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在看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章 再活五百年,我在洪武开商铺,书书在看书,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咱的大明,国祚到底多少年?”
“276年,历经十六位皇帝!”
老朱喃喃自语道:“只有区区276年么?”
“陛下,自朱棣驾崩后,明朝经过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其国力达到了鼎盛,超过了永乐盛世,开创了仁宣之治!”
“然而,明朝的第二个盛世,随着明英宗的上台而走向衰落。”
“这就开始衰落了么?这个明英宗又他妈是谁?”
“陛下,朱棣的嫡长子是朱高炽,朱高炽的嫡长子是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就是朱瞻基的儿子!”
老朱还没听到刘强的下文,就开口骂了一句:“这个混账玩意儿!”
刘强接着说道:“1435年,朱祁镇登基!”
“刚开始,朱祁镇没有实权,张太后和杨士奇等文官联合执政,勉强维持仁宣之治的果实。”
“但随着张太后和杨士奇等人的老去,明英宗就开始胡作非为了。”
“在文治上,明英宗错误利用宦官王振胡作非为,扰乱朝纲,整得大臣敢怒不敢言。”
“武功上,没有任何能力的明英宗,想效仿成祖五征漠北的壮举,亲自出兵讨伐蒙古,却由于各种原因爆发了土木堡之变。”
老朱疑惑道:“土木堡之变又是怎么回事?”
刘强苦笑道:“朱祁镇,他被瓦剌给俘虏了!”
“卧槽!”老朱听的眼睛都瞪大了!
“这个消息一传到京城,那是举国震惊,要说朱祁镇这个皇帝,那当得也是够失败的!”
“在这种情况下,朝臣们第一时间不是想到怎么营救他,而是二话不说,立马拥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钰登基,改年号为景泰,为明代宗!”
“就这样,一场御驾亲征,朱祁镇把自己的皇位给弄丢了。”
“在文治上,朱祁钰驱逐祸国殃民的阉宦,重用文臣,发展经济赈济灾民,积极治理水患。”
“在武功上,朱祁钰和于谦主持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还整顿军队,加强国防。”
“但由于朱祁钰维护皇权的政治经验不足,其于1457年,又被明英宗的夺门之变推翻政权!”
”他不是被俘虏了么?怎么又回来了?”
“陛下莫急,听臣慢慢说!”
“当时朱祁钰这位新皇刚上位时,朱祁镇这个太上皇还在瓦剌手里呢。”
“毕竟那也是自己的亲哥哥,朱祁钰面子上还是要做一下的,结果就派了人去谈判!”
“瓦刺也想将这个烫手山芋弄出去,就顺势送回了朱祁镇。”
“可好不容易走了大运,顺势坐上皇位的朱祁钰,在内心深处对于哥哥的回归那是千万个不愿意的。”
“于是,在朱祁镇回朝后,朱祁钰做了一件大家预料之内的事情!”
“哦……!难道他把他哥哥杀了?”
“那倒没有,他将朱祁镇囚于南宫,严加看管。”
“朱祁镇当俘虏的那段时间,待遇都比囚禁在南宫中要好的多。”
“毕竟他在瓦刺那儿属于\"贵宾级\"战俘,严刑逼供什么的是不存在的,还得好吃好喝供着。”
“可他在南宫就不一样了,见风使舵,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例子并不鲜见!”
“为了讨好新皇,朱祁镇就连饭都是有了上顿没下顿,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八年!”
“朱祁镇虽然过得凄惨,但也确实得到了真正的磨炼,在后来的夺门之变中,逼宫行动大获成功!”
“而朱祁钰也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大起大落,病逝了。”
“明英宗复辟后,继续恢复宦官乱政的局面,还错杀于谦等大臣。”
老朱气的胡子乱颤,“真是个该死的混账玩意儿!”
刘强没停,继续道:“虽然他在曹吉祥和石亨的谋反被粉碎后有所幡然醒悟,开始真真正正想为国家做一点贡献时,已经弥补不了其对明帝国多年乱政带来的恶劣影响。”
“然而光阴易逝,时不我待,还没等他做出一番成绩呢,就驾崩了。”
“当时的土木堡之变,差一点就毁灭了大明王朝,明朝第一个盛世戛然而止!”
“明英宗驾崩后,经过朱见深和朱佑樘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明朝从英宗时期的乱政阴影中迅速恢复。”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中期颇有作为的帝王!”
