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看二十四孝,就是不孝
想要摸鱼的咸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看二十四孝,就是不孝,各朝代围观我刷的短视频,想要摸鱼的咸鱼,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卖身葬父:汉时,有一人名董永,家贫。丧父时依旧没有钱能下葬,主动卖身筹钱葬父。这件事感动了天帝,天女下凡,主动嫁给董永为妻。
锐评:《天仙配》还记得吧,这个董永就是七仙女老公的那个董永。哎呀,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都成神话故事了,就不详细说了。
反正我吧,只觉得这个故事就是专门写给那些贫穷的读书人,告诉他们只要为人辛勤、孝顺,其行为会被上天知晓,然后也会有仙女愿意嫁给你。emmm,怎么说呢,还挺符合那时候的价值观。当然了,咱们现在不太提倡。我记得以一个黑暗的版本,就是说七仙女不是主动留下想做他妻子,是被迫留下来的。
刻木事亲:丁兰,东汉河内人。自幼父母双亡,时常思念父母,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日常生活中凡事皆与其雕像商议,对待它们如同对待亲生父母一般。丁兰的妻子因为太好奇这两具雕像,便用针刺木像的手指,令人惊奇的是木像上居然流出了血。等丁兰回家见到木像双目垂泪,后知实情,怒而休妻。
锐评:两个字:牛逼。一个字:神。里面只心疼妻子。首先,木头出血,这是成精了吗?其次,结合时代背景看,这不就是举孝廉开始编故事吗?!可怜妻子,沦为“反派”。】
<我看过一个版本是董永成了秀才,七仙女帮完他就离开了>
<我小时候就觉得七仙女那是什么顶级恋爱脑哇,真就是没吃过苦,非要为难自己去挖野菜。>
<不是董永偷了她的衣服,硬留下来的嘛,所以从小就不喜欢这个故事>
<汉朝的“孝顺”故事是真的多>
<不仅多,还很玄幻。我小学读书那个校园墙上贴的就是二十四孝,当时还看得津津有味。下决心也要向他们学习[捂脸]后面因为实在做不到感动上天,还暗暗难受[捂脸]>
<看看,都把古人逼成什么样子了。为了做官,为了好名声,开始往玄学发展...>
<有了科举之后,这种病态的孝顺和伪孝子确实没了大半>
[汉高祖刘邦:孝顺就是孝顺,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干嘛!]
[汉武帝刘彻:虽说我汉是看重孝,但也的确滋生了许多伪孝子!朕是一定会彻查那些伪孝子的[微笑]]
[汉光武帝刘秀:朕知道的孝子故事,听了的确让人产生一种如果没做到这一步,就不配称自己孝顺的感受。]
[晋武帝司马炎:朕就说那些人一天天的怎么可能那么孝顺!他们是怎样的人,朕还不清楚嘛!]
[武周太平公主:呜哇,是晋初的大臣吗?谁谁谁???]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皆凭本心,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替父母解决难题,给他们最享受的生活,让他们无忧无虑的享乐,这才是真孝顺!]
[明太祖朱元璋:嗯,这是真孝顺。替父母解决难题——打江山,给他们最享受的生活——太上皇位置,让他们无忧无虑的享乐——修宫殿、塞妃子、生孩子]
[唐高祖李渊:...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除了某些地方外,当太上皇真蛮舒坦...]
......
发自内心去孝顺父母,不就行了吗?!
后面都在做什么呢?!
刘邦倍感疑惑,后面这些人为了“孝顺”竟要做到这地步啊?!
想了想自己从小到大的事迹,不禁直摇头。如果自己生在了后面时代,凭他小时候做的那些事情就足以让他一辈子爬不起来做官。
萧何和张良二人,对光幕上的评论深感赞同。
“时日一久,朝廷之中,官场之上全是为了名声的人,何以办公?”
“还是科举制度好啊!”
......
真是过分!
还好,现在还没有出现太多这种人,解决起来较容易!
刘彻一边恶狠狠盯着屏幕,一边气愤下旨,昭告天下臣民,何为孝?!
......
李渊感到背后的视线,快要把他戳穿了。
在那灼烈的视线下,李渊在光幕上回复朱元璋说的评论。
......
【涌泉跃鲤:东汉时期,广汉有一人名叫姜诗,娶妻庞氏。夫妻二人极其孝顺,庞氏经常到江边去取婆婆爱喝的长江水。
因着婆婆爱吃鱼,庞氏便经常给她做鱼,婆婆不愿独享,便请来邻居一起吃。某日,庞氏因风大取水晚归,被姜诗怀疑怠慢母亲,遂将其逐出门。
庞氏寄住在邻居的家里,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所得钱财全部拖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婆婆知晓庞氏被逐出家门的事情之后,让姜诗将她请回。庞氏回到家中,院子里突然喷涌出泉水,味道正和常取的江水一致,甚至每天泉中还自动跃出两条鲤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