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2章,我以文道镇九天,佚名,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姜陵对其视若无睹,望着面前的白纸,自顾自地说道:“听闻席家主母在生下云丰后没多久便辞世了?本官长这么大,与母亲不过分离四月,便魂牵梦萦,朝思夜想。”
“既然如此,今天,本官便以‘母亲’为主题,既是赠予云丰,又算是聊表本官与母亲分隔两地的思念之情。”
姜陵提笔沾墨,当场作写。
《岁暮到家》
——赠席越彬以此共勉。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未有期。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董咏志神念落在姜陵面前的桌案,姜陵这边落下一字,他那边跟着念出。
此诗在还未作完的时候,便将所有人的心神都吸引了过去。
司鱼的眼中罕见地流露出了异色,摸了摸身前的黑胖。
这首诗整体平白直抒,诗意简明扼要,就连旁听席里一些目不识丁的妇人,都能理解其真义。
姜陵先是以母亲的视角,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在外的游子及时归来”。
随后又以寥寥数笔,给众人展现出了数幅截然不同,但文意一致的画面……
无人的家中,母亲在寂静中犹自地缝纫衣服、看见孩子归来,惊喜中,又察觉孩子身材瘦了,这才忍不住询问对方在外过的辛不辛苦。
最后一句,姜陵又回归了作为“孩子”的视角,阐述了自己心中的惭愧,已经不忍再诉说外面的风尘。
其中深意,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
所以董咏志适时开口,以教师的视角,深入浅出的解析了整首诗作,听得不少人恍然大悟,面露感激。
但董咏志还有一点没有说。
身为蕴灵境的读书人,豫州学宫的老教师,他不可能忘记,所以只能有一个解释——
他刻意忽略了它。
那就是诗作的第二句——家信未有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