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与部级干部的第一次交锋
爱跳的小袋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7章 与部级干部的第一次交锋,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爱跳的小袋鼠,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九城,北五环外,中关村战略研究院·c厅。
原本低调的会议楼,此刻却聚集了数位副部级以上官员、一批“系统技术派”智库代表,以及来自发改委体改司、科技部创新发展司、财政部预算司的专业骨干。
会议门口没有媒体、没有标识,只有一个编号:
“国家级重大试点机制内部评估听证·第7号专场”
参会的主角,不是哪个中秧官员,而是——潇湘省委副书记、星城市委书记:李一凡。
这是他第一次,站在中秧技术官僚体系的核心评估圈前,被完整质询。
……
主持会议的是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康志新,一位出身清华的经济技术官员,长期负责国家试点制度设计模型,是“国家机制接口人”。
“李书记,今天我们不讲政治指标,也不谈Gdp增长,我们只看一件事——你们提出的那套‘星光2030改革机制’,到底是不是能推广的东西。”
“能不能推广,不是喊口号,是要回答‘凭什么’。”
“请你用三十分钟,把你理解的这套机制讲清楚。”
话音落下,李一凡站起身,拿起一张极简图表,没有ppt,没有演示,只一张A3纸,上面手绘了一个三层制度架构图。
他说:
“各位领导,我汇报的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套体系。”
“这套体系叫‘星光2030’,但它不是为了芯片,也不是为半导体,它是——为了解决这个国家科技资源、体制、财政、人才这四个系统彼此脱节的问题。”
第一句话说完,会场所有人都安静了。
他开始讲那张图:
?\t上层结构:国家目标导向、产业规划、政策窗口联动;
?\t中层结构:地方财政挂钩机制、人才绿卡编制单列机制、失败容忍机制;
?\t底层结构:政府-高校-企业联合研发系统、“试验性财政拨付规则”、基金+平台混合资本体系。
“我知道很多地方都试图搭平台,但我们不是建楼,而是拆墙。”
“我们不是堆资源,而是接接口。”
“中秧说‘改革’,但体制里根本没人清楚谁该改什么。星光2030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人知道:自己该干哪一段、该怎么干、干完谁来验。”
康志新点头,没说话。
但身后一位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冷冷开口:
“李书记,你的思路我听懂了,但有一点我们想请你澄清——你们地方财政,为何敢设‘试验性失败容错拨付机制’?这不是违反预算管理条例?”
李一凡面不改色:
“是。我们不敢设,那是违法。”
“但我们设的不是‘失败奖励金’,我们设的是‘容错基金评审专账’,由三方联合审核——纪委、人社、科技。”
“钱不直接发,而是做底账挂账,通过清单制度后兑付。账不进编制财政科目,而是挂在试点专项类账上。”
“我们不是要花钱,是要让系统知道——不作为、错作为,和探索失败,三者要区分。”
这一段话,让财政部那位司长眼神动了一下,随后低头记录。
紧接着,科技部创新发展司的一位专家提出:
“李书记,你们说试点成功了,但这两年全国试点泛滥,中秧怕的不是失败,是‘看似成功、实际上不可复制’,你能保证你们那套机制能推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