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懂王!
加糖的小芋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7章 懂王!,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加糖的小芋圆,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疯了,他么的都疯了!”
刘掌柜撇撇嘴,迅速返回店内,看着好整以暇的朱权,急声道:“小老弟,没想到我的预料成真了,苏州是真的没办法待下去了!”
“又怎么了?”
“我刚才已经听高人分析过了,这推行的 “士绅一体纳粮”,实则是朝廷没银子了,想要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
“呵呵。”
“你还别不信,你仔细想想,当今皇上是什么做派?”
“才登基不足一年,就急不可耐的搜刮钱财。倘若登基十几年呢?还不是把天下钱财搜刮干净了?你知道这样的作为,和谁很像吗?”
刘掌柜拍着桌子,唾沫横飞。
俨然化身为一名懂王。
“谁?汉文帝?还是周文王?”
“屁,和这两位相比,当今陛下提鞋都不配。嗐,小老弟,你别拿这种眼神看我,我这人说话就是直,有什么说什么!”
朱权眯了眯眼,不满道:“你就不怕说的这些话,传到朝廷的耳朵里?”
“哈哈,怎么可能?朝廷的锦衣卫就算再多,难不成还能监视天下百姓吗?你仔细想想,当今圣上与隋炀帝何异?”
“啪!”
朱权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面露怒意。
“咋了?老弟?”
“没事,我看见一只蚊子。”
“哦哦,你想啊,当年杨广修运河、征高句丽,偌大的隋朝被搞成二世而亡。如今也是二世,大明已有混乱的迹象了!”
“啪!”
朱权一巴掌拍了过去,直接扇在刘掌柜的脸上,随即懊恼的说道:“唉,又让蚊子给跑了!”
刘掌柜愣了愣,提醒道:“下次能不能扇准点,害我挨了两巴掌!”
与此同时,苏州几个势力最大的士绅聚在一起商议大事。
孙、陆、张、李等家族。
孙老太爷环视四周,抚着白髯,率先开口讲话:“诸位,你我皆是苏州有头有脸的人物,今日相聚于此,乃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还望诸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说完了场面话,孙老太爷继续说道:“诸位,朝廷推行的 “士绅一体纳粮";,摆明要断我等生路。苏州府已下公文,十日内须将名下田亩尽数登记造册。”
陆老爷把玩着扳指,冷笑不已:“登记?我陆家十万亩良田,若按实缴税,每年要多交三万两!这哪是新政,分明是明火执仗的抢劫!”
“若是不依令行事,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
“你怕,我倒是不怕。我们又未曾犯事,就算是朝廷来的巡抚,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士绅不纳粮,这是历来的规矩!”
“没错,缴纳了田税,难不成以后让我们喝西北风吗?”
“这是在掘我们的根,诸位,此时应当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很快,整个大殿便吵嚷了起来,士绅们把田地看成自己的命根子,当然不可能轻易就藩。
但是他们不可能和朝廷对抗,毕竟……清查田亩需要证据,平叛只需要坐标。
孙老太爷站起了身,在这些人中,他的年龄最大,资历也是最大,用手往下压了压,声音顿时小了许多。
“诸位休要鲁莽。如今的皇帝与太上皇十分相似,苛刻暴杀,万不可惹怒了朝廷,至于暗杀巡抚这种事,更不能去做。”
“束手束脚,焉能成就大事?”张家年轻人大喊道。
“年轻人,不要冲动。野兽在笼子里搏杀,弱小者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倘若大家都不讲规矩,你张家几千口人,能对抗朝廷的百万精兵吗?”
张家年轻人缩了缩脖子。
陆老爷点头称是:“我等世代簪缨,岂可与草莽为伍?当务之急是想个万全之策。”
孙老太爷向陆老爷行个礼,说道:“您陆家的学风鼎盛,在苏州学府颇有威望。可否联络苏州学子联名上疏,状告新政扰民?”
陆老爷目光一凝,看了孙老太爷一眼,随即点头道:“可以,三日之后,便有上千学子冲到府衙门口。”
“好!”
孙老太爷再次看向李家,说道:“早就听闻李家势力极大,有“出入官署,包揽诉讼”之权,可否在接下来一个月内,以各种理由拖延清查田亩?”
李家主不禁皱眉,思索良久后,才算是同意下来:“我尽量拖延,但是能拖延几日,我并不能打包票。”
“尽力就好,尽力就好!”
孙老太爷面露微笑,看向张家公子,笑吟吟道:“听说张公子才艺双绝,熟悉苏州城的三教九流,可否传播新政的弊病?比如劫掠民财、破坏安稳……”
“没问题!”
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孙老太爷的脸上笑容更盛,张公子忍不住问道:“事情全让我们做了,你的孙家负责什么事情?”
闻言,孙老太爷脸色一肃,伸出五根手指。
“我会拿出五万两银子,疏通中枢,状告方孝孺的斑斑劣迹!只要打倒方孝孺,一切新政便会烟消云散!”
“此事恐怕不易吧?方孝孺深受陛下信任。”
“当初,方孝孺年轻时,曾为胡惟庸求过情,以至于被贬到地方十年。只要将方孝孺定义为胡惟庸朋党,陛下为了平息太上皇的怒火,就一定饶不了他!”
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
胡惟庸和李善长这两个名字,就像是禁忌一般。
谁说谁死!
“好办法!”
众人脸上露出一抹喜色。
孙老太爷环视四周,说道:“如今我等同舟共济,应当抛下一切成见,精诚合作。倘若走错一步,便会坠入万丈深渊!”
“若是丢了祖宗基业,等归天后,又如何向老祖宗交代呢?”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全大明的士绅都在盯着我们,只准胜,不准败,败则死无葬身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