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二章物价飞涨与民生,影视世界生活录,静衍,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剩下的三万立方米空间,李牧又花了25.8万美元,采购了八万桶两百升的汽油,还有几千吨的火药原材料和钢材,再加上一些机器设备,才把空间填满。
回国前,李牧又订购了一批内河炮艇。
十艘三十吨排量;十艘五十吨排量;十艘八十吨排量,总共三十艘,总价大概在一百五十万美元左右。
贵是贵了点,用处还是很大的。
……紺
回到南阳后,李牧专门成立的一家粮食商行,在南阳城及下面的十几个县城,设立了十几个粮食店,以市场价八五折的价格销售粮食。
一经开业,造成极大轰动,特别是那些从外地逃难或者迁居过来的底层民众,个个喜形于色。
粮价的持续上涨,对他们来说负担太重了。尽管在南阳地区,李牧开启了许多大工程,只要有力气,不缺挣钱的地方。但也只能维持个温饱,粮食价格再涨下去,连温饱都维持不下去了。
眼看战火越烧越旺,粮价越涨越高,没有下降的势头,大家都愁坏了。但也没有任何办法,乱世之中能找到一块稳定的地方已经极为难得了。
如今猛然听说公署为了抑制粮价,以市场价八五折的价格售粮,尽管只便宜了一层半,对民众来说也是个难得一见的好事,总算能减轻点负担,有点希望和盼头了。
这也导致了,十几个粮食店刚刚开业,门口立刻排起了巨大的长龙。
仅仅两天功夫,就卖出去六千多吨粮食,就这样,第三天买粮的人仍然排成了长龙。紺
民众对买粮的热情,出乎李牧的意料。
想想也对,除了本地原有的人口,有两百多万人是最近一年从外地涌进来的,两百多万人,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即便本地有富裕的粮食能供应一些,仍然有不小的缺口。况且,随着接下来战火蔓延,不知道还会有多少躲避战火的人口涌入,对粮食的需求量将会更大。
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三天,眼看人们买粮的热情不减,李牧只能采取限购措施,每次最多只能买五十斤。对一个家庭来说,五十斤粮够吃一段时间了。
他这么做,倒也不是限制民众买粮,想多买多排一次队就行了。主要为了限制一些商家,趁机从这里采购便宜的粮食囤积。有了这条限制,能钻的空子就不大了。
其实,粮价不是不能定的更低点,直接定到市场价的八折、七折,甚至更低,他都有的赚,李牧主要还是防范商贩钻空子。紺
从这里收集低价粮,运到外地贩卖。
他从国外运粮也不容易,一来一回需要不少时间,虽说能挣不少,如果换成军需物资,能更挣更多的钱。
主要还是考虑当地的民生,才从国外采购粮食,平抑物价。
如果被商贩抓了漏洞,从本地收购低价粮,运到外地贩卖,那就得不偿失了。
八五折,刚好是个好价格,从本地收上来,再运到外地,这中间使用的人力物力,加起来和市场价没什么区别,自然也没什么利润,就没商贩去干了。
……
限购果然是个好策略,第三天的粮食销量只有一千多吨,李牧松了一口气。紺
加上大豆才总共从国外采购两万多吨粮食,按照前两天的卖法,五六天就没了。
现在每天一千多吨的销量,总算给了他采购的时间。
没办法,当天晚上李牧就坐上了去武汉的汽艇,他要继续去新加坡采购粮食。
这次,李牧采购了1.5万吨大米,2.8万吨小麦,5000吨大豆。
总计4.8万吨,花费了一百六十五万美元,相当于1.65吨黄金,看似便宜的粮食,其实也不便宜。
回到南阳,有了这一批粮食补充,十几家粮店终于能坚持个把月了。
到此时,李牧再次重视起了民众生计的问题。那些经过千辛万苦,拖家带口逃难过来的,在这里能不能有口饭吃?能不能生存下去?紺
接下来几天,他在警卫的陪同下,低调的到处走访一圈,情况并不乐观。
南阳地区稳定的环境、良好的吏治和物价,吸引了更多的人过来。
尽管他启动了不少大工程,尽可能的招工,让大家挣一份工资,有个饭吃,但仍有很多新来的人口生存遇到很大问题。
那些有些身家,或者有学问有技术的人还好,那些底层民众或者逃难来的,才是真的惨。时刻挣扎在死亡线上,这年头饿死人真的挺常见的。
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工作岗位,仍然不够用。
当天,回到豫园,李牧又召集相关人员开了一次会议,议题是如何让这些人能活下去。白养着当然不行,只能继续开工程。
随后,在李牧的主持下,南阳地区新设立了十几家大型的砖厂和水泥厂。紺
这些技术国内早就流行了,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倒也挺简单的,雇佣的工人还多。
另外,又新成立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工厂,比如五六家面粉厂,三四家豆制品生产工厂,几家水果罐头工厂…
当然,基建才是最吸收劳动力的地方,选了几处隐秘的地方,重新启动了几个处秘密机场的建设工作。
在南阳城附近,李牧又启动了一项民航机场的建设工作,这次是光明正大的。至于以后用得上用不上,这不好说,反正能吸引劳动力。
另外,在大山深处,十几处兵工厂的建设工作也开始了,加上道路水电,又是一项大工程。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上,但只要厂房和配套建好了,未来等机器拉来,直接就能上马生产。
不仅如此,还有一项不小的工程,建粮仓。接下来他会选一些合适的地方,建几十座大型粮仓,未来国内缺粮是肯定的,这个需要提前准备。紺
如此多的工程启动,甚至造成了小规模的用工荒,本地的农户,不少也开始打小工。
李牧法币多的是,倒也用得起这么多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