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3章 期货江湖的资本和美国大豆的资本没区别,打工,那是不可能的,章九州,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午餐时间,文健、梁平、王云和李木兰难得凑在一起吃午饭。王云借机提到了最近豆粕期货的异动,并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梁平,豆粕期货最近的异常该不会又和你们有关系吧?”
梁平笑了笑说道:“五师兄,我家产的‘败走麦城’精酿好喝不?就是用强麦酿造的那款?我可是请你和文健品尝过的呀!”
王云听懂了梁平的话中有话,便赶紧岔开话题,向他请教了有关豆粕的基础知识。
王云问道:“梁平,你说这大豆压榨之后产生豆油和豆粕,那要是大豆走强是不是豆粕和豆油都会走强啊?”
梁平说道:“那肯定呀,而且我们国家目前大豆对外依存度有点高,所以需要看进口大豆价格。”
文健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便说道:“平哥,要不你给讲讲呗?”
梁平冷哼了一声,一脸严肃地向众人讲述着华夏大豆的辉煌与衰落。
目前,华夏基本依靠从美洲进口的大豆,尤其是美国。
其实,华夏曾经是称霸过全球“豆”市的。
大豆又称为菽、黄豆。
众所周知,华夏自古就栽培大豆,至今已有大约5000年的种植史,最早可上溯至黄帝时期。
而对于美国而言,直到1804年才从华夏引进了大豆,可能起初这些崇尚资本的物种并没有发觉大豆的“资本价值”,所以在19世纪到20世纪期间,美国人根本不拿大豆当回事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1882年,美国还进一步从华夏进口了一些大豆种子,但却没有推广种植。毕竟在那个年代,美国人还完全不晓得,大豆具有成为美国农场顶梁柱的巨大潜力。
1902年,有一位名叫金韵梅的华夏女留学生通过一次公开场合的演讲,把大豆及豆制产品介绍给了美国主流社会。
从此,美国人对大豆的“资本价值”挖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就在欧洲因为“一个青年刺杀了一个贵族”(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而打得不可开交时,美国已经开始默默地尝试推广种植大豆了,只不过当时的产量一般。
转眼来到1929年,一个叫莫尔斯的美国人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来到华夏。他就是冲着华夏大豆而来,因为独具慧眼的他,发现了大豆“钱”途不可限量的“资本价值”。
莫尔斯在华夏的东北和华北地区马不停蹄地调研了整整3年。直到1931年,他终于达成目的,带着60余箱资料返回了美国。
这几十箱的资料不仅囊括了4451份各品种大豆样本,还有一些纸质资料,上面记录了勤劳智慧的华夏人几千年种植大豆的经验技巧。
那时的华夏正值兵荒马乱,根本没人注意到自己的宝贝大豆已经被美国人“偷走”了。
莫尔斯返回美国后,当年美国大豆的产量就赶上了小日本。
美国日本不仅在大豆产量上彼此较上了劲儿,还在1941年真刀真枪地干起架。
当时小日本膨胀得很,美日火并后,小日本立马断了美国人和欧洲人进口大豆的通道,导致欧美一度陷入令人心慌的豆荒。
美国人很快再次提升了大豆的地位,立马采取了相关措施,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补贴等手段鼓励农民广泛种植大豆。
1942年,在美国政府的鼓励下,美国大豆产量后来居上,正式超越大豆的发源地华夏。
1943年,美国在欧洲KO希特勒的同时,还在国际大豆市场全面打败华夏,美国大豆正式全面挤占华夏大豆的市场份额。
就这样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独孤求败了十年。
正当他们以为自己的大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时候,一种名为大豆包囊线虫病的寄生虫,在1956年让美国大豆终于如愿以偿求得一败,这不过这一败有点惨烈,差点让美国大豆绝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