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六十四章:朱标:老四,我们兄弟只有一个赢家!,争名夺利,早餐羊奶,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洪武三十七年,七月初旬。
朱棣一行人,历时将近九个月后,再次返回燕京。
对于燕华和大明在秦淮河上,进行的‘海战’,燕华这边,按照朱棣离开前的交代,低调处理。
除了往来两地的商人。
燕华官方。
百姓只知道,朱棣一行人此番回去,受到了大明的责难。
并且两个政权,断绝外交关系。
大十字铁路建成一半,尚未完工,便终止了洪武三十年签订的协议。
彼此关系,随着先帝朱元璋辞世,急转直下。
至于,那场由朱标和徐宪昌联手导演的夺取舰队,以及海战,则低调处理了。
百姓并不知晓。
所以,百姓虽然有些愤怒、难过,却也更加激动。
毕竟,朱棣在某种程度,就是燕华的主心骨。
将近九个月离开燕华,虽然燕华的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发展,可百姓心中依旧不踏实。
得知朱棣回来。
整个燕京百姓,自发发起了一场盛大欢迎仪式。
在热闹的欢迎气氛中。
朱棣的游轮,在六艘新一代战舰的护卫下,驶入燕京湾海军军港。
受损的两艘,在途径鸡笼屿时,便低调进入鸡笼屿造船厂,进行修复。
海军军港。
叶茂、俞靖、谭渊、张武、周浪等人,率领海陆文武三班人马,翘首以盼站在码头,紧盯着缓缓入港的舰队。
当在游轮舰首甲板,寻到朱棣的身影时。
所有人齐齐悄悄松了口气。
他们为臣这么多年。
从未像过去九个月,这般提心吊胆。
“拜见王爷!”
当朱棣从游轮走下来时,近千人,燕华高层,齐齐躬身行礼。
声音中的激动、安心,放松,难以掩饰。
朱棣看着面前,跟随他,一步步,开创燕华,把燕华推到如今这个地步的老兄弟们。
唇角不由浮现笑意。
他明知徐宪昌这个人,并不稳定。
可依旧,带着全家人回去。
除了破大哥的金身,为雄英和二哥他们谋划。
同样。
也是对燕华官员的一次考验。
若是有人如徐宪昌那般,无法接受燕华现行的这一套理念。
无法放弃,数千年形成的尊贵卑贱,人上人想法。
他不在燕华这段期间。
尤其是被困金陵,被大哥软禁这段期间。
就是这类人,最好的机会。
只要有这种想法的人,任谁都清楚,错失这次机会,让他平安回到燕华,往后这样颠覆他的机会,就再也没有了。
但根据,抵达鸡笼屿,军情司的汇报。
燕华的高层,没有这种人出现!
他岂能不高兴。
无论是海军将士,绝大多数都不愿意跟随徐宪昌,不愿意接受大哥的利诱。
还是燕京这边。
他最危险时。
眼前这些老兄弟们,不受影响,竭力维护,他为燕华塑造的这一切。
都证明了,他选择的这条路,可以走通!
更主要,这些老兄弟能跟紧他的步伐,不用他抛弃,或者举起刀去解决问题。
他内心也十分轻松。
他有勇气,也有一颗足够冷硬的心,抛弃那些无法与他走在一起,志同道合的老兄弟。
但内心情感,还是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
当然。
其实,之所以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也很容易理解。
他的理念,早已在远走大明,出海前,就表露的很清楚。
面前这些老兄弟,既然愿意跟着他出海,一路披荆斩棘,从鸡笼屿一个海盗经营,荒芜的小海湾,发展建立,如今偌大的燕华政权。
老兄弟们,其实早已选择了这条路。
从一开始,就经过了一次选择筛选。
未来。
他之后。
他们这批人走了之后。
肯定也会混入一些,伪装者,企图通过窃取权力,颠覆他留下来的这套。
不过,他对未来,并不害怕恐惧,也并不悲观。
当初出海,愿意跟随他的这些老兄弟,经过选择筛选。
而他现在营造的政经格局、社会风气、官场制度,同样也是一种筛选。
这种筛选,只要确保,进入权力体系的,绝大多数支持他留下的这套就足够了。
混入的极个别别有用心之辈。
即便掌握很大权力。
也根本不可能颠覆他留下的主体思想。
无非就是,搞点小动作。
造成主体思想,在某一阶段,发生轻微偏移。
可权力是交替的。
主流绝大多数支持他留下来的这一套。
就意味着,必然有后来者,取代别有用心之辈,再次将偏移的轨迹,拉回来。
就会出现,轻微的忽左忽右现象。
但无论如何摆动。
这种螺旋式摆动,都一定是围绕着他留下的主体思想这条主线。
这就足够了。
这世界,从来都是有阴有阳,有正有反。
根本无法追求,足够绝对的东西。
以前,他不懂这个道理,直到结识张三丰张真人后,才真正明白。
这就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不可能,由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
他只要确保,这种螺旋式摆动,不破坏主体思想这条主线。
螺旋式的扰动。
无论怎么扰动,都紧紧围绕主体主线扰动即可。
不可能追求极致。
追究极致的绝对,必将稍不留神,陷入另一个极端面。
就像阴阳转化。
追究极致的阳,稍有不慎,就会突破临界,进入极致的阴。
朱棣出神……
码头一时陷入安静。
直到徐妙云轻轻碰了碰朱棣胳膊,提醒:“四郎……”
朱棣这才回神,不好意思笑笑,跨步走过去,“这些繁文缛节的虚礼,就免了。”
亲自一一,将叶茂、谭渊等人扶起。
