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三十章 西北的恶劣环境,家兄朱由校,北城二千,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加授孙传庭经略河套、宁夏,节制北军都督府,筹备扫套事宜。”

天启四年正月十三,当天下卫所进行革新的时候,西安三边总督府内、孙传庭也接收到了自己的新官职。

河套经略,节制北军都督府,显然,这将是文官节制武将的余晖。

“孙传庭,接旨……”

孙传庭双手伸出接过圣旨,看着圣旨之中的旨意,心中豪情万丈。

复河套……

简单的三个字,所代表的将是大明彻底收复河套的决心。

一旦河套收复,宁夏、延绥、固原,以及整个关中平原都将远离北虏的铁蹄,可以安心的从事生产了。

想到这里,孙传庭也在府内书房来回走动数步,随后才开口向送信的锦衣卫询问道:

“满都督此刻身在何处?”

“回经略,满都督昨日刚刚带大宁三卫抵达燕山,殿下准备让都督领大宁三卫前来陕西,着手陕西卫所裁撤,以及西北四镇整编。”

送信的北镇抚司西安千户回禀,同时也开口道:

“这次旨意,殿下也交代了,虽为复套,但并不急于一时,经略需要做的只是配合满都督整顿陕西、河西军务和军屯田。”

“待明岁秋收后,经略筹措物资若是足够,等待殿下军令即刻发动扫套,若是不足,则由御马监补发。”

千户将朱由检的话原封不动带到了孙传庭面前,而孙传庭闻言,也微微颌首道:

“眼下要整顿西北四镇,首当其冲的便是延绥,固原李总兵和其余两处并没有做出什么太大的反应。”

“请派人转告殿下,仅凭大宁三卫,以下官手中三万兵卒,恐怕有些不足,请再调三卫士卒方能有十足把握。”

“下官记住了。”千户回应,同时见孙传庭没有什么多说的,便主动开口道:

“经略、殿下还派下官询问经略,敢问河西之地是否可以屯垦?”

河西能否屯垦,代表了大明能不能向西域出兵,这点朱由检十分关心,而孙传庭也知道。

因此他在抵达陕西的第一时间,让兵马革新卫所的同时,自己也派人前往河西去看了看,不过河西之地情况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孙传庭只能开口道:

“河西之地的情况,吾会在之后书信告诉殿下的。”

“既然如此,那下官告退。”听孙传庭这么说、千户在作揖后退出了三边总督府内。

只是在他退出后,孙传庭走到了书桌旁,拿起一份文书看了起来。

这是陕西卫所革新的情况,孙传庭麾下的三万兵卒,没有第一时间去接触西北四镇,而是在陕南一带进行革新。

陕西与陕西行都司合计二十八卫,牵扯近十六万户,上百万人,近八百万亩田亩。

这还是卫所,太仆寺那边还有上千万亩的群牧田。

如果能把这一千八百多万亩田地追缴回来,再下发下去,最少能一人三亩的养活六百万人。

“陕西疾苦,若是能凭借这些田亩,养活百万户小家,则功德无量矣……”

感叹一句,孙传庭才放下了文书,将桌案整理后,铺上信纸,开始提笔书写。

他先是从河西的军事地缘开始着重描写,因为对于大明来说,镇守河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河西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利于大明防守,河西的北方是与大明长期敌对的宁夏鄂尔多斯部,也是大明防御的重点。

河西的西部是东察合台汗国分裂的两个余部,分别是叶尔羌和吐鲁番两大汗国,至于河西南部则是朵甘都司。

虽说大明时期雪区的宗教领袖已经归附大明,但毕竟这不是大明直接管辖的地区,加上晚明对地方控制力的变弱,因此南部的青海地区,聚集了大量漠西、漠北、漠南的诸部蒙古。

这块地方的复杂性,比朱由检想象的要复杂多的多。

因此大明的河西,可以说北、西、南三个方向都不太平,而且河西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不利于大明的防守。

河西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原山地,降水非常稀少,因此河西的大部分地区不利于农耕生产。

孙传庭派去的一些人勘察后,对他的回禀也是说,河西之地,只有依靠着祁连山的狭隘走廊,以及陇右地区可以进行农耕生产。

因此、不仅是眼下,就算是未来,大明部署在河西驻防的军队也必须要以一字长蛇阵的形式部署在河西走廊地区。

这种阵势在战时极容易被机动灵活的骑兵拦腰截断,导致整个河西防线崩溃。

这还仅仅是军事上的角度,如果从经济和人口,那更加不容乐观。

自唐朝后期以来,河西的大部分地区先后被吐蕃、党项统治过,中原还没开始大规模人口迁移,这些少民就占领了河西。

河西人口分布经过多年少数民族族统治,河西呈现出与中原不同的文化。

这些文化就导致了,河西当地的大量少民实际上是偏向关外居多,对大明也有不小的提防,而在河西的汉人,对陇山以东的汉人也有不小的歧视。

如果要迁移百姓前往河西,并且大量开垦的话,孙传庭的建议是,以朝廷之力,迁移人口百万,耗费粮秣数千万石、耗力三年,或许能开垦百万亩水田。

但如果走陆路运粮,从山东、南直隶,河南运粮前往河西,三千万石或许只能运抵八百万石……

“河西的局势如此复杂,倒是超出我的预想了。”

