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最强打脸王,全职大主播:开局魔都五套房,慎思量,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埙是东瀛的传统乐器?

不光是张恒被这位原田健次的言论给惊到了,后台所有人此刻的表情也全都写满了惊愕。

小鬼子啥时候和高丽棒子学会这一招了。

瞧见别人家有好东西,就往家里顺,然后死乞白赖的非得说那东西是自己的。

稍微有点儿脑子的人都知道,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关于埙的记载,最早可见于《诗经》。

且不说埙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单单是《诗经》成书的时候,东瀛这个国家都不存在呢。

礼堂内,学校领导和众多师生也是一片哗然。

可舞台上的原田健次却好像什么都没听到似的,酝酿好感情,将埙凑到嘴边,很快一段乐曲奏响。

在场众人的表情瞬间变得更加凝重。

不得不承认,这个原田健次在埙这种乐器上的造诣,确实非常深,这首名字很容易被和谐掉的《空蝉之森》,顷刻间便让所有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山谷之中。

青松翠柏,郁郁葱葱,一阵微风拂过,树叶摩挲间发出沙沙声,还伴着几声蝉鸣。

明明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此刻却被一个东瀛人吹奏,并且还大言不惭的将埙归属给了东瀛。

所有人无不气愤,但是,听着原田健次演奏出这首《空蝉之森》,却又不得不认可,对方在这件乐器上的造诣。

这才是最让人感到憋屈的。

“埙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乐器,什么时候变成东瀛的了?”

“没错,《诗经》上有关于埙的记载,那个时候,你们还处在石器时代,东瀛这个国家都不存在,怎么可能是你们的?”

原田健次却并不在意,还在全神贯注的进行着表演。

现场抗议的声音越来越多,有些学生已经起身要冲上舞台,却被学校的保安给拦下了。

一直到最后一段结束,原田健次才睁开眼睛,看向台下,眼神之中满是嘲弄。

“你们说,埙是你们中国的传统乐器,那么,我倒是很想问问,为什么刚刚是我在演奏呢?既然是你们中国的传统乐器,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却不知道该怎么吹奏它呢?”

原田健次明显是在偷换概念,但是,这偏偏又是事实。

中国的很多民乐,现在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了,哪怕是琵琶、古筝这样耳熟能详的乐器,真正精通的人也并不多,更何况是埙这种冷门的乐器。

别说会吹奏,恐怕很多人看见了,都不知道是什么。

这种现象不仅仅在音乐领域,其他很多方面都有类似的情况。

比如围棋,在聂圣之前,围棋一直都被东瀛人把持着冠军的宝座。

再比如足球,中国的蹴鞠比现代足球早诞生了几百上千年,可现在中国足球的水平……

不提也罢!

原田健次将手里的埙高高举起,脸上的得色完全不加掩饰。

“今天,如果有人能将这件乐器吹响,并且演奏一首完整的曲子,我就承认埙是你们中国的,同时也愿意向在座的所有人下跪道歉。”

原田健次言之确切,显然是笃定了,没有人能掌握这件冷门乐器。

他倒未必是真的认为埙是东瀛的传统乐器,今天之所以要弄这么一出,完全就是为了打在座所有国人的脸。

不都说是你们的吗?

那么,有人会吗?

会的话就站出来,否则的话,只能忍着被我嘲讽。

“道歉就不必了,下跪的话,我倒是勉强可以欣赏一下你们东瀛人的土下座。”

原田健次正得意着,突然身旁有人说话,连忙转回身,接着便看到在他之前登台唱歌的张恒。

他对张恒并不陌生。

毕竟,东京奥运会也没结束多长时间。

3人篮球赛,中国队21:0大胜东瀛队的那场比赛,原田健次还曾在现场看过。

对张恒的影响自然无比深刻。

“你是准备向我发起挑战吗?”

呵呵!

张恒笑了。

“挑战?不好意思,你还不配!”

【牛掰,这话听着提起,小鬼子,哪跟哪,六哥就要挑战你,算个什么物件!】

【六哥,这次我允许你贴脸开打!】

【整个大活,让小鬼子知道中国爷们儿的厉害!】

早在张恒走上舞台的时候,张紫枫便重新登录了账号,打开了直播。

【有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小鬼子说,埙是东瀛的传统乐器,还扬言,今天要是有人能演奏这件乐器,他就当场下跪道歉!】

直播间里也有此刻在场的上戏学生,见有人发问,立刻说明了情况。

【艹!小鬼子还要脸吗?】

【这种事不应该是高丽人更擅长的吗?小鬼子什么时候学会了?】

【一脉相承,一样的……不要个13脸!】

【六哥是准备要打脸了吗?】

【可是,埙是什么?】

对啊!

埙是什么?

直播间里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还有埙这种乐器的存在,有些知道的,也没见过,更别说听过用埙演奏的曲子了。

礼堂内,上戏的领导在看到张恒走上来的时候,一开始也很诧异,但是听到他的话,一个个也都怔住了。

听张恒的语气,难道他真的会?

张恒要是能打脸小鬼子的话,当然最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总裁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是你的白喵

佚名

对赌协议

佚名

医见钟情,再见倾心

佚名

蛇接亲

佚名

穿成假千金后,她嫁军官随军去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