然后转身道:“我来给你们介绍几个人。”
“这位是咱们中原,道教影响力极大的活神仙张真人,张真人此番来咱们燕华,就是要看看,咱们燕华到底建设的如何……”
张三丰手握浮尘,做了个道揖,“各位好。”
他知道,燕华的官员不称大人,但又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称呼。
叶茂等人自是知晓,张三丰。
没想到,这位道教影响力极大的活神仙,竟然会来燕华。
震惊之余,忙回礼。
“这位就不用介绍了,我二叔,信国公汤和。”
“拜见信国公。”
“这位是雍鸣的泰山,原朝廷新军协统……”
张麒一家,发生了此事后,也辞去了官职,跟着朱棣举家搬迁燕华。
朱元璋当初,撮合,是想加深燕华和中原的联系。
当时,朱元璋恐怕也没有想到,朱标、朱棣兄弟二人,走到如今这一步。
朱棣一一介绍后。
叶茂笑指,旁侧一个小团体,“王爷,沈仁将军……”
沈仁为首,十几人含笑站在旁边。
柳升这个老下属,正陪着沈仁。
朱棣快步走过去。
他早看到了。
“沈前辈,没想到你们比我回来的都早。”朱棣含笑打招呼。
“拜见王爷!”沈仁带着,跟随他,一起挂印辞官,出海来燕华的福建将领,郑重作揖后,解释道:“听闻王爷安全从金陵启程后,我们就直接挂印辞官赶来了。”
说着。
沈仁压低声,低语:“王爷请放心,只要皇帝不是把整个福建地方军全部调离福建,福建地方军,永远都是革新派的中坚支持者,也永远都是太孙的支持者。”
他虽然带着一些心腹离开了福建。
但福建地方军。
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变了颜色。
他和这几个亲近将领离开福建,也是必然的。
首先,是他们自己的意愿。
若非要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许,他们早来燕华了。
其次,当初燕王主政福建时,他们和燕王走的太近了。
新皇登基,也容不下他们。
与其让新皇主动动手,还不如,他们自觉点。
“另外,王爷我们离开福建时,听说,朝廷以曹国公李景隆为主帅,傅友德为副帅,统帅三镇京营新军南下,同时随行的,还有一个军事观摩顾问团。”
朱棣不动声色点了点头。
虽然沈仁没说,或者,大哥根本就没有宣扬,这三镇离京的目的。
但他猜测。
十有八九是去东南次大陆。
他早知道,这一战是无法避免的。
“沈前辈,我早为你们,留了房子,现在你们可算到了,家人也一起到了吧?怎么样,我给你们准备的住宅,还满意吗?”朱棣爽朗笑着询问。
沈仁不由笑了。
感觉特别暖心。
虽然给他们留住宅。
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
可从王爷,在燕京湾,建设燕华都城之际,就给他们留了住宅的细微之处,就能看出,王爷对他们的重视。
王爷这是向所有人表明。
他们这些人,并不是现在才加入燕华。
而是从燕华创业之初,就加入了。
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顾虑,先留在中原罢了。
王爷是用这种实际行动。
认可他们这些年,默默的付出。
“满意!”沈仁含笑点头,“家里婆娘孩子们,都特别满意,咱们燕华的一切,他们看的都新奇着呢。”
众人又寒暄片刻后。
登上马车。
……
花费三天时间。
朱棣粗略了解离开这段时间,燕华发生的事情,以及处理积压的政务后。
就召开了一次文武海陆三班人马的联席会议。
在会议一开始。
就对人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
最大的调整,就是谭渊辞去兼任的陆军部长之职,专心带兵。
而沈仁被任命为燕华陆军部部长。
同时,又成立了两个镇陆军。
安排沈仁带来,早已投靠了朱棣,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级将领。
当然,为了团结,或者准确说,为了尽可能模糊军中派系问题。
对陆军行进了重新调整整编。
对于人事调整。
陆军整编。
没有人抵触。
朱棣的威望摆在那里。
可以说,在燕华,任何事情,都是朱棣一句话的事情。
不过,朱棣对这种绝对权力的使用,一直都十分谨慎。
调整结束。
朱棣提及,另一件大事:“有一件事,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我想从现在的海陆军中,成立一支,规模不大,直接隶属君主的海陆军军队。”
“陆军兵力一个镇,海军一个分舰队吧。”
众人面面相觑。
还是俞靖,率先打破沉默,好奇问:“王爷,为何要单独成立这样一种编制的军队,咱们燕华的海陆军,不就是王爷的军队吗?”
朱棣笑着摇头,“不,咱们燕华的军队,是国家的军队。”
“往后,这支军队,对外发动战争,如果没有得到,君主、内阁、军事五部三方同时授权,即便是君主,都不能随意调动。”
“国家军队的核心意义,就是保护,咱们燕华子民,保护咱们燕华的主体思想,不受动摇。”
“所以,任何的军事行动,都不能单纯由君主拍拍脑袋,一言而定。”
“而新成立的这支小规模的皇家海陆军单位则不同,这支军事单位,君主可以不经内阁、军事五部的授权,在突发情况下,直接调动。”
“我之所以要这样做,也是此番大明之行,受到的启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