当孙传庭信被人送到燕山大营的时候,朱由检只是看完了其中军事的注解,便知道了大明想要治理河西的困难程度。

如果说在孙传庭看来、河西的困局只是解决当地的矛盾,解决运粮和迁移百姓的问题,那在朱由检看来,这些实际上都不是问题。

当地的矛盾可以用军队威慑,迁移百姓在大旱之下也不需要用暴力手段,运粮也可以用有轨马车来运粮,大旱之下有的是劳动力。

这三点在朱由检看来都不是问题,他唯一看完这封信后的难点,是在于孙传庭对河西走廊的气候描述。

后世的四百毫米降水线和两百毫米降水线,朱由检虽然记得不太清楚,但也知道前者在河西能抵达兰州一带,后者更是可以抵达嘉峪关附近。

但是在孙传庭的描述中,这条降水线,最少向东推移了最少两百公里。

因为他信中有一句话,“国初嘉峪关一年有雨十数次,随后逐次减少,唯正德、嘉靖年间略微增加,而后如旧。”

孙传庭的这句话里,正德到嘉靖年间,朱由检如果没有记错,是明代中后期唯一的小温暖期,但远远不如后世。

整个世界的气温在骤降,而大明更是因为地缘季风等多种气候问题,比世界各国表现的尤为严重。

朱由检记得没错的话,在1627年到1680年这段时期,两京十五省的气温比起后世要整体低上三度。

两三度的偏差,看上去并没有多么冷,但平均气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偏差一两度都是非常巨大的影响。

这两三度的偏差,代表的是降雨带南移,北方降雨量急剧下降,冬季冬雪不足,导致冬小麦无雪覆盖被冻死无法越冬。

夏季气候干燥导致蝗虫卵孵化成功率剧增,蝗灾肆虐。

所以、如果河西的降雨带东移数百公里,那么就代表这个时期的河西,是绝对不可能像后世一样,开垦出四千万亩水田。

数百公里的东移,可能代表的就是上千万亩田地不适合屯垦耕种。

想到这里、朱由检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毕竟四千万亩和三千万亩的差距,所代表的的是能支持三万铁骑和十五万民夫出塞六个月,横行西域一千二百里的近千万石粮食。

哪怕这些粮食不用来支持远征,放在当地也足以养活上百万人。

“必须得搞清楚河西之地到底有多少人……”

想到这里、燕山大营御马监书房内的朱由检放下了孙传庭的手书,对门口的锦衣卫招呼道:

“传满桂前来!”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门口的锦衣卫立马派人去通知还在燕山大营休整的满桂。

过了一刻钟后,满桂纵马来到了御马监衙门后院门外,随后翻身下马,着一身圆领袍走入院内,不等到门口就听到了朱由检叫他进去的声音。

“殿下……”

满桂进门的第一件事便是行礼,而朱由检则是隔着屏风对他道:

“进来书房坐下,有些事情需要交代你。”

“末将领命。”满桂应下后走进书房,随后一屁股坐在了已经摆放好的椅子上。

从击败巴约部开始算起,满桂已经两年半没有回北直隶了,尽管上次见面是几个月前,但他的模样不难看出,这段时间他十分劳累。

“你回燕山大营四天了,听大宁三卫的指挥使说,前段时间你没有休息好,因此我也没有传唤你。”

“现在看来、你似乎还应该再休息一段时间,不然怕是还没去到陕西,人就累倒在半路上了。”

朱由检调侃中带着关心,满桂闻言也是扯起笑脸道:

“毕竟要交接大宁三卫的防务,眼下三卫调离,辽东便只有三十四营了,浙江和山东各有三营不能调动,东军都督府在辽东变只有七万步卒,三万铁骑了。”

“怎么不够吗?”朱由检倒是不担心辽东的事情,三十四个营别说防守辽东,就是进攻眼下建虏的临时国都乌拉城都足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人在柯南,组织正式编实在太香了

雕牌洗洁精

惊悚世界,她靠开马甲养活了救世组织

祗於

大唐最强好男人

虎啸山庄庄主

朝天阙

白鹭未双

挖心惨死后,被禁欲王爷宠上天

沙子

美景未迟

白鹭成双