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贾雨村得到甄士隐资助后,为何不辞而别?
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贾雨村得到甄士隐资助后,为何不辞而别?,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乐天派流浪的猫,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红楼梦》第一回提到落魄的读书人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卖文为生达三年之久,正苦恼之际,幸得邻居即当地的望族士绅甄士隐的资助——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从而得以进京赶考,顺利科考及第,求得功名。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资助后,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而是当晚五更时悄悄"进京去了",根本没向甄士隐辞别。
甄士隐只得作罢,他原本打算再写两封推荐信给贾雨村"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身之地",但贾雨村不过是托庙里的和尚转告甄士隐使人过去请的家人:"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
贾雨村何以如此急迫,就与恩人甄士隐不辞而别?真的是忘恩负义的本性使然吗?
其实,下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那时的贾雨村不是小人,没有忘恩负义之心,还是很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
这从他中秋之夜对月所吟的"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以及放歌吟对显示的才情就可看出:贾雨村确实是才华出众的"穷儒"。
正因为如此,爱才的甄士隐才仗义疏财,只因考虑读书人的体面与自尊,不便轻易相赠,才选择了中秋时邀他喝酒赏月,待他主动说出"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得"的困境后,及时豪爽相帮。
贾雨村受助的表现,也确实道出自负的读书人死要面子的清高:"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其实,贾雨村只是强自淡定,内心深处早已按捺不住,盼着火速到京参加科举考试,以期早些博得功名,实现飞黄腾达封妻荫子的荣光了。
但贾雨村与甄士隐喝酒时却能压住狂热,并未吐露心声,而是在酒后三更回庙后,才急切地收拾行囊,五更时忙忙的赶考"进京去了"。
贾雨村的心情似乎可以理解。毕竟那时交通不便,进京赶考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抵达的。他原本在葫芦庙呆了三年被"淹蹇住了",凭其"进京求取功名"之心,肯定是一刻也不想困在这个落魄之地,一心想着科考成名一飞冲天,何况还有"回头向他看了两次的"风尘中之知己"娇杏,让他"狂喜不禁"心潮澎湃呢。
所以,贾雨村回到庙里,哪里顾得及考虑读书人的基本礼节,等待"黄道吉日时"当面向甄士隐辞行。
批书人脂砚斋在此处也说,贾雨村不辞而别,实乃爽快之举。意指贾雨村这个人不拘小节,懂得变通,不是一味死读书的迂腐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