因为人有四端,恻隐、羞恶、是非、辞,对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此四心人人皆有,如佛家所言佛性,如高山流水势之所至水到渠成,只是为外尘所染,故人人需修行止于至善。
而荀子则认可性朴论,认为人性本无善恶之分,但容易向恶发展,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礼义来引导。
荀子举例说道:“人是动物,出生之时会本能抢食物。”
旁听的庄周立即摇头:“此乃动物本能,本无分善恶。狼吃羊本是天道轮回,无善无恶,不能以此作为善恶之源。今人只不过以无名观之,以利我者为善,害我者为恶,以有名观之,以善我者为善,以恶我者为恶,斯为文明之始,亦是蒙昧源头。”
“庄周先生说的不错!”荀子亦是认可了庄周的观点,“所以我之学说并非性恶,而是性贪。”
“我与孟轲的分歧在于,他认为礼启教化之用,导人向善;可我却看到人性如兽,需以礼为笼。”
韩非此时也插话道:“所以笼子就成为了法律。”
先秦儒家原先是一群争取民族平等的理想主义者。在遭受挫折之后终于转向治术探寻,通过为王侯服务,换取平等地位。
孔子晚年的学生子夏、子贡、子游等恰是魏秦法家人物的源头。后世所谓“儒表法里”、“霸王道杂之”,绝非偶然。
而此时的墨翟却若有所思回道:“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 已则为五色矣!”
“人们出生就是白纸,故有所染必有所行。二位所说,不过是一体两面。”
此时的殷阳也进入到船舱,朝各位诸子行礼后也诉说了后世千百年来的思想演变:“不错,人性有善有恶,就如天有日月,万物阴阳,所以后世以儒教化良善之人,以法行威不端之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