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楚国历代君主6
风波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8章 楚国历代君主6,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风波静,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楚穆王九年(甲辰,公元前617年)夏,楚穆王镇压了企图谋杀自己的楚大夫斗宜申(子西)与仲归(子家)后,统治更加稳定。
同年冬天,又会同陈、郑、蔡等国国君驻军于厥貉(今河南项城境),策划攻打宋国。宋昭公被迫请求归服,并亲自引导楚穆王狩猎于孟诸(今河南商丘东北),宋、郑、陈等中原国家转而附楚。麇(今湖北西北部)君本从楚伐宋,中途却逃归。
楚穆王十年(乙巳,公元前616年),楚穆王即兴兵伐麇,败麇军于防渚(今湖北房县),兵锋直抵锡穴(麇都,今陕西白河东南)。
厥貉之会和“田孟诸”,是楚国城濮败北后霸业复盛的表现,说明楚国仍是左右中原局势的主要强国。
楚穆王十一年(丙午,公元前615年),群舒(偃姓,包括舒鸠、舒蓼、舒庸、舒鲍等部)叛楚,令尹成嘉(子孔)率军镇压,执舒君,进而攻打巢国,楚国势力进一步向江淮地区发展。
楚穆王十二年(丁未,公元前614年),在位12年的楚穆王死,死后葬在楚郢之西。
其儿子楚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
楚穆王在位时期,先后灭亡江国(今河南息县西南)、六国(今安徽六安北)、蓼国(今河南固始东北);迁建新都上郢(今湖北宜城东南);攻打郑国,迫使郑国与楚国请和;攻打陈国,攻占陈国壶丘(今河南新蔡东南);遣使访问鲁国,建立友好关系;平定斗宜西、仲归叛乱;俘虏舒国国君、宗国国君,攻打巢国,使楚国势力扩展至江淮地区(今安徽中、西部)。0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子上:且商臣蜂目而豺声,忍人也。[2]
司马贞《史记索隐》:子圉篡嫡,商臣杀父。天祸未悔,凭奸自怙。
楚庄王(出生年不详~公无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
楚庄王,芈姓,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奖掖人才,修明内政赏罚分明,得致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争霸中原,曾陈兵洛邑,问鼎周疆。与北方霸主晋国会战于邲,大(今河南郑州北)胜全胜,促成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由此遂称霸中原。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子孔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当时楚国内部正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之中,这不单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
早在公元前615年,楚国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发生动荡,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继任令尹,屈从于若敖氏家族的属国舒国及其附庸宗、巢等国背叛楚国,于是成嘉率军讨伐舒国,俘虏舒、宗两国国君,并且包围巢国。
公元前613年,成嘉、潘崇决心彻底消灭叛乱势力,率军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与斗克(字子仪)镇守国都。斗克曾为秦军所俘。后肴之战中秦军惨败给于晋,急于联楚抗晋,才将斗克等人释放回国。斗克回国后一直郁郁不得志,而公子燮欲替成大心为令尹却败给成嘉,二人臭味相投,很快就有谋反之心。
公元前613年秋天,公子燮、斗克趁令尹子孔出兵征战,宣布郢都戒严,又使人行刺成嘉,阴谋失败。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师围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斗克人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挟持庄王,另立政府。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
楚庄王经平定内乱与灭庸后,统治已趋稳定,遂萌北上图霸之志。中原诸侯仍以晋实力最强,它西抑秦东制齐,秦、齐虽强却仍非晋之对手。时晋灵公也已亲政,然大权却依旧把持于赵盾(赵宣子)手中。
灵公渐长,对内残害臣民,对外受赂无信,故国内统治既不稳定,国外威信也日益下降,更与权臣赵盾矛盾异常突出,势同水火。这就为楚庄王北上提供了有利时机。
公元前610年,晋会卫、陈等诸侯于扈,以郑有二心于楚,拒绝郑穆公与会,经郑子家书告赵盾,申辩郑居大国之间不得不从强令的苦衷,晋才允于请和。从中亦可知楚已复强,郑不得不考虑与楚改变关系。
公元前608年,郑即以晋无信,伐齐、伐宋,皆因受齐、宋赂,半途而废,于是叛晋而“受盟于楚”。附晋之郑,主动与楚结盟。随着楚国的稳定与实力的增强,一些中原国家,开始看风使舵,认真选择自己的出路了。
恰在这时,陈共公卒,楚庄王不派人前往吊唁,陈灵公一气之下,与晋结盟。楚庄王见时机已到,立即亲领大军攻陈,接着又攻宋。晋赵盾率军会宋、陈、卫、曹诸国军队于棐林,攻郑以救陈、宋。
同年冬,晋为摆脱被动局面,从赵穿计,攻打秦之与国崇,想迫使秦来救,然后便于向秦求成,不料秦国并不理会。晋又攻郑,以报北林之役。
公元前607年春,郑受楚命攻宋,以打击晋国。郑、宋战于大棘,宋军大败,郑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华元逃归,为宋筑城。秦为报复晋侵崇之役,出兵攻晋,围焦。
秦、晋关系一度紧张。同年夏,晋赵盾解焦围,接着联合卫、陈攻郑,以报大棘之役。楚庄王立即命子越椒领兵救郑,赵盾以斗椒属若敖氏“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为由,悄然退去。
郑攻宋、秦攻晋,以及赵盾不敢与斗椒正面交锋,虽有晋灵公不君之故,也侧面说明其时楚国实力日益上升,连一生不服软的赵盾都不敢接战。
正当晋国外争不利时,国内又因晋灵公暴虐,这年为赵穿所杀,赵盾等立公子黑臀为晋侯,是为晋成公。
晋成公初立,即于公元前606年,就率军攻打郑国,抵达郔(今河南郑州北),郑被迫与晋和,订立了盟约。同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攻打陆浑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
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在接见王孙满时,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
楚庄王问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孙满见楚国国势炽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庄王一方面以“楚国折钓之喙,足以为九鼎”表示蔑视;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取代周王室条件还不成熟,便退兵了。0
公元前597年开春,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楚庄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这是楚国这些年来所发动的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攻势最猛的一次进军。面对如此大好时机,楚庄王志在必得。
不久,楚军就将郑国团团围住。围困17天,郑襄公准备求和,命人占卜,不吉利;准备与楚军巷战,吉利,于是乎举国大哭。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激战,楚军占领郑国,郑襄公袒胸露臂向楚军请罪以求和。
楚庄王同意郑国媾和,楚、郑结盟,楚军后退三十里,仅仅三十里。郑国,已不简单是楚庄王的目标,更是一个诱饵!楚军就驻扎在郑国的土地上,静静地等待着晋国人。南方狼烟四起,晋国六卿们正在朝中为瓜分利益争论不休,听闻楚国已经攻入郑国。时任正卿的中行桓子率领晋国三军六卿七大夫南下,面对楚庄王咄咄逼人的攻势,荀林父谨言慎行,至黄河北岸安营扎寨。
此时已是六月,楚军进驻郑国之地已近半年,根基已固。晋国将帅打听到郑国已经跟楚王议和,遗憾时机已过,荀林父便想领兵回国,士会随声附和。
中军佐先榖(赵盾党羽)当即反对,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由于将军队勇敢,臣下尽力,现在救援郑国却不敢作战,这是不尽力;大敌当前却怯战,这是不勇猛。”二话不说就带领先氏之兵渡过黄河。司马韩厥将先榖之举报告荀林父,荀林父恐先榖有失,即率全军跟上,晋军由此陷入被动。哨兵探得晋军渡河的消息,楚庄王率领军队北进,驻扎于郔与晋军对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