“在文治上,朱见深给于谦平反,重振臣民对朝廷的信心,还亲自处理荆襄流民问题,缓和矛盾。”
“在武功上,朱见深可圈可点——其派出明军打击蒙古,出兵两广平定大藤峡叛乱,出兵东北创造“成化犁庭”的神话。”
“朱见深23年的励精图治让明朝恢复过来,又经过其子朱佑樘18年的弘治中兴,明王朝已经有恢复盛世的可能。”
“然而,随着朱佑樘的驾崩,公元1505年明武宗的上台,朱见深和朱佑樘开辟的中兴盛世局面又中断了。”
“明武宗朱厚照很喜欢玩乐,在西华门建立豹房,成天在豹房中玩乐。”
“皇帝嬉戏无度,宦官刘瑾胡作非为,残害忠良无恶不作,这使得明武宗时期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爆发了农民起义。
“虽然明武宗在位时期也做了一些正面事情,比如应州大捷粉碎蒙古进攻,赈济灾民,杀掉宦官刘瑾等事情。”
“但这些贡献却无法挽救明武宗长期乱政,而引发的明朝中旗的社会危机。”
“朱厚照驾崩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以亲王身份登基称帝,他的登基颇具争议,这里就不细说了!”
“嘉靖帝登基后亲手拨乱反正,却又在后期亲手葬送了大好局面。”
“嘉靖在位时期加强皇权,整顿吏治,严禁宦官干政,完善科举制度。”
“经济上轻徭薄赋,改革宗室问题。”
“在军事上,嘉靖积极抗击倭寇侵略,重用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消灭倭寇。”
“然而,朱厚熜是一位善始不能善终的皇帝。”
“其在位到中后期开始,就逐渐荒诞朝政,他开始沉迷上了在后宫炼丹。”
“内阁首辅严嵩一手遮天,贪污腐化,在严嵩胡作非为的影响下,明朝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就连蒙古人打到京城之下,严嵩压根也没当一回事。”
“满朝大臣只会阿谀奉承,不会给国家办任何实事,严嵩让明朝的官风腐败到了极致。”
“直至徐阶将严嵩赶下政坛,明朝内外局面才有所好转,但已经不能和嘉靖前期相提并论了。”
“后来的隆庆皇帝励精图治,让明朝走向正轨。”
“1567年,嘉靖皇帝第三子朱载垕登基,改年号为隆庆。”
“隆庆皇帝性格宽厚,在政治上积极改革明朝嘉靖后期的弊政,在高拱的帮助下大刀阔斧的展开反腐败工作,还遏制土地兼并,缓和国内矛盾。”
“在经济上,隆庆皇帝实施开关贸易,发展商品经济,让明朝后期出现了商品经济的萌芽。”
“在军事上,隆庆重用戚继光镇守北方,还加强东南沿海的防御。”
“朱载垕在位虽然6年,却给明朝万历皇帝留下了极其大好的形势。”
“1572年,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打败高拱执掌大权并继续改革,明朝在张居正去世前有了恢复盛世的迹象。”
“但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以及万历对张居正彻底的清算和后期长达28年的不上朝,导致朝堂党争严重,各个部门官员缺额严重。”
“万历的怠政已经让明帝国内部千疮百孔,为明朝灭亡埋下了定时炸弹。”
“万历皇帝驾崩后,经历了一月天子泰昌的短暂执政,天启朱由校成为明朝的新君主。”
“天启在位前期还利用部分文官勤于政事。但执政后期,随着魏忠贤势力的崛起,天启皇帝亲手让明朝进入政治上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
“魏忠贤打压异己,迫害东林党左光斗、杨涟等官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全国上下只准歌颂魏忠贤,不允许提出异议,违者就被魏忠贤关入东厂大牢迫害致死。”
“天启皇帝驾崩后,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登基。”
“崇祯皇帝上台后铲除魏忠贤一党,大快人心,但由于万历和天启给崇祯留下的烂摊子实在难以弥补!”
“再加上崇祯的执政能力不如朱见深和朱载垕等帝王,以及崇祯性格的刚愎自用,明王朝在崇祯这里走向了终结。”
刘强感慨道:“在崇祯执政的那十七年,那真是个可悲可叹的时代啊!”
“崇祯帝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了,他于18岁接手其兄朱由校的皇位,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一心想把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光复强大,然而此时的国家已是内忧外患、积难重重,像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不是几味汤药就可以挽救的了。”
“究其根本原因大概就是,天灾,瘟疫,民变,外侵,君臣离心,还有最后的穷!”
“那就先说说天灾!”
“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里,中国北方蝗灾旱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饥民饿死者无数!”
“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尤其在陕西,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
“再来说说瘟疫!”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因为死的人太多,每年都有人感染瘟疫!
“就在崇祯十三年,河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鼠疫,那时被百姓称为疙瘩瘟!”
“由于当时医学条件限制,再加上旱灾、蝗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瘟疫便蔓延扩散到北京、山西、陕西等地!”
“瘟疫传染,人死八九,到崇祯十七年秋,累计死亡民众达千万人以上!”
“关于民变,那就更好理解了!”
“从崇祯元年起,在旱灾、蝗灾和官府的压榨下,陕西等地终于爆发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高迎祥为起义军领袖的第一代闯王。”
“起义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